杨育芳
(大理州疾控中心;云南大理671000)
【摘要】目的 分析儿童预防接种护理安全管理对预防接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8月-2019年6月间在我中心接受预防接种的儿童168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为采取传统接种模式的常规组(n=84),一组为采取护理安全管理模式的实验组(n=84),分析两组的疫苗接种率、儿童配合度、家长知晓率以及家长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的疫苗接种率、儿童配合度、家长知晓率以及家长满意度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儿童疫苗接种时,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显著,可供临床借鉴。
关键词 儿童预防接种;护理安全管理;效果
由于儿童身体免疫力较低,加上机体功能尚不成熟,导致较多的疾病会侵入体内,影响健康的成长。在临床上,为了使儿童能够有效的预防各种传染病,一定程度上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则推行儿童疫苗的接种机制,但是由于很多家长对疫苗接种的认知程度不高,导致依从性较低,使得很多儿童并没有接受正规的疫苗接种,加上疫苗接种属于侵入式操作,会给儿童带来疼痛感,使得儿童哭闹的情况加剧,所以影响疫苗接种的过程,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所以在对儿童进行预防接种的过程中,需要以良好的护理安全管理来提高临床接种效果。为此,本文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观察对象为2017年8月-2019年6月间在我中心接受预防接种的儿童168例,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为常规组(n=84),给予本组研究对象传统接种模式,另一组为实验组(n=84),给予本组研究对象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常规组:女童40名,男童44名,最小年龄3个月,最大年龄4岁,平均年龄为(1.53±0.11)岁;实验组:女童39名,男童45名,最小年龄3个月,最大年龄3岁,平均年龄为(1.31±0.12)岁。对比两组儿童的一般资料后得出,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常规组:采用传统的接种模式:在接种之前,了解儿童的身体情况以及过敏史,并在接种后观察儿童的接种反应,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实验组:采用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在儿童护理方面:(1)在儿童接种前,需要将预防接种的注意事项以及必要性告知家长,提高家长的配合度以及认知程度,同时向家长介绍接种的过程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应对措施,强化家长的监护能力(2)在疫苗接种时,需要以看电视或者玩玩具等方式进行注意力的转移,使儿童感受到的疼痛程度减轻[1](3)在接种完毕后,将儿童置于特定的观察区域内,用玩具、书籍等方式使其进行玩耍,在此期间观察半个小时,以便了解儿童的接种情况,并针对出现的疼痛、皮肤红肿等问题进行家长的告知,使其了解这是正常现象,避免家长担心,同时可以采用热敷的方式,改善儿童的皮肤和疼痛情况。在疫苗和护理人员方面:(1)加强疫苗的管理,严格按照<<疫苗管理法>>要求,加强冷链储存运输过程的规范化管理,落实疫苗运输、储存全过程温度记录,有效防控疫苗流通、运输过程中的质量安全风险。(2)护理人员需要持证上岗,并且定期的进行专业穿刺技能的培训,提高穿刺率以及护理经验,同时在对儿童进行疫苗接种的过程中,要保证耐心,会哄小儿,要面带微笑。热情友好的拉近与儿童之间的距离[2](3)建立良好的候诊环境以及制度:要确保候诊室的绝对通风,保证阳光充足,控制好温度和湿度,为家长和儿童设立免费的一次性纸杯和饮用水,同时设立候诊椅;在疫苗的管理上,需要完善中心的正规流程,以保证预防接种的安全性。
1.3判定标准
分析两组儿童的疫苗接种率以及儿童配合度,统计家长对疫苗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以及家长对本次护理的满意度。
2结果
2.1 分析两组儿童的疫苗接种率以及配合度
实验组儿童的疫苗接种率为98.81%,配合度为88.10%,常规组儿童的疫苗接种率为91.67%,配合度为71.43%,差异显著,实验组儿童的疫苗接种率以及配合度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见下表一。
3讨论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家长对自己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视程度,使得预防接种成为了当下临床上的迫切需求,但是由于很多家长对于预防接种没有良好的认知,加上孩子的哭闹等因素,造成预防接种的过程受到阻碍,为了能够使儿童健康的成长,减少疾病的危害,则需要提高疫苗接种的效果以及家长的配合度,为了改善这一情况,则需要在临床上进行护理安全管理,本文的安全管理分别包括护理流程以及管理措施,在家长方面,对家长进行健康教育,提高家长的认知程度,在儿童方面,转移注意力,保证接种流程的顺利实施,在护理人员管理上,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经验,在环境上,保证环境的舒适性以及人性化,提高家长的满意度,在疫苗管理上,保证疫苗的有效运输、领取和储存,保证药物的安全性,同时在制度上,不断的完善疫苗接种的规章流程[3],使疫苗接种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保证整个接种的流程按照规章制定进行。
综上所述,在进行儿童预防疫苗接种的过程中,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可以保证接种过程的顺利进行,提高接种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陈 敏,梁亚琼,徐 鹭,etal.2013-2016年南京市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7,15(44):4288-4289.
[2]原彩琼,黎坤境.儿童疫苗接种中家长信任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7,38(2):123-125.
[3]刘远.北京市某乡镇居民预防接种知识信念行为调查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66):13034-13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