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系统工程第二建设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结合目前建筑工程发展趋势,对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阶段存在的困境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并结合目前技术的发展趋势对相应的改进策略进行了介绍。旨在为后续工程的开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供热通风;空调工程;施工;困境
近几年,我国超高层、大跨度建筑的数量不断增加。在这种发展趋势下,这些建筑本身的供热通风系统以及空调系统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因此对相关的设计工艺以及施工工艺也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在施工阶段中,也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和问题。与此同时,在建筑中也逐渐运用了各种智能化的技术和设备,因此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的智能化程度也不断加深。那么,技术人员就需要根据目前建筑的发展趋势对现有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技术进行优化和创新。
一、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阶段的现实困境
(一)工程管线定位达不到相关要求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我们发现经常出现不同管线冲突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与工程管线定位精度不高有着一定的关系。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设计图纸上对相关管线的标注、布置存在问题,导致不同图纸之间管线位置矛盾,影响后续施工的开展,并导致施工过程中发现管线定位不精确或者管线冲突等问题的出现。
第二,施工过程中没有做好预留孔洞的测量与施工。对于管线施工来说,预留孔洞的精确度会直接影响管线施工的质量。并且,很多预留孔洞的位置难以调整,这就导致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管道定位不准而出现工程变更等一系列的问题。
第三,管材、管件加工精度不高,影响工程管线精度。在安装施工过程中,一般会大批量采购标准型号的管件,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施工技术人员对管材进行切割等加工操作。但是,在实际加工过程中我们常能遇到设备因素、人为因素等导致的管材、管件加工精度不高等问题。
(二)对管材材料特性以及加工工艺认识不深
在工程上,传统管材仍然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近几年,在很多建筑工程中出现大量的新型管材、加工工艺的应用。但是我们也发现,很多技术人员对管材材料特性以及加工工艺的认识并不深,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很容易由于加工方式、存储方式不当导致管件结构遭到破坏,进而影响工程的整体质量。另外,对于不同的管材、管件,其连接工艺、查漏技术也有一定的区别,因此没有对管材材料特性以及加工工艺进行深入的研究,也会导致一些工程质量问题难以通过施工单位自查体现出来。
(三)与其他部门之间的配合存在问题
目前来说,建筑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因此在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中,往往广泛采用了自动化、智能化的电气控制技术。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很多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中都广泛应用了传感器、电动阀门等电气设备。在这种情况下,在施工过程中就需要为这些设备的安装提前预留施工位置。
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很多施工技术人员对自动化、智能化与通风空调系统的关系认识不够全面,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也很难考虑到相关设备的安装需求以及其他技术因素。由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常常会出现通风空调系统安装与电气设备安装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二、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阶段的改进策略
(一)运用信息化技术对施工过程进行模拟
目前BIM技术的广泛应用已经为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并且BIM技术无论是在暖通工程中还是土建工程中,都能为建筑设计施工与设计构建直观、详细、准确的信息化模型。由此可见,对于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这种较为复杂且对精度要求较高的工程,BIM技术的应用更是能够帮助技术人员更好地了解工程实际内容,并发现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例如,某大型净化工厂施工项目,需要技术人员完成厂房内通风空调设施的施工工作。总体来说,该工程规模相对庞大,通风系统相对复杂,并且工程广泛运用了智能化的控制设备。为了更好地了解设计方案,施工单位组建BIM技术人员对工程的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部门进行了三维建模,通过建模直观地展示出了系统不同部分的设计情况,并且发现了设计图纸中如管道冲突、预留件位置不合理等问题。施工单位在施工开始之前,就将具体问题在模型中进行了标注,并与设计院进行细致、全面的沟通,将这些问题在施工方案编制前期予以解决。随后,该项目技术人员也在解决设计方案现有问题的过程中,对施工过程进行了模拟和分析,并结合过往类似项目的经验对施工方案进行了编制和优化。总体来说,该工程施工过程相对顺利,施工变更次数较少,并且施工质量较高。
(二)加强对施工技术人员的培训
施工单位应该推动施工技术人员培训常态化制度的形成,从而让技术人员能够不断掌握先进的施工技术以及施工材料特性。同时,培训的形式也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培训工作可以安排在项目开始之前。具体来说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开展:
首先,由企业对项目本身的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从中明确先进技术以及先进材料的应用情况,另外也需要明确本次施工过程中容易忽略的技术点,掌握技术难点以及技术重点,将这些作为培训的主要内容,并整理成相应的材料。
随后,企业在项目开始之前以整理好的资料为培训内容,对员工进行技术培训。培训可以与施工方案分析相关会议相融合,这样做一方面能够通过施工方案分析进一步了解工程特性,明确工程问题,另外一方面也能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介绍和讲解,还能促进新技术的应用于发展。对于普通员工来说,则能有更多的机会深入了解工程新技术,掌握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鼓励员工从实践出发,提升自身专业素养。
(三)建立设备安装的规范化管理模式
通过建立设备安装的规范化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改善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设备安装的节能效果及运行效果。第一,组建技术过硬的安装队伍。保证施工人员均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具备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具备很强的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注重中、青年施工人员的培养,推行“老带新”制度,定期开展技术培训会、技术交流会,做好安装技术的“传、帮、带”工作。对于设备安装受到温度、湿度、风量等环境气候条件干扰的情况,组建专项技术小组,积极探寻室内温度和湿度的固定、室外风量的利用与控制等问题的解决方案,攻克设备安装技术难题。第二,建立设备安装的管理制度。规范设备安装的工艺流程,要求施工人员不得偷工减料,必须严格遵循工艺流程、技术规范开展工作,加强施工前的技术交底和施工后的技术总结,尽可能避免操作性失误,从而有效解决设备安装技术与设备系统不匹配的问题,确保设备安装技术的合理运用。
(四)构建完善的质量监督控制体系
无论是安装施工还是其他领域的施工,质量控制都是施工单位重点关注的问题。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我们发现,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的质量问题常出现在管件连接、管材焊接、管件紧固件安装等部分,另外也需要对管路整体的密闭性进行检测。并且,一般来说,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中会根据区域、系统种类进行划分,因此整个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会分为不同的子系统。并且,不同的子系统其运用的材料、管件、设备也有明显的不同。基于此,在实际质量监督控制工作中,就需要技术人员能够根据系统的主要特性采取相应的质量监控方法。
同时,施工单位也需要从制度角度开展相应的管理工作。首先,施工单位应该对现有的施工技术进行分析,并指定具有指导意义的框架性质量监管制度。其次,施工单位应该分析其他施工项目对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所产生的影响,并制定与工程保护相关的制度。
另外,企业也应该制定质量追责制度,从而让施工人员能够以遵循制度标准为己任,提升施工人员保证工程质量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对于能够及时发现质量问题的人员也应该予以适当的嘉奖,保证工程人员能够真正将质量控制作为工作中的重要任务,从而树立企业施工的良好风气。与此同时,企业管理人员也应该以身作则,将质量管理工作作为重点工作开展,从而起到表率作用。
三、总结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已经成为智能化建筑设计施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该工程也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目前,很多建筑中也开始广泛应用隐蔽化的施工方式,各类智能化设备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所以,技术人员除了需要了解目前的施工现实困境,也需要了解技术发展的实际形势,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晴晴.论施工关键技术在供热通风和空调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设备工程,2020(04):178-179.
[2]罗洁.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门窗,2019(21):225.
[3]朱峻.施工关键技术在供热通风和空调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9(15):77-78.
[4]朱峻.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中常见问题及处理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19):133-134.
[5]李俊峰.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问题探讨[J].冶金与材料,2019,39(03):134+136.
[6]王炎.供热通风与空调施工工程技术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15):286.
[7]殷晓龙.供热通风与空调施工中存在问题及对策[J].信息记录材料,2019,20(03):209-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