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志炜
(南宁市中医医院;广西南宁530001)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用药中,使用微生物检验指导用药对合理用药及医院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45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且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26例,对照组用药上主要是医师根据自身经验指导用药,研究组用药上则是通过开展微生物检验,根据检验结果指导临床用药,对两组用药合理情况及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结果:研究组用药合理占比为96.02%,明显高于对照组88.50%的占比(P<0.05);研究组医院感染总发生率为2.20%,明显低于对照组6.63%的总发生率(P<0.05);治疗期间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33%,明显低于对照组4.42%的发生率(P<0.05)。结论:用微生物检验指导住院患者的临床用药,可保证用药的合理性,大大降低医院感染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住院患者;临床合理用药;医院感染;不良反应
在临床中进行相关疾病的治疗中,合理的用药对保证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然而,在我国,每年却有大于20万人因为临床用药的不合理而死亡,这使得合理用药的制定也是广泛关注的话话题[1]。近年来,随着新的医学技术发展,抗生素用药所致耐药菌株增加,这导致院内感染的风险也非常高[2]。为了确保用药的合理性,近年来,本院在进行用药指导中,借助微生物检验技术,根据检验结果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经实践表明该技术的应用对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有重要意义,现就具体的微生物检验用于临床合理用药的相关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7月收治的需要住院治疗的45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所有的患者均具有完成的的临床资料并且具备一定的交流沟通能力。(2)本研究经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也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精神疾病的患者。(2)入院时刻就出现感染的患者。(3)依从性差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以下两组:研究组226例,男性145例,女性81例;年龄21~72岁,平均年龄(47.2±2.3)岁;住院时间5~22d,平均(12.2±2.1)d。对照组226例,男性143例,女性83例;年龄20~71岁,平均(46.9±2.1)岁;住院时间4~23d,平均(11.9±1.9)d。对比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针对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用药,在用药前均未开展微生物检查,而是医师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指导患者用药。研究组在用药上,则是通过微生物检验结果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微生物检验的主要操作如下:提纯菌种,且应用细菌测定系统随机体位诊断试剂板开展细菌的鉴定。用K-B方法对超广谱β-内酰胺酶对患者进行确诊试验,主要使用30μg/片头孢他啶与10μg/片头孢他啶/克拉维酸,若加入克拉维酸抑菌环大于等于5.0mm则可判定为生成超广谱β-内酰胺酶。
1.3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用药的合理情况。用药合理的评价方法主要是如果用药原理同患者病情相符,没有出现药物抵抗以及重复用药的情况则可以判定为合理用药,反之则属于不合理用药。(2)参照《临床医院感染学》[3]中的诊断标准评估两组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①在入院后48h后发生的感染属于无明确潜伏期感染;②自入院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发生的感染属于有确切潜伏期感染;③感染的发生同上一次的住院存在紧密的联系;④在原有感染的基础上出现了新的感染;⑤新生儿在产中与产后发生感染;⑥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3)统计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比如恶心呕吐、腹痛、失眠等。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1.0软件做统计学结果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使用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用药合理情况
研究组在临床用药合理占比上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不良反应
住院期间患者也监测到不良反应,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上,研究组中2例出现恶心呕吐反应,1例出现腹痛,总的发生率为1.33%。对照组则在住院期间5例出现恶心呕吐、3例出现腹痛、2例出现失眠,总发生率为4.42%。在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上研究组要明显比对照组更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针对住院患者的临床用药一直都是广泛关注的话题,在实际用药中存在的多起不合理用药让医院经常院内感染情况,使得医患纠纷发生,这对医疗服务质量造成不良影响[4]。针对住院患者的临床不合理用药的根本原因主要在于联合用药较多,用药指征较弱的时候常常滥用药物,此外用药时缺乏针对性的给药方案也使得药物毒性较高,使得不良反应发生。因此正确的诊断疾病并且采取合理的用药方案是临床治疗疾病的关键。
抗生素用药对疾病治疗的显著疗效也使得抗生物滥用问题也成为当前广泛关注的话题,抗生素滥用引起病菌的耐药性上升,增加不合理用药的发生,使得院内感染率居高不下[5]。针对这一情况,在临床治疗疾病的过程,积极开展微生物检验工作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微生物检验的实施,主要是可以准确提供病原学诊断方案,对临床资料进行反馈,这样可以提高医师对病菌感染类疾病的认识,找出关键性的致病因子,然后根据致病因子的类型给出具有针对性的用药方案,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出现滥用药物及药物使用不合理的情况[6]。且微生物检验的实施中,利用微生物检验进行病原菌的分离以及鉴别,借助质粒图分析、噬菌体分型及血气学分型等进行病原菌型的鉴定,可以让医师在临床指导用药上,通过对病原菌进行分析以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用药方案,这样能够有效的将病原菌杀灭,提高对疾病的治疗效果,同时也能够大大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本次研究结果中发现,在临床用药情况上,研究组合理用药的占比要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医院感染的占比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总的发生率上研究组也明显低于对照组,这一结果充分提示对住院患者实施微生物检验指导的临床用药效果满意。
综上所述,对于住院治疗的患者,在临床用药过程通过微生物检验指导用药,可以保证用药的合理性,大大降低患者住院期间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及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因此该用药指导方案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杨巧玲, 李方彬, 丁国玉. 微生物检验对临床合理用药及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影响观察[J].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18,32(9):112.
[2]江海燕. 微生物检验对临床合理用药及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影响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19,6(14):99-99.
[3]徐秀华. 临床医院感染学[M]. 1998.
[4]Wang L , Li Y , Zhang X , et al. Characteristics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and its effects on the survival of chemotherapy patients with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 Oncology letters, 2017, 14(6):7379-7383.
[5]杨春琴. 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对医院感染的影响分析[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8,4(17):223-225.
[6]王玉蓉. 微生物检验在临床感染控制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 养生保健指南, 2017,36(3):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