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文静
(苏州市相城区漕湖人民医院;江苏苏州215144)
【摘要】目的:研究在感染控制中应用微生物检验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我院接诊的82例感染患者,使用抽签法分为两组,每组各为4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经验性用药治疗,观察组接受微生物检验且进行针对性治疗,分析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中的价值。结果:观察组感染消除率(56.09%)高于对照组(26.83%),轻度感染率(36.59%)高于对照组(14.63%),重度感染(2.44%)和中度感染率(7.32%)小于对照组(21.95%、36.59%),(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满意度(95.12%)高于对照组(73.17%),(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感染控制中应用微生物检验可以改善患者感染情况,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使用。
【关键词】感染控制;微生物检查;感染消除率
医院是公共卫生体系的主要构成之一,如果发生大规模公共卫生事件,必然会有大量传染病患者入院,医院感染科管理对预防医源性传染病起着重要作用[1]。感染是临床较为常见疾病,感染会降低患者的身体免疫力,严重情况下会导致死亡。为评析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中的价值,开展分析。
1.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纳入我院感染患者82例,时间在2019年1月-2020年1月,以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传统经验性用药治疗)与观察组(微生物检验且进行针对性治疗)2组,41/例。对照组,26例男性感染患者、15例女性感染患者;患者的年龄范围在8岁-68岁,年龄均值(39.39±8.39)岁;住院时间6天-30天,住院时间平均值为(20.19±4.39)天。观察组,23例男性感染患者、18例女性感染患者;患者的年龄范围在10岁-69岁,年龄均值(39.47±3.28)岁;住院时间8天-32天,住院时间平均值为(20.73±4.72)天。2组感染患者的资料相比较,(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经验性用药治疗,观察组接受微生物检验且进行针对性治疗,采集患者样本,进行病原菌鉴定(使用法国梅里埃全自动细菌鉴定仪)与药敏试验(使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生产的药敏卡)[2]。结合患者实际检验结果,开展针对性治疗。
1.3 观察指标[3]
(1)2组感染患者的感染消除情况,分为感染消除(患者尿急、尿痛症状消失,尿液检测中无血尿和细菌尿等)、轻度感染(患者偶尔出现尿痛、尿急和尿频,在尿液检测中较少患者出现细菌尿、血尿,出现轻微腰痛)、中度感染(患者尿急和尿痛有所缓解,尿液检测中仍然存在血尿和细菌尿,患者腰痛较明显)与重度感染(患者尿痛、尿频和尿急症状严重,腰部疼痛剧烈)。
(2)2组感染患者的满意度,将患者的治疗效果以我院自制满意度评分表评定。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的处理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计量数据的表示方式为(%),对比差异性使用卡方检验。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 2组感染患者的感染消除情况相比较
观察组重度感染和中度感染发生率小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轻度感染和感染消除率高于对照组,2组感染患者的感染消除情况相比较,组间差异性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就目前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而言,国内外医院感染管理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医院护理水平和地方卫生服务水平。鉴于此目标,医院感染管理需要在各科室进行,尤其是传染科,需要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4]。微生物检验不仅可以为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确切的依据,还可以为临床抗生素的使用提供参考建议[5]。当前医院感染控制管理还存在许多缺陷,因此在明确医院感染管理价值和作用的基础上,对其缺陷进行探讨和分析,根据临床研究发现,医院感染和多种因素相关,如放射治疗技术、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和抗菌药物的使用,微生物检测可以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诊断依据,分析感染原因,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和控制方案,在鉴定上,包括血清学分型、质粒图分析等等。根据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重度感染和中度感染发生率小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轻度感染和感染消除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的满意度小于观察组,(P<0.05)。说明微生物检测在医院感染控制中具有重要价值,可以检测病原菌,有利于预防感染的传播,并且对于易感染人群通过动态监测的方式提供有效的依据。
总而言之,感染控制中应用微生物检验有利于控制感染,改善患者满意度和治愈率,值得进行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徐英军.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控制中运用价值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2019,11(24):49-50.
[2] 黄英英.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中的应用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32):4674-4675.
[3] 何跃.医院感染控制中微生物检验的临床作用评估[J].特别健康,2019,(23):154,158.
[4] 邢嘉翌,王佳,赵俊梅, 等.医院感染控制中微生物检验的应用价值分析[J].糖尿病天地,2019,16(10):160-161.
[5] 曲轶.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9):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