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材料检测和质量控制的探讨 黄维柑

发表时间:2020/6/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4期   作者:黄维柑
[导读] 摘要:建筑工程能够实现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
        广西壮族自治区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  广西  530005
        摘要:建筑工程能够实现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为了保障建筑工程的顺利完成,工作人员应做好施工管理,把握好工作的重点及难点,建设完善的管理制度,保证高质量的项目工程。施工材料质量的优劣关系到建筑工程建设质量的高低,为严格控制材料质量,做好材料检测工作十分重要。
        关键词:建筑工程;材料检测;检测要求
        1 建筑工程材料质量检测概述
        1.1 建筑工程材料检测的必要性
        建设规模较大、施工难度较高、工期较长是建筑工程的典型特定,且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多个部门的协调配合,因此在工程管理中需对每一个环节进行严格控制,特别是施工现场的管理,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中材料的管理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一旦现场材料的质量达不到建设要求的标准,就会影响工程质量,且不利于工程施工工序和进度的管理控制,因此必须严格执行相关材料管理规定,在材料检测的同时,利用科学有效的检测技术,不断精确检测结果,以便为建筑工程的建设施工提供坚实保障。
        1.2 建筑工程材料性质和检测目的
        建筑工程材料的选择是由材料的性质决定的,包括物理性质、力学性质、工艺性质等,其中物理性质所涵盖内容包括材料的密度、抗冻性、导热性等。力学性质包括材料的抗拉能力、抗弯能力、抗剪能力等,工艺性质是材料工艺处理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事项,材料的把关是工程建设质量的奠基环节,避免不合理材料的应用是建筑工程材料检测的主要目的。
        1.3 检测标准
        任何工程项目均具有检测的标准,建筑工程的材料也需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行业技术规范,以现有的标准为参考,实现质量的检测监控,兼顾现实的使用情况,对调控不到位的地方进行调整,以避免不良影响的发生。工作人员在开展项目前需要对项目参数进行了解,充分了解产品的质量类型,根据新的模式及质量要求,确定项目要求指标,严格贯彻落实检测要求,以其他项目落实管理经验为参考,针对性应用于建筑施工中,做好项目的规划后落实建设及管理要求。
        2 主要材料质量检测要求
        2.1 水泥
        水泥是建筑工程主要的材料类型之一,为了保证水泥的质量需要做好质量调整工作,通过抽样检查的方式对同一品种、批号的水泥进行检测,参考管理要求及批号类型,检测水泥是否满足检测指标,能否到达理想的概率要求。袋装水泥的检测时,根据规范标准以20 0T为检测批次,<200T的水泥批次单独检测,袋装水泥以以生产厂家、生产批号、生产时间等为组合指标,检测的步骤按照规范检测标准执行。散装的水泥检测以500 T为检测批次,< 500 T的水泥批次单独检测,袋装水泥以以生产厂家、生产批号、生产时间等为组合指标,检测的步骤按照规范检测标准执行。不同于袋装水泥的是,散装水泥的检测需要在有效日期内,有效期通常为3个月,硅酸盐的有效期为1 个月,如果超过有效期,需要再次检测,以保证所有水泥质量达标。
        2.2 粉煤灰
        对粉煤灰进行管理时,将相同类型的粉煤灰作为同批次,通过抽样检测的方法完成,进行取样时,需要保证取样的科学性及综合对比,不定期进行检查,满足国家的检测标准。进行复检时不合格者需要降级处理。
        2.3 外加剂
        建筑工程项目中管理的另一重点项目为外加剂,进行外加剂的检测时,以参量指标为基准,在抽样的过程中,抽取适量样本检测,如果出现沉淀的状况,应该进行点样检测,保证质量合格后,再投入使用,工作人员应该完全了解外加剂的类型,落实分析工作,保证质量管理的高效性。
        2.4 钢筋材料的检测
        根据规范标准以60 T 为检测批次,<60T的水泥批次单独检测,钢筋材料以生产厂家、生产批号、生产时间等为组合指标,检测的步骤按照规范检测标准执行。进行检测的过程中,对样品进行抽检,通过物理及化学实验方法检测,如果出现质量不达标的情况,进行再次检测,如果结果仍然不合格,需要将其舍弃,不能投入使用。不合格的钢材需及时处理,防止与合格钢材混淆。


        2.5 碎石、砂等材料的检测
        选取原产地、规格、进场时间相同的碎石、砂归入同一个批次进行检测,一个批次的碎石、砂体积为400m3或600m3,不满足产地、规格、进场时间相同这一条件的单独送检。
        3 基于质量管控下的建筑工程材料检测方法
        3.1 书面检测
        进行书面检测时,需要审核材料的相关文本资料,进行材料的检测时,要求工程施工方提供质量保证证书以及第三方的检测数据报告,在建筑工程现场书面检测的过程中,对文件进行审核,判定是否符合工程施工的指标,在取得监理、总包及施工方的许可后,生成检测报告。
        3.2 外观检测
        外观检测是在材料到达现场后,根据自觉观察及对材料的表面分析,完成对材料的外观及包装的检测观察,包括材料的品种、规格、外形等,判断其是否满足要求。如果存在腐蚀、损毁等及时上报处理,如果材料为钢制类型,需要对其焊接的情况进行判断,存在开焊的材料判定为不合格。
        3.3 物理化学检测
        物理检测是通过物理手段对材料进行检查,常规应用的物理方法包括质量检测、光学检测、能量检测等方法,常规应用的仪器包括物理仪器、光学设备及各项实验器械等,通过一系列物理实验判定其是否满足检测标准。化学检测是通过化学实验的方式对材料进行检测,应用化学实验,由专业的化学检测人员应用化学试剂进行分析,判定材料的化学成分,通过结果与化学数据的对比,判定材料的合格性。
        3.4 无损检测
        无损检测主要是针对于材料的内部情况,通过物理方法对材料的内部进行检测,常规检测方法包括超声波、射线等多种探测手法,判断材料内部的缺陷存在情况,从而完成对材料质量合格程度的判定。
        3.5 机械性能的检测
        在进行机械性能的检测过程中,将相关的力学理论作为基础指导,应用必要的机械设备进行压力检测,根据仪表数据分析的结果,判定材料的合格规范程度,以及其是否满足指标参数要求。
        4 建筑材料检测质量管理措施
        以施工管理的要求为参考,根据不同的质量管理方法对不同的材料进行质检。严格遵守材料的管理具体措施,选择合适的存放路径以及地点,根据要求进行平面堆放,做好必要的防水处理,通过科学系统的防水处理措施,在材料达到现场后,以相关的质量检测指标确保材料质量,材料的现场检测需要按时进行,对于一定检测周期的材料要按时检测,包括散装的水泥材料等。对于混凝土的构造物以及钢筋种类及型号的选择时,需要参考图纸施工的设计要求,确保位置型号固定对应。在进行钢筋的焊接时,注意做好焊接的强度检测。另外为进一步优化现场材料的试验检测质量,在取样时,应注意不同批次材料在不同部分取不同数量的样品,取样的部位和数量应满足检测要求,对于混凝土的试验取样,需先进行外表面探测,在明确钢筋位置后再取样,以避免钻取时触碰钢筋,取样过程中不可含有与芯样轴线平行的钢筋材料,而单个构件取样时,芯样数量需在3个以上,直径需大于骨料最大粒径的3倍,最小不能低于骨料粒径的2倍。
        5 结语
        建筑工程现场材料的检测过程复杂,影响因素较多,如果存在管理不到位的情况,可能会导致工程质量不达标。在进行具体管理时,工作人员需要做好材料的检测管控,建设科学的管理模式,确定标准化的检测方式,认真落实各个环节,保证建筑工程质量达标。
        参考文献:
        [1]吴海燕,徐吉成,曹媛媛,等.建筑材料检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J].镇江高专学报,2017,30(1):98-100.
        [2]崔丽娜.建筑材料检测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前景[J].门窗,2018(1):46.
        [3]关红艳,崔跃红,郭中宝,等.建筑材料抗菌防霉检测技术现状[J].中国建材科技,2017,26(1):1-4.
        [4]陈丽华.浅议建筑混凝土材料检测技术[J].江西建材,2017(8):259.
        [5]罗 涛.建筑材料的检测技术分析[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7(24):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