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发展,故事教学法以其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成为众多教学方法中的“佼佼者”,并广泛应用于各科教学中,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较强的学科,以故事为教学手段,不仅完美契合小学生学习心理和认知规律,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有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促进其想象力、创造力的进一步发展。基于此,笔者将从“导入、探究、活动、评价”教学四部曲入手,具体阐述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故事教学法,故事活动,评价
故事教学法是教师根据课堂中所要讲授的内容,插入一些短小精悍、意境深远的生动故事,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以提升学生内化理解的一种深入浅出、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由于故事本身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具有成熟的讲述标准和广泛的受众群体,故事教学法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也日益突出。而小学生作为最适合以故事来实施教学的群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故事教学法,对进一步落实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有着显著的现实意义。从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来看,由于语文知识偏说教,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较低,再加上语言文字的通俗性特点,更是让学生将语文知识等同于日常生活中的语言文字,对语文学习的深层价值认识不足,导致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因此,要改变这一现状,教师要牢牢把握学生的认知心理,以故事教学为手段,优化教学过程;同时,也要以故事为“平台”,充分锻炼小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一、故事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起点,基于故事展开的课堂导入,能够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消除学生对接触新知识的焦虑心理,并快速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提高学习效果。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故事,优化导入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语文知识奠定良好基础。
例如:在教学“乌鸦喝水”这一课内容时,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我会以故事教学法来辅助教学,并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比如,我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适当的改编教材内容,为学生讲述:有一个小朋友,跟你们的年龄差不多,他家人都不在家,由于是晚上,家里没有水,他非常的渴,看到桌子上放着一瓶汽水,但是由于瓶子的口太小,他拧不开盖子,喝不到水,你们能不能帮他想想办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展开思考,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之后,我再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学习乌鸦喝水的故事。通过这样的导入,既能够引导学生有效联系生活,产生探究欲望,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以类比的方式学习课文,思考问题,从而培养自身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
二、故事探究,增强知识理解
语文教材中蕴含着类型丰富的故事,它们不仅为故事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而且也为进一步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能力开辟了新的道路。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探究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优势,让学生以故事为手段,在课堂上展开对文章的深度探究,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丰富课堂学习体验。
例如:在教学“坐井观天”这一课内容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我会以故事教学法来辅助教学。首先,我会以多媒体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青蛙和小鸟,并想象它们之间有可能发生的故事,在课堂上积极发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我会让学生自主学习本课内容,根据课文中的对话,总结故事内容。进而,在学生初步掌握的基础上,我会让学生以教材内容为参考,在课堂上展开故事扮演活动,比如,一个学生扮演青蛙,一个学生扮演小鸟,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看外面的天空,自主设计对话,以增强学生的理解,丰富课堂学习体验。最后,我再加以指导和点拨。
通过这样的方法,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能够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起到一举两得效果。
三、故事活动,提高语文能力
讲故事并不是教师独有的“专利”,每个人都可以以故事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小学生也不例外,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善于听故事的能力,更要挖掘学生讲故事的潜能。因此,一方面,教师要开展丰富的故事讲述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敢于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想法;另一方面,也要以教材内容为基础,让学生以教材中的故事为参考,尝试仿写、续写故事,以提高学生文字表达能力,从而达到以点带面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上语文课时,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一方面,我会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展示故事续写活动,比如,让学生从学过的故事中任选一个,《狐假虎威》《丑小鸭》《亡羊补牢》等,以《丑小鸭》为例,让学生充分法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在课堂上展开构思,续写故事内容,并在课堂上交换自己的故事,相互欣赏,以初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另一方面,我会定期组织学生开展故事讲述大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经验在课堂上分组竞争,看哪一组学生讲述的故事最为精彩。比如,组内学生先将自己看过的课外故事进行罗列,并精心筛选出最好的故事,以两人共同讲述或单人讲述的方式展开,其他组学生认真聆听,并思考自己的故事讲述方式,要求每组学生讲述的故事不能够重复。最后,我会挑选几名学生共同组成“评审团”,对每组学生的故事展开合理的打分、评价,决出最后的胜者,给予丰富的奖励。通过这样的方法,既能够锻炼学生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也能够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提高其综合素质。
四、创新评价,拉近师生关系
评价作为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科学合理的评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而且新颖的评价方式也能够让学生眼前一亮。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妨以故事为评价的方式和手段,将学生的表现以讲故事的形式加以描述,这样既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也能够进一步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欣然接受自己的不足之处,提高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
例如:在上语文课时,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我除了为学生讲述基础的教材内容外,还会创新评价方式,以“讲故事”为评价的内容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首先,我会综合学生近期的课堂表现,对于课堂表现好的学生,通过以下的故事性语言加以评价,如,这名学生长得很帅气,有一双浓眉大眼,小小的鼻子,经常穿着一身运动服,在课堂上他总是一颗全神贯注的眼神,在课下他经常与学生打闹,记得在一次课间活动中,他带领其他学生一起做游戏,帮助其他学生......让人印象深刻,让学生猜一猜这名学生的名字,在充满立体性的语言中使学生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满足感;对于表现不好的学生:这名学生在课堂上总结调皮捣蛋,但他的作业着实完成的很“不错”,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绘画式的字体,再加上本身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硬是让一份简单的练习作业变得充满如此的令人难以忘怀...通过这样的幽默性语言肯定学生优点的同时,也能够让其欣然接受自己的不足。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故事教学法,是新课改以来语文教学所做出的有益尝试,同时,也是使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但需要明确的一点是,任何教学方法都不是永恒的,会随着学生认知能力和时间的发展不断变化,故事教学法亦是如此。所以,作为一名一线小学语文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还应不断完善自身的综合素质,以应对课堂教学中的诸多不确定因素,保证教学质量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郑锋.论故事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成才之路,2019(2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