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并收获着——参加贵州省小学语文严鹍乡村名师工作室研修活动有感

发表时间:2020/6/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05期   作者:廖元志
[导读] 特别是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当我听完“空中黔课”想贪玩的时候,马上又想到了去学习《语文新标准》,因为开学后要评别人的课,有了这一压力就会有主动学习的动力。
        二0一九年九月,我抱着学习的态度,向贵州省小学语文严鹍乡村名师工作室提出申请,希望能够参加工作室的学习研讨活动,有幸被工作室主持人聘为其工作室成员并负责评课环节这一任务,欣喜之余倍感压力之大。
        参加工作室学习活动以来,我深深地认识到:“教到老学到老”的重要性,我这个八十年代的师范生,虽然当时的年代不仅认真学习了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对音乐、体育、美术也略知一二,但知识的更替日新月异,如果不加强学习一定会落后,一定会被淘汰。因此,我希望通过参加名师工作室的学习来提高自己,同时也认识到对待知识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马虎,贵州省小学语文严鹍乡村名师工作室有资深专家,有省级骨干教师,在工作室学习培训,耳濡目染,一定能够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一定能够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艺术。
        在参加工作室学习研讨活动一学期多的时间以来,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有了压力就会有动力,累并快乐着!累并收获着。
        从参加工作室的筹备会到每一次的教学研讨活动,我没有落下过一次,工作室主持人对我的工作安排是负责评课,每一次的教研活动都有十几所学校的30多位老师参与听课。我清楚地知道,要能够正确、客观地评好其他老师的课,自己首先得学习新课标,学习教育理论,学习名家名篇。自己还应该是会上课的能手。所以,在平时的休息时间里,我都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去做准备,为下一次的活动去积累。其实,通过每一次的研讨活动和评课活动下来,我感觉自己也学到了很多新知识,得到了新的进步。
        特别是每一次活动中听了工作室老师上的观摩课下来,就想到如果我也用这种方法来给我的学生上,会有这种效果吗,如在道真县花池小学五年级上观摩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的宋琳老师,他将学生分成几个方形的小组来进行讨论学习;在道真县隆兴小学五年级(1)班上观摩课《四季的美》一文的朱泽辉老师则让学生按自己喜欢的季节春、夏、秋、冬,分别让学生坐成了四个小圆圈来进行讨论学习,当看到学生在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时,学生自己默读课文后,相互看着对方的眼睛。仿佛都能够从对方眼睛里获得启迪,将问题解决好,真的是“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样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座位置去进行讨论交流学习,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了知识,这不正是“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具体表现吗?
        还有像工作室的成员吴腾波老师上《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课件的精美制作;工作室学员赵洪老师上《王戎不取道旁李》一文时那方正的板书;张星星老师上《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时讲课普通话的标准,都让我在参加名师工作室的学习研讨活动中“若有所思”,“若有所悟”。在评价别人的同时更加提升了自己。学习了不少先进教育理念,更加理解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道理。


        回想起来,没有进入名师工作室参加研讨学习活动的时候,认为只要把自己带的班级管理好,把自己承担的科目上好,把自己的教学常规工作做好就行了,其实不然,自到工作室参加学习研讨活动后,忽然间有了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感。
        当然,更多的还是觉得压力大了,比如,听了工作室的老师上的观摩课后,工作室主持人要求针对上课情况人人发言,如果你自己对《语文课程标准》都不熟悉,就去评别人的课,往往会觉得不知道从哪里说起走,往往担心说错怕被别人笑话,发言也没有底气。因为每一次研讨活动都有来自十多间学校的好几十位老师参加听课,还有省级骨干教师,教研室的专家等,不比自己在学校评课,即使评错了也没那么紧张,在这样的场合评课可不一样了,这就迫使自己去研读课标,研读教材,研读教育理论,这样对自己的促进也很大。
        特别是工作室主持人有要求,我们工作室的每一位成员学员听课后都要写评课稿,并且要求把写好评课稿纳入工作室成员学员的年度研修考核。这样也促使自己必须去进行自我学习。
        我感觉平时点评学生作文还头头是道,但自己写起来还有点觉得无从下手的感觉,这就是因为平时写得少的缘故,点评学生作文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而自己很少动笔的原因,形成了一种眼高手低的情况。工作室把写评课稿作为一项考核内容,既要找得准老师所上观摩课的亮点,又要指得出这一节观摩课的不足,还要能够付诸笔端。有了这一任务,我相信工作室的每一位老师都会像我一样促使自己课外去研读课标,研读文本,研读名家名篇。正因为有了这一压力才会迫使自己有课外不断学习的动力呀!
        工作室每一次研讨活动的当天,虽然都要听2至3节观摩课,往往还要听专家的讲座,课后的评课议课活动还要求人人发言,写评课稿,虽然累,但心里总会有一种莫名的喜悦感,每一次研讨活动都从上观摩课的老师那里学到了“一招”。这足以说明“有压力才会有动力”。每一次的这种体会,回到学校后我都要与我的学生分享,相信我的学生也能从中受益。
        特别是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当我听完“空中黔课”想贪玩的时候,马上又想到了去学习《语文新标准》,因为开学后要评别人的课,有了这一压力就会有主动学习的动力。我想,在贵州省小学语文严鹍乡村名师工作室的引领下,何愁乡村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呢?在参加名师工作室的研讨活动中,我更加认识到了“教到老学到老”的重要性。
        学习、工作、生活皆如此,“有压力就会有动力”。
        累并快乐着!累并收获着!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