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美育渗透

发表时间:2020/6/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06期   作者:刘仲吾
[导读] 文章通过对小学语文教材中语言的推敲,人们形象地分析,佳句的表情朗读,使学生在教学中欣赏美、理解美、鉴赏美和体会美,为他们创造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摘要:文章通过对小学语文教材中语言的推敲,人们形象地分析,佳句的表情朗读,使学生在教学中欣赏美、理解美、鉴赏美和体会美,为他们创造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欣赏美、理解美、鉴赏美和体会美、创造美
        审美教育是造就人才,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手段。语文课堂是审美教育的重要阵地。阅读教材大部分是古今中外的优秀篇目,这些作品生动形象的表现了美,热情洋溢地歌颂了美。倘若在教学中自始至终地贯穿其美,定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并让他们得到美的熏陶。
        一、析词品句,让学生欣赏美
        课文中所蕴含的美,无论是自然美,还是社会美,都是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的。引导学生欣赏课文的语言美,就是让学生领略语言情趣、语言的简洁和语言美的形式特点。 教材中的语言美,莫过于古诗。我是这样教学《鹅》这首古诗的,先抓住第一句中的三个“鹅”字,启发儿童想象,让学生轻轻地呼唤可爱的白鹅,接着让学生找出描写白鹅体态的词语“曲项”、“白毛”、“红掌”,启发学生感受白鹅体态的优美,再让学生划出描写白鹅动作的的词语“浮”、“拨”让学生感受白鹅姿态的柔美,接着让学生说出描写池水颜色的词语“绿”、“清”,让学生感受白鹅所在环境的幽美。为了加深印象,增添艺术情趣,我还画了一幅简笔画,边教学边作注释性的板书,并让学生在图画的有关部位用“白”、“绿”、“红”三种颜色的粉笔填图。
        二、利用形象,让学生理解美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着为数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要引导儿童去感受艺术形象美,就要分析人物的音容笑貌,服饰、身体等外部特征,使他们了解人物的外形美,更要分析那些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的行动、心理和语言,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使学生体会人物的心灵美,从而让儿童心灵中树立典型人物的完美形象。
        例如教学《挑山工》一文,抓住挑山工虽然”矮个子,脸儿黑生生的”,但是“现出健美的黑黝黝的肌肉”,让学生理解挑山工刚健质朴的外表美;抓住“我们跟你们不一样……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领会意志坚定、耐力非凡、锲而不舍正是挑山工肩负重担却常常走在游人前头的真正原因,挑山工是一种精神意志的化身,从而理解挑山工内在的心灵美。通过分析挑山工的外部形象就有了一个比较深刻的印象。再引导学生对文章末尾一句进行分析,学生不难理解“我需要它”中的“它”不仅仅指挑山工负载攀登的那幅画,更指画中挑山工形象所放出的理性的光芒。这样,学生不仅在教师的引导中发现了美,感受了美,而且得到美的陶冶。


        三、启发想象,让学生鉴赏美。
        想象可以加深对艺术形象的感受。有些课文写得比较精。可让学生想象省略的内容,然后口述,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故事情节,加深对美的鉴别与欣赏。《雨中》第六自然段写道:“那位运苹果的姑娘还没来得及说声谢谢,帮着捡苹果的人已经消失在雨帘里了。”我问学生:“假如姑娘来得及的话,她会说些什么呢?”有的说:“姑娘会讲,‘老爷爷,您这么大年纪了,冒着大雨帮我捡苹果,真是太感谢您了。’”有的说:“姑娘会讲‘小朋友们,你们年纪轻轻,就懂得帮助别人,你们真好,快拿引起苹果吃吧!’”有的说:“姑娘看到撒满一地的苹果又原封不动地回到了货车上,十分激动,眼含热泪,说不出话来……”这些丰富的想象,表达了姑娘对帮她捡苹果的人们的歌颂与赞美,激起了学生对他们的喜爱,懂得了这就是人间的真善美。
        四、加强朗读,让学生体会美
        心理学研究表明:用意境教学的方法来引导学生感知美、创造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学会以声传情,以情感人,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把“目视”、“口读”与“心惟”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教学《可爱的草塘》一文中,教师可创设意境进行引读,以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先展开一幅草原的美景图,并配上优美的乐曲,让学生通过目视、耳听初步感受到草原的美丽形象,然后进行有表情的引读。师问:“‘我’第一次看到的草塘是什么样子的?”生读:“浪花翠绿翠绿的……茫茫地跟蓝天相接。”(语言欢快)师问:“春天,草塘美在哪里?”生读:“要是春天……都是我用瓢舀的。”(语调略高)师问:“冬天,草塘又美在何处呢?”生读:“冬天更好玩了……眼睁睁地让人逮。”(语速稍慢)师问:“小河有多么清澈?”生读:“芦苇和蒲草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绿了;天空和云朵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白了。”(语调较高)然后问:“你是怎样理解‘茫茫的跟蓝天相接’的呢?”有的回答:“草塘广阔无边,一片翠绿,在远处和天空相接。”有的说:“草塘一望无际,一直向远方延伸,直到与蓝天相接的天边。”
        这样把表情朗读、推敲语言和展开想象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得到了美的享受,并为他们创造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