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市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浙江省舟山市 316000
摘要:社会不断发展,科技不断进步。近年来,我国建筑业的整体发展脚步势不可挡,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惊喜的成绩。而众所周知,在建设工程领域,混凝土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建筑行业不断扩大规模的前提下,已经逐步的将浇筑混凝土施工方法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笔者在本文中重点分析了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在建筑领域中的实际应用现状,提出一些技术观点和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实际应用
引言
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土木建筑行业的兴起,也加剧了市场竞争,高层建筑的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混凝土作为建筑工程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基础材料,其浇筑施工技术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建筑的质量。笔者将针对混凝土浇筑技术实施中的要点进行分析,希望能够给有关人士提供一些参考。
1分析混凝土浇筑施工的主要技术特点
客观而言,混凝土浇筑施工主要应用于建筑工程的主体结构以及其他部分附体结构,特别是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整体施工中,使用钢筋与混凝土与钢筋的总量非常多,并且混凝土的密度也非常较大。为了保证施工整体质量,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浇筑施工的工作必须要做到一丝不苟、保质保量。值得一提的是,假设施工技术或者施工工艺不合理或者不正确,那么带来的影响将非常可怕,不但能够导致建筑工程因不合格的混凝土浇筑施工而出现各种缺陷和安全隐患,而且在客观上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施工速度和施工进程。另外要注意的是,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中,建筑工程的高度改变将对混凝土浇筑施工产生一定影响,由于混凝土浇筑在施工空间上受到不小限制,加之必须承受更大重量,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建筑工程的整体结构特点科学化、合理化的选取和使用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确保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
2混凝土浇筑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应用现状
就概念而言,混凝土浇筑,顾名思义就是将混凝土浇筑入模直至其塑化的整个过程。混凝土浇筑在我国建筑业的应用极为广泛,也被建筑工程队俗称为“打混凝土”。混凝土浇筑的广泛应用毫无疑问将对建筑工程起到有效推动作用,可以保证施工质量并且提高施工效率。随着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国家对混凝体浇筑技术极为关注,但就实际情况而言,混凝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受到的种种局限性仍旧很大。诸如建筑工地的场地条件、结构位置、结构形状、运输距离以及湿度、温度等气候因素都能影响到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所以,建筑工程施工队必须采取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总体策略,根据施工场地的实际条件选择最佳措施,最大程度上降低或者避免混凝土从制作、成型到硬化过程中受到各种外部不利条件的破坏和干扰。此外,在进行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为了确保安全,混凝土的自由高度不宜超过2m,若超过2m必须要及时的采取相应措施调整改进。
3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
3.1对混凝土原料进行合理选择
混凝土施工是以合理选配施工材料为基础开展的,而混凝土施工材料通常以砂石和水泥为主。具体来讲,材料进场前要确保对水泥的详细检查,关于水泥的质量证明、出厂合格证以及型号等资料缺一不可,这也是保证水泥材料符合相关标准的重要保证。就砂石选择来讲,要以实际工程施工标准和要求为依据和立足点。如果对建筑施工质量有着较高要求,那么在对砂石选择时就要将其韧性和质量作为着重考虑和侧重的因素,个别情况还要将砂石杂质含量和无盐等纳入到考虑因素当中。同时,还要保证砂石堆放的合理性。在堆放过程中要对砂石粗细骨料类别有清晰的掌握,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堆放,同时避免与石灰的混淆。
进场粗细骨料的试验与检测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对于没有试验资料的粗细骨料来讲,则需要从大堆上随机抽取五个部位的数量相同的骨料进行拌和,之后借助四分法实现对对角部分10kg骨料的提取,以此开展检验工作。
3.2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首先,混凝土浇筑时,要对混凝土拌和过程给予时刻关注,避免出现因分层或离析等情况而对混凝土的使用性能造成影响的情况。就混凝土卸料而言,要对料斗和搅拌机漏斗的距离予以合理控制,尽量不超过 2m。混凝土浇筑时,垂直高度应不大于 3m;其次,混凝土浇筑是在底部填充混凝土水泥砂浆下进行的,同时,还要对填筑厚度进行把握,使其始终处于 5-10cm 范围内。在对混凝土水灰比和坍落度控制时,要以混凝土浇筑高度为依据和参照,以此对其进行科学的调整;再次,混凝土拌和过程中,需要施工人员时刻将模板和支架的变化情况进行充分关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振捣,从而实现对变形情况的有效监测,一旦在监测过程中发现问题,那么就要立即停止浇筑;
3.3钢纤维混凝土施工
钢纤维混凝土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复合型混凝土材料,将其与传统混凝土对比可以发现,其在传统混凝土制作过程基础上增加了短钢纤维材料,这也是其特殊之处所在。就其生产过程来讲主要有两个环节,第一是搅拌环节,想要确保钢纤维与其他材料的充分融合,就要对搅拌机进行合理选择。现阶段最常采用的是借助强制搅拌机对材料进行混合和搅拌的方式,从而在其强大功能依托下,保证了钢纤维与其他材料的融合。第二,搅拌过程中钢纤维结块现象也时有发生,这也是影响混凝土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防止此现象的发生,确保后续施工的顺利开展,施工单位还要配备专门的工作人员,对其搅拌过程进行实时的监测,一旦在监测过程中发现出现钢纤维结块的情况,那么就要及时停止搅拌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使这一问题得以解决。
3.4混凝土振捣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对于插入式振捣操作来讲,需要严格按照以下标准来进行:第一,一般来讲,振捣半径距离的1.5倍等同于振捣移动的最大间隔距离;第二,针对轻骨料混凝土振捣时,振捣实际移动间隔距离应不超过振捣半径距离;第三,振捣器和模板间的距离通常为振捣半径的一半,同时振捣时还要确保振捣器与触摸板的距离。表面振捣过程中已经完成的振捣边缘是下次振捣的起点所在。
3.5混凝土养护的关键技术
混凝土浇筑结束并不是整个工程的终点,后续养护也必不可少,是确保混凝土水分充足,避免出现因水分不足导致的裂缝情况和混凝土外观和耐久性下降情况的重要措施。尤其对于浇筑振捣后的半天时间来讲,养护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工作人员对混凝土进行严实覆盖,并按照特定时间对其进行浇水,从而使混凝土表面处于相对湿润的状态。就现阶段来讲,浇水是实施混凝土养护的一种重要手段,浇水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结语
总而言之,混凝土施工是建筑工程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基础项目,对后续建筑工程质量有着直接影响,由此可见,其重要性和意义不言而喻。然而,由于混凝土制作具有周期长等特点,也必然会使存在于此过程中的工艺和技术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其关键环节操作是否规范和标准,不仅会对混凝土质量产生影响,而且也与整个建筑工程质量息息相关。对此,建筑企业要深化对混凝土施工重要性的认识,并对其技术予以充分的了解与掌握,从而为后续施工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峰,李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22).
[2]沈强.混凝土浇筑技术在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探讨[J].江西建材,20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