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生物实验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实验可以培养学生们的生物探究能力,帮助学生提高生物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生物知识。因此,本文从转变学生的学习理念、完善教学模式去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三个方面讨论了关于高中生物实验课中提高课堂效率的对策与探究的内容,从而去培养学生们的生物探究能力。
关键词:高中生物;实验课堂;教学策略
高中阶段的学生们已经积累了一部分的生物理论知识,但是学生的生物实验探究能力不足,对于学生学习生物知识有很大的影响。生物实验学习是提高学生生物理论知识的重要渠道,也是高中生物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生物实验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要让学生熟练地掌握生物实验操作技能,并且要培养学生的生物实验探究能力,这样才可以提高学生们的生物成绩。
一、重视实验教学过程,转变学习理念
在传统的生物教学中,教师偏重于生物理论知识的讲解,对于实验部分的内容则用几句话带过,导致学生们学会了理论知识,但是却不懂得如何进行实际操作,对于学生们的学习没有促进作用。所以,在生物课堂的教学上,教师要重视实验教学的过程,转变学习理念,让学生能够熟练的进行实验操作。
生物中有关于“遗传”部分的内容一直是生物学科中的重点内容。例如,教师在进行关于“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教学的时候,可以通过实验教学,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生物理论知识。有同学可能会问:为什么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呢?因为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并且是闭花授粉,避免了外来花粉的干扰。不仅如此,豌豆植株还有易于区分的性状。教师可以通过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让学生们明白实验重要性的同时,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明白“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的意义。这个实验用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和雄的生殖器官,而小桶里的小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学生们通过往两个小桶里分别抓出一个小球进行随机组合,模拟生物的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通过这个实验,学生们就可以直观明了的理解孟德尔的假说,帮助学生培养他们的生物探究能力。
二、完善实验教学模式,实现实验创新
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在生物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们能够积极的发掘自身的潜力,培养自己的探索精神。教师不能只按照教材的内容按部就班的进行实验,要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学会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勇于实践,才可以提高学生们的生物探究思维。
教师要完善实验教学模式,就要事先预想好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这样一来,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的时候才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完成实验内容。例如,教师在进行关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知识点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实验的内容,帮助学生直观的看到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一系列变化。教师通过开展“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的实验课,学生们可以轻易的识别减数分裂不同阶段的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能够加深学生对于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教师不能让学生们光看着自己操作实验,而不让学生自己动手,这样无法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只有让学生掌握生物实验课堂的主动权,才能够真正落实实验教学的意义。
三、优化实验设计课堂,培养探究能力
近年来,生物实验的内容一直是高中重点题型。可见在这些生物实验中包含了丰富的研究进行过程和科学合理的设计思路,能够让学生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感受到实验设计的科学性。而且,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扎实地掌握书本的理论知识,并且能够自主探究出知识在实验方面的应用。
教师要知道,测评学生对生物学科的掌握程度,只通过笔试是无法准确检测出学生在生物方面的探究能力、操作能力、动手能力和知识掌握能力等。所以教师应该通过优化实验设计课堂去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例如,教师在进行关于“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的实验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自己进行操纵实验,这样学生们才能够发现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的办法,学生们的生物探究能力才能够有所提高。在高中生物实验课堂的过程中,教师不可以完全的放任学生自己进行试验,教师需要在旁边进行观察,并提醒学生要重视实验细节的处理,在实验中的很多细节可能就是决定实验失败与否的最关键因素。这样一来,学生们才可以在实验的过程中体验到生物学科的乐趣,从而提高生物实验课堂效率。
综上所述,实验教学在生物学科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生物理论知识,提高教师的生物课堂效率,帮助学生提升生物实验探究能力。生物实验教学能够将生物学科中一些抽象的知识变得简单直观化,有助于学生们的理解和学习。这样一来,学生们才可以在生物课堂的学习中产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总之,教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可以利用实验教学去培养学生的生物综合能力,使得生物教学课堂更加丰富精彩,教学质量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李明敏.高中生物实验创新初探[J].《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中)》,2015(3):142-142.
[2]李汉文.提高高中生物实验探究能力的几点做法[J].教育界,2017(3):112,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