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资源优势 促学生发展——小学科学校本化作业的设计

发表时间:2020/6/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06期   作者:许剑波
[导读] 科学作业是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它是教学的基本环节,能发展学生的技能、智力和创造力,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载体。
        【内容提要】科学作业是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它是教学的基本环节,能发展学生的技能、智力和创造力,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载体。依托标本馆,挺近方山,借助科技节,让学生从作业内容上拓宽学习渠道;分层性、合作式作业让学生从作业类型上激发学习热情;即时作业、中长期作业让学生从从作业时效上拓展学习时空,使作业成为学生成长的一种自觉的生活需要、学习需要。 
        【关键词】作业内容   作业形式   作业时效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启蒙课程。我们目前所用的作业本是由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多位专家所编写,用以检测学生达到课堂教学的目标。然而,因地域、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作业本在农村学校实行起来却有诸多的缺陷。具体表现如下:
        确实,该节课的作业本只有活动记录,这些实验现象及结论都已经记录在课本上了。
我们的科学作业本并不是针对农村小学生编写的,其中的题目有的适用,有的并不适用。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社会的资源,精心选择符合学生现实生活的学习材料,设计具有校本化的作业。
        一、优化作业内容 ,提高学习效率
        由于小学生特定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他们喜欢新奇、有趣、符合生活实际的事物,所以作业内容要紧密联系实际,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
        (一)依托标本馆,让学生在“做”中求知
        小学科学中每学期都有一两章生物知识(如下表),在生物学中,种植和饲养活动是小学生乐于参与的一项活动,科学课堂由于受时间、场地的限制,不能提供足够的机会,学生无法在短期内种植植物,且有些动物也无法饲养。但利用标本馆,可在学完生物学知识后,让学生去标本室完成相关的作业。

        1.观察制作,设计名片型作业
        在学习植物和动物知识时,我会带学生去标本馆观察动植物形态、结构,让学生通过观察,制作动植物名片,在名片上写上这种动物的特点、习性等介绍。
        2.研究采集,制作标本型作业
        依托动植物标本馆,适时让学生以采集和制作植物标本为作业,如在学完叶子的结构后到标本馆制作叶脉书签。学习完动物,带学生采集一些低等的动物,制作简单的动物标本,如将蝴蝶密封干燥压在书本里,将鲫鱼浸泡在福尔马林溶液里,装在透明的容器里,放在标本馆里供其他学生参观学习。同时所做的标本可作为以后教学的宝贵资源。
        (二)走进大自然,让学生在“行”中求知
        自然界蕴含丰富的资源,有茂盛的植被资源,有绝无仅有的地质资源,有丰富的水资源,更有农村学校特有的乡土资源。利用农村学校资源优势,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完成科学作业,让学生在行中求知。
        1.考察探究,完成研究性作业
        我们学校周围有一座国家森林公园,我们在学完相关内容后,会根据所学的内容指导学生选择相关的研究课题。如学完四年级下册第四章《岩石和矿物》后,带领学生去方山考察地质、岩石,然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纷繁复杂的资料进行科学的分类和整理,撰写实践小论文,合作完成作业。
        2.激发兴趣,推出情趣味作业
        学校周围的乡土资源也非常丰富,土特产品众多,如山药、茶叶、芋头、荷花世界等,利用这些潜在资源,可让学生去挖土特产、去采莲等,这些情趣味的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要我做”变成“我要做”。
        (三)立足企业,让学生在“探”中求知
        我们以企业作为学校的校外实践基地,聘请企业技术人员为校外辅导员,让学生的学习课堂理论知识后,可以到企业进行实践,以这种实践性的活动作为科学作业。
        1、参观学习,完成实践性作业
        学校所在的乡镇是一个工业重镇,主导产是业泵与电。如学生学习了《小电动机》一课后,我带他们去参观了附近的电机厂,厂房里的流水线作业让孩子们感叹不已。他们很希望自己能拥有一个小电动机,于是我将孩子们带到大溪中学的创业体验中心,在有关老师的指导下亲自动手拆装电动机,使他们对电动机的结构、制作原理有了更直观的概念,并且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电动机。
       
       

               
       
       
       

        2.学以致用,布置蕴理化作业
        乡镇上还有很多与我们生活相联系的企业,如自来水厂、垃圾处理厂、发电厂等,这些企业里的资源同时契合着教学内容,选择适合学生的蕴理化作业。如在六年级下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这一章教学后,我先带学生去参观了学校附近的垃圾处理中心,让学生了解垃圾的处理方式,同时布置了三个作业:①埋垃圾。要求学生三周后打开所埋垃圾,并记录垃圾的腐烂情况。②考察附近的土壤,适合栽种什么植物,三周后提交考察报告。③查阅和搜集有关及垃圾对动植物、对土壤危害的资料或图片。
        二、丰富作业形式,拓宽学习渠道
        根据多元智力理论,每个学生都有不同方面的优势,也有不尽相同的兴趣指向。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由易到难设计多样化、可供选择的分层性作业,让学生像逛超市选购自己喜欢的商品那样,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作业。
       
        这样做,分层推进,人人能练习、人人能成功,可以从根本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作业的兴趣。
        (三) 延长作业时效,拓展学习时空
        1.当堂反馈,及时完成短期作业
        短期作业时为了巩固知识,习的概念,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开展探究活动,然后自己尝试着运用新概念解决问题而开展的学习活动,一般由学生单独完成一份作业。如科学课中有很多的观察实验,将每一次的观察都作为一次作业,记录在观察本上,每节课后就上交。
        2.调查研究,适时布置中长期作业
        所谓中期作业,因其需要较长时间的思考,经过一定努力方能完成。学科学课本里有较多的课外调查和小实验。如三年级的《养蚕》;四年级的《观察云量》;五年级的《种子发芽》等。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拓展开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做深入细化的研究,这对孩子们的科学探究兴趣和探究能力的培养都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教者有心,学者得益”,自主、探究式的作业可以让每个学生享受到作业的乐趣,更能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把每一次科学作业变成一件艺术品来设计,应当是我们科学教师需要共同奋斗的目标!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