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阅读是学习语文的基础,学生只有通过阅读的学习,获得语文知识与方法,然后他们才会将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去。在新课标要求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要以学生为本进行教学创新,打造个性化的课堂,研究个性化的教学方式,以引导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培养语文素养。而农村与城镇学校的教学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阅读教育的效果明显不佳。本文就当下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索了以生为本初中语文阅读创新教学策略。
关键词:以生为本;初中语文;创新;阅读教学
虽然我国社会经济在不断发展,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也在逐渐加快,但是农村在经济和文化上还是与城镇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在教育设施、环境和条件各方面上都还比较落后,无法满足新课标教育的要求。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多学生的阅读资源紧缺,教师的教学方式和专业水平都还有待改善。因此要深入研究农村教学存在的缺陷,改善外在的条件限制,创新课堂的内容和形式,坚持以生为本,培养学生对阅读学习的兴趣,从整体上提升农村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限制因素
第一,学校教育资源缺乏,虽然有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起来了,学校在教学设备和软件上的资源也有了较大的提升,但是有的偏远地区仍然比较落后,学生接触到的阅读材料和资源非常少,无法满足学生思维成长的需要。在学习上没有比较充足的资源来利用,难以实现阅读教学的突破,教师的教学全部局限在课本材料中,学生的眼界和思维也会受到限制,这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不良的影响[1]。第二,农村教师的语文素养无法满足当下对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要求,很多教师深受应试教育影响,更加重视纸面上的题目教学,而在提升学生的运用能力上,教师的专业素养还比较缺乏。比如有的教师自身的语文口语不标准,无法给学生正确的指导,甚至容易误导学生。或者有的教师在课堂上使用当地的方言来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成长。第三,教学理念和方式比较落后,这是限制语文阅读教学水平的重要因素,很多农村教师不能快速接受和应用新的理念和方式,特别是当下比较流行的教学软件工具,像微课、多媒体、思维导图等,教师的经验缺乏,难以发挥新教学手段的优势。还有很多教师没有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这也严重脱离了素质教育的目标。比如农村语文教师总是将阅读和写作进行分开教学,这对提升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具有不利影响,不利于学生全面认识语文学习[2]。
二、以生为本农村初中阅读创新思路
2.1通过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促进个性化阅读教学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位置,为其提供充足的空间和时间让其在个性化的阅读过程中,培养自身的文学素养和道德品质。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多媒体的使用能够丰富教学内容,为个性化阅读教学提供充分的条件。比如在学习九年级上册《乡愁》这篇现代诗时,虽然文字很容易理解,但是诗人通过语言所传达出来的浓厚情感,仍然需要通过深入探索和感受。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播放一些诗人创作阶段的文化背景,加强学生对历史的了解,认识到当时台湾和大陆母亲的关系,从而去体会诗人心中对大陆家乡的思念之情。
带着学生去品读船票、坟墓、海峡这些词语所传达出来的情感,让学生试着用其他的词语来代替,品一品原诗的韵味。教师还可以延伸到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播放当时回归的影视片段,让学生深切了解祖国统一的重要性。最后,播放有关祖国统一的歌曲,让学生在歌曲中阅读这首现代诗,能更加深刻地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提升道德素养,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2.2利用表演活动,促进学生思维的成长
在阅读教学过程当中,不可以一直都是教师在讲授,也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甚至可以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当一回课堂的小主人。创新阅读教学也需要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阅读学习,在体会文章角色的心理活动,探索其行为举动的过程中,加强对文章的理解,从中获得乐趣,实现思维的成长。比如在学习九年级课文《智取生辰纲》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学生来扮演文中的角色:杨志、晁盖、吴用、白胜等主要角色,再邀请一些学生来扮演军汉子、客人,根据文中智取生辰纲的重要场景和环节进行表演。从杨志护送生辰纲,小心谨慎地向东京出发,走到山路歇息,此时主要人物也悉数登场。随后碰到了梁山七个好汉,此时,吴用等人需要扮演客商,还要与杨志斗智斗勇,接着白胜也挑着好酒出场。而吴用等人与白胜默契的配合中,取得了杨志的信任,同时让杨志放下警惕,并成功在酒中下了蒙汗药。在这一系列的表演中,学生需要揣摩各自角色的心理活动,把握动作细节和面部表情,还要钻研人物的性格,用最贴切的语气进行对话,实现更加精彩的表演。同时,在表演中,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反思和探索也更加深入,他们的注意力和兴趣也会提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3利用问题引导,促进学生深入思考
在阅读教学中,设计个性化的问题,让学生在阅读中还保持辩证的思维,从个性化的问题中获得启发,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比如在学习九年级上册《敬业与乐业》这课时,在预习阶段,教师可以提问学生的梦想是什么,让学生思考,怎样做去实现自己的梦想。然后再让学生对整篇文章进行阅读,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思考:文中认为面对学习和生活需要什么态度?敬业和乐业之间有什么关系?最后再学习完文章后,让学生根据阅读后受到的启发,对自己的人生理想进行重新规划,从阅读中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观念,对学生今后的成长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和鼓励,让其可以在阅读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和自信,提升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表达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非常重要,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引导学生通过丰富的课堂和形式获得阅读的快乐。积极应用全新的教学工具,利用多媒体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其个性化阅读习惯的养成。同时利用表演活动和科学问题的引导,让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入思考,探索人物的性格和特点,促进思维的成长,从中获得个性化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刘小玲.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创新新思路[J]. 语文课内外, 2018, 000(005):207.
[2] 应婷婷.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解析[J]. 新课程(中学版), 2019, 000(0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