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小学生走进课外阅读的缤纷世界的探析

发表时间:2020/6/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06期   作者:张雅珍
[导读] 课外阅读是我们人类的一个全新的生活领域,更是人类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资源和趋势。
        摘要:课外阅读是我们人类的一个全新的生活领域,更是人类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资源和趋势。我们的语文教育要追赶时代,就得超越课堂,带领小学生“跃马平川”地去开辟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
关键词:小学生;课外阅读;阅读环境;引领开展
        古人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之说。朱熹也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所提倡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董其昌所强调的“读万卷书,行往里路”等,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那么,面对小学生,怎么让他们走进课外阅读的世界,遨游在书海之中呢?
一、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从问卷调查中,我发现大多数学生的阅读面狭窄单一。主要是作文书,另外还有些就是地摊中购得的武侠、迷信、甚至黄色书刊,很少有同学看各种名著或者儿童文学作品。从阅读的环境上看,首先是缺乏良好的课外阅读条件,学校图书馆适合学生阅读的书很少,再没有少年宫、图书馆等可借书之处。其次是缺少提倡课外阅读,指导课外阅读的氛围,语文教师只教那一册语文书,家长称其为看“闲书”,书店多的是辅导书、习题书。再次是缺少充裕的课外阅读时间,课外时间都被做不完的作业所占领。
二、经常开展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推荐活动
        课外阅读只有读好的书籍才能学到有用的东西。所谓“开卷有益”是有条件的,并非说读书可以不加选择,只要读了就可以得到教益。实际上,一些怪诞低级的书,特别是那些黄色书刊,都是精神鸦片,只有坏处,没有半点好处。所以说,在组织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外,还要把好推荐介绍关,要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报刊,让学生从中受益。
        教材是个例子,学生学语文首先要学好这些范文。但仅仅学好这些范文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善于由教材作迁移,由点及面,要让学生凭借课堂学习中认识的规律,掌握的方法,形成的技能,在课后纵向延伸,由一篇带一批,或体裁相同的,或内容相关的,或写法类似的,大量进行课后阅读,既可以在延伸阅读中巩固所学的知识、技能,又可以在广泛阅读中运用所学更好地阅读。
三、实施课外阅读的策略。
(一)创建良好的阅读环境,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是学习的内驱力”,课程标准的阅读目标第一条为“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的确,“教会孩子渴望阅读比教他怎样阅读更重要”,因为有渴望阅读才能自觉主动地阅读,有爱好才能坚持不懈地阅读,有爱好才可能形成阅读习惯。
        环境的创设在阅读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会给学生带来阅读的激情,调动他们阅读的积极性。在教室的墙报上,我专门为读书开辟专栏,内容为“我喜爱的名人名言”、“本周推荐书目”、“我喜欢的词句”等,这些内容不定期地更换,有小学生自己收集的,也有老师特意有征对地对他们收集的,源源不断地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参考和引领,从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为了弥补小学生书源的不足,我还动员小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在教室的一角设置图书角,推选出图书管理员,组织小学生自己管理借阅。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我还会定期有选择地到学校图书室去借一些适合小学生们阅读的图书放在班级图书角里,让小学生有书可读。


(二)在课内阅读教学中,发挥引领作用,提高阅读的综合效益
1、渗透读书方法。
        许多小学生有课外阅读的兴趣,但在如何“读”的问题上,并不很明確。小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应该强调“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教给小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首先在初读阶段,课堂上提供充分的时间让小学生在课外阅读教材,通过自己的亲身参与,把课文读熟,并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查阅有关资料自学课文,做到学习新的课文时,已能初步感知理解课文。接着在深入学习课文时,要注重引导小学生对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进行精读。读的时候,边读边想,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要求小学生在阅读富有文采的课文时,每当发现自己喜欢的优美词句或精彩片断要学会分门别类地进行摘抄,并达到熟读成诵。阅读后,小学生之间可互相交流阅读情况,讨论解决疑难问题,交流心得,写读书笔记等。
2、指导选择读物。
        小学生求知欲都很旺盛,但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面对浩瀚的书山文海,要选择有利于小学生身心发展,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爱好,文质美丽、内容出色有意思的读物才能吸引小学生。选择课外读物,可以和课内阅读联系起来。如:学习了《盘古开天地》后,我就让小学生阅读一些神话故事,也可介绍一两个神话故事,吊小学生胃口,激励他们课后主动阅读,从而让学生了解神话的内涵。
3、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是阅读教学的任务之一。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小学生有效阅读、乐意阅读、享受阅读。在指导课外阅读的过程中,首先要训练读书用眼的习惯。减少眼动次数,逐步扩大阅读视野,缩短注视字词时间,减少回视,这样既提高阅读的准确性,又能提高读速。再次,训练“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在指导阅读上要求小学生圈、点、画、找、记。圈出不懂的地方,点出关键词句,画出好词佳句,找出优美的片段进行熟读、背诵,养成“摘记”的习惯。使小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故事的情节,从而丰富自己的词汇,培养良好的语感能力,提高阅读的综合效益。
(三)开展阅读活动,交流阅读成果。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激发小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如每周抽时间进行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成语接龙比赛、评选“精美积累本”等形式,由于竞赛是一种具有趣味性、刺激性和挑战性的活动,小学生为了争取在班级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就会主动地进行充分的课外阅读准备,必然要去多读书。每次比赛后教师即时点评、反思和发奖状鼓励表彰,以赛促学,在无形中培养和提高孩子各方面的能力的同时更大的拓宽了小学生的阅读面,而小学生们也乐此不疲。这些评比形式既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又能激发阅读爱好,调动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总之,对小小学生来说,做好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大大拓宽小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语文能力,还可以丰富小学生的人文素养,塑造良好的品质和健康的人格。在阅读这块有待开发的神圣领地里,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在积累和摸索,让我们把人类精神上的食粮带给我们的孩子们,让他们都能找到课外阅读的乐趣,更找到课外阅读的钥匙。
参考文献
[1]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指导初探[J].陈广梅.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5(11)
[2]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及对策的探讨[J].杨香明.华夏教师.2015(12)
[3]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及策略研究[J].肖志.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