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37040419850912XXXX
摘要: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城市内部的建筑工程施工规模正在不断扩张,在建筑工程的施工当中,经常会出现各种不同类型的施工质量问题,影响到了建筑体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也对后续人们居住安全形成了不良的影响。建筑工程施工单位经过常年的施工经验总结和分析,对构成书当中的常见通病问题进行要充分的了解,并且经过深入性的研究和分析之后,提出了各种通病的有效预防措施,以此来最大限度上提高工程整体的施工质量,保证了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通病;防治对策
1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过程中的通病
1.1墙面开裂方面的原因
(1)水和石灰配合比比例缺乏均匀性,直接影响混凝土强度。(2)在框架梁板钢筋部位不能合理的摆放,因为偏于紧密或偏于系数,而且最小间隔距离难以达到有关要求,这样就很有可能影响混凝土振捣以及浇筑,进而造成混凝土强度不合格。(3)灌缝位置的梁板与混凝土之间的结合缺乏紧凑型,而且并没有针对混凝土进行定期养护,造成混凝土出现或多或少的沉降裂缝。(4)不能合理把握拆模时间,如果沉降裂缝并不是均匀的,而且没有认真清理基层和墙面,在墙面抹灰前其湿润时间不足,由于砂浆配合比缺乏科学性,造成在收缩过程中就会造成施工进度是不科学的,使建筑主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造成墙面出现开裂的情况,这样就会直接影响房建的整体施工质量。
1.2渗水质量问题
建筑工程中比较常见的渗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散水坡渗水,一是由于散水坡与建筑主体的墙身结构连接过于紧密,隔离间距不够,导致水流渗入。二是由于散水坡设计问题,其倾斜度无法满足挡水接水标准要求,因此发生渗水。另外,如果收缩缝过小,排水通道受阻,形成积水,也会造成渗漏。预埋件根部渗水,预埋件安装固定工作不到位时,容易产生缝隙滋生水分,或者预埋件的材料安装之间发生冲突,影响建筑物结构,使之开裂,这些都会导预埋件渗水。屋面渗水,建筑物的屋面对施工材料和施工工艺的防水性能有很高的要求,屋面渗水是很常见的质量问题,一是由于防水层的质量问题或者在使用时年久失修,保护措施没做到位,导致防水层漏水。二是没有定期进行屋面管理工作,检查裂缝破损,维护屋面防水结构的完整性。三是防水层设计不合理,防水材料选择和安装不规范,无法有效阻挡雨水,使外部水流由屋面渗入室内。变形缝渗水,建筑物的变形缝如果设计不合理,或使用的密封材料质量不合格,又或是变形缝变形,这些都会导致渗水现象的发生。外墙渗漏,一般建筑设计师会比较少考虑房屋外墙的精细设计,在外墙施工时,也很难对所有墙面细致检查,又或者基层浇水不足,外墙清洁工作不到位,会使外墙出现开缝和空鼓,导致外墙渗漏。这些建筑工程渗水质量问题的影响在雨季会特别明显,不仅会破坏建筑物整体造型,影响其建筑功能,也会降低居民的生活质量,给建筑物内的人们带来生命和财产危害。
1.3工作人员管理不到位
在建筑工程项目开展过程中,人力资源是第一生产要素,对工程进展起着关键的把控作用,其中参与建筑项目工程的人员主要分为工程决策者、工程组织者、指挥者以及过程中的操作者,并且工程质量的管理需要严谨的监督机构来保障。但是在建筑工程中由于人员质量监督和管理的组织建设不到位,因此没有办法形成持续的、有效的质量监督管理决策和行为。
2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通病的防治对策
2.1控制建筑材料施工流程
在采购过程中,有几点注意事项:(1)采购人员要具备高超的信息处理能力,学会辨别网络信息的真伪,能够查找出真实有效的供货厂家信息。(2)采购人员要综合对比各项建材购入情况。
例如,甲乙两地公司售卖同种型号的建材,甲地相距工程目的地较远,乙地距离较近,为了建材的安全性考虑,采购人员要选择乙地建材,不仅可以避免运输环节建材的损伤性,还能为公司节约一笔经济支出。(3)采购人员要具备优秀的质量查验能力。采购人员在购入建材之时,要对其质量进行检验,在质量标准符合施工要求前提下,再与建材公司签订购入合同。当建材到达建筑地点后,工作人员要对材料进行质量验收工作,确保出厂以及运输过程中建材质量的完好性。因此,工作人员在保管建材时,要确保存放环境的干燥性、封闭性,防止天气原因、地面潮湿等环境因素破坏建材功用性。例如,工作人员要建设空置结构,将建材做好离地处理,避免地面土壤环境潮湿影响建材性能。
2.2提高建筑施工管理的监督力度
要想有效防止建筑工程出现质量管理通病,需要不断强化建筑工程管理和监督工作力度,需要以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工作方法来加以开展,针对工程开展过程中每一个施工环节的质量来进行有效的把控。在建筑工程的开展过程中,要想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管理工作效果,必须要通过相应的法律法规来加以保障。相关工程管理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经济法律以及行政等重要手段作为基础,对建筑工程的整体工程施工质量进行严格的管理,建立起更加科学合理的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体制,最大限度上避免建筑工程出现质量管理通病问题。相关工程单位需要不断加大工程建设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力度,为建筑工程的高质量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3提高工程人员工作能力
积极引进建筑工程各阶段的专业工作人员,无论是前期设计人员还是施工管理人员以及基层工作人员,着手于每一个与相关工作人员,做好人才保护,积极挖掘培养其专业能力,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思想道德水平,建筑工程理论知识,定期展开专业培训和技术实操演练,提供深造学习机会和平台,加强知识更新,使所有工作人员保持对质量安全的超高意识,从而在自己的工作中严谨认真,以更饱满的热情去面对解决工程建设中的每一个危及质量安全的问题。
2.4完善建筑施工方法
在建筑工程初始阶段,决策者应该建立整体工程的施工方案,在后续的工程实践中,执行者要及时汇报工程实施状况,便于决策者根据工程进展、工程状况调整和深化工程施工方案。在施工方法的设计中,施工人员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多拟定几个可行方案,在规划阶段突出工程的目前的主要矛盾。其次,规划阶段,施工方案以及施工方法的确定都需要决策者、执行者以及监督者共同参与,在实际的工作开展中执行者的参与能够为决策者提供真实的工程信息和环境,提升施工方法的客观性和有效性;监督者的参与能够确保决策过程的公正、公平,并能够从设计规划阶段就入手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第三,在正式施工阶段,施工方法要明确细化的施工工艺以及施工方法,通过施工人员培训等形式,提升规范化施工过程的应用程度。第四,在现场施工阶段,大多数施工人员都是凭借自身的经验来完成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遗留下了潜在的质量隐患,因此施工方法以及施工工艺的基层培训十分有必要,在培训环节中,施工人员不仅需要学习流程化、科学化的施工方法,还需要提升自身对于工程质量的认识和理解。
结论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管理中是质量管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建筑工程具有施工环节复杂、工期长、施工环境复杂等特点,造成很多质量问题的出现,以人员、材料设备以及施工方法问题为主。因此相关管理人员需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采取相应对策预防质量管理通病,从而保证建筑工程质量,促进建筑行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邹娟俤.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8(12):216+219.
[2]王海洋.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分析.建材与装饰,2018(23):235-236.
[3]刘志聪.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控制与管理措施[J].江西建材,2019(15):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