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临淄区住建局 山东淄博 255400
摘要: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不断变化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工程建设行业的快速发展。所以,为了确保工程施工质量,我国针对工程质量已经颁布了一系列监督管理制度,为工程项目建设提供重要基础保证。但现阶段,随着工程建设的发展,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暴露出很多不足和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工程项目建设行业的发展。因此,为了不断提升工程建设质量,健全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势在必行,不容忽视,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工程建设水平。
关键词: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创新;发展
前言
众所周知,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国民经济的快速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施工质量始终以工程建设为核心,直接关系到竣工后用户的生命财产安全,进而直接影响社会安全稳定和国民经济的长足发展。因此,有必要加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创新。
1当前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1.1相关政策法规存在缺陷
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作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方,能够有效地保证有关单位对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顺利实施。但是,这些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还存在一些缺陷,如缺乏连续性、变化幅度大等,直接影响到质量监督工作的落实。此外,目前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传统的质量监督管理法律、法规和政策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质量监督管理的要求,新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尚未出台,导致质量监督标准跟不上时代步伐。此外,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增强了相关企业的流动性。对相关企业的违规行为没有有效的处罚措施,难以追究质量责任。
1.2监督管理模式缺乏多样化
目前,一些工程项目建设周期相对较长,施工所需设备、材料种类较多,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另外,传统的监督管理模式缺乏多元化,因此对于当前工程建设的监督管理需求,传统的监督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它。如果仅仅依靠单一的监督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将影响综合监督,导致工程质量评估失败。
1.3监督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人在建设管理行为中的地位至关重要,是其主体,监督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质量监督管理水平的高低,如果管理人员素质低,不但会严重影响工程建设质量,同时还会对监督机构的权威性造成不利影响。而且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管理人员的监督手段较为落后,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对管理效果也会有着不利的影响。比如说,在实际工作中用到的部分高科技检测设备,如果监督管理人员不具备相应的技术,对其就不能很好的利用,更不用说检测工程质量了,最终对工程建设水平造成恶劣的影响。
1.4监督管理资金匮乏
随着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创新,我国目前的监督管理资金已逐步转变为政府投资方式,但这种筹资方式导致一些质量监督机构资金不足。特别是在一些落后地区,监管机构资金不足导致资金缺口过大的问题,严重影响了监管工作的有序推进。另外,在监管机构中,正常定额的数量相对较少,但国家财政部门是按定额分配的,因此很难落实超编人员的工资。同时,由于缺乏专项资金或缺乏办公经费制度,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质量监督管理的有效运行,从而影响工程质量管理。
2.工程质量监督的创新与发展
2.1改变传统的质量监督管理模式
在建设项目中,要及时转变传统的监督管理模式,通过合理的抽查方法,有效控制工程质量,深入实际施工现场,全面细致地了解施工现场管理现状、技术保证措施以及管理人员资格等,并且还需要全面审查工程技术现场资料,使其完全符合治理和控制标准,为工程建设安全提供强大的基础保障。同时,在建设项目中,由于质量监督人员有限,为了不断提升质量监督效率,必须将以单项工程质量为重点的监督模式转变为以宏观质量为重点的监督模式,通过不定期大检查方式,深入调查了解工程质量问题,从而整体提升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水平。
2.2合理引用现代信息技术
如今,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非同寻常。各种高新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作用不可估量。因此,面对现阶段现场质量监督管理的不足,以及监督管理人员的不足,我们可以有效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摄像机监控系统、数据库系统等,这些高新技术将为我们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图形、视频等方式对与工程质量有关的数据进行处理,从而有效地对施工现场进行监督管理,降低质量问题发生的概率。
2.3更新监督管理模式以促进其多元化
要不断更新监督管理模式,有效促进其多样化,并利用有针对性的抽查监督管理模式,了解和研究工程质量,真正深入到实际施工现场,对各方面都有详细深入的了解,如作为现场管理、技术保证措施、管理人员资质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审查,从而推动监理管理模式能够达到治理控制标准,从而进一步保证工程建设。同时,由于建设项目中质量监督员的数量有限,为提高工作效率,必须将高度重视单项工程质量的监督模式转变为宏观质量。在本项目中,经常采用大规模的检查来调查和了解存在的质量问题。针对频发的问题,要开展专项检查工作,逐一解决质量问题,切实提高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水平。
2.4将监管机构职责划分清楚
监理工作人员需要按照现行法律、法规,严格监督管理建设工程质量,与此同时,还应明确自身职责,比如监理责任及管理方式等。此外,监理人必须有法可依,从而有效提升监理执法水平,确保建设项目各个环节的运行得到有效的监督管理,促进建设项目质量监督管理的正常发展。
2.5加强管理队伍建设
要有序开展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必须依靠管理人员的有效配合。因此,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应保证管理体系的完整性,形成体系的组织结构。因此,在招聘人员时,需要聘用具有管理经验和施工技能的人员,以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监督管理的顺利进行。此外,还要做好监督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运用有效的培训方法,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确保管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得到有效提高,从而加强质量监督管理水平,为建设工程质量提供有力保障,有效促进我国建筑业的稳定发展
2.6不断健全和优化相关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
作为质量管理监督员,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能够有效保障相关单位质量监督管理的顺利进行。因此,要加强和完善与监督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体系,提高质量监督执法的可行性,逐步规范和制度化质量监督。此外,编制建筑工程技术导则和标准,还必须编制、推广和批准建筑工程标准设计。除此之外,还必须明确施工各方应遵守的规定,对违反规定的要予以处罚。
结束语
综上所述,健全和完善质检管理法律法规,不断提升质量监督管理人员综合能力,合理使用以建设市场为标准的质量监督管理形式,同时将质量监督机构职责划分清楚,将相应责任落实到部门和个人,并重视工程质量监督信息化建设,从而实现建设项目质量监督管理创新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程思曦.探讨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创新与发展[J].建材与装饰,2014 (1):93-94.
[2]赵景宇.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创新与发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5):789.
[3]张红卫.对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创新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18):582.
[4]黄绍波.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创新与发展[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10,07:47-48+51.
[5]邓赞利.基于新形势下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方法与模式创新的分析思考[J].中外建筑,2011,01:117-118.
[6]倪雪梅.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创新与发展[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
[7]圣健设.对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创新探讨[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