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国城镇化发展速度不断提升的今天,城市中的人口密度也在持续增长,给城市的土地资源造成了紧张的状况。为了缓解城市用地资源短缺的现状,城市开始大力建设高层建筑,提高建筑的容积率,保证更多人口能够得到安全的住所。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建筑技术水平也在逐步提高,框架结构的安全性以及质量也得到了重要保障,提高了城市建筑的综合质量。但是,在框架结构的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最终技术实施的时候出现了多种问题,给建筑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在实际的建筑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需要根据建筑特点来使用合适的施工技术,促进建筑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建筑施工
1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特性及类型
1.1特性
对于当代建筑行业发展而言,施工面积相对紧张,以此向高层建筑发展靠拢,从而节省施工用地,但是该情况的发生严重增加了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难度。以高层建筑物为例,层层累加的重量与负荷力已经非常之大,所以要有大型柱体和墙体进行维持,面向该施工技术提出严格要求。与此同时,在挑选建筑零件时,要对各项因素进行考虑,判断其可否肩负地震、暴风、暴雨所带来的荷载。
1.2类型
装配整体式框架、全现浇式框架、半现浇式框架以及装配式框架是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最常见的几种类型。在施工场地半现浇式框架的施工条件非常高,需在现场全方位浇筑梁和柱,所以要引用预制模板,可以最大限度的节约时间,然而却不能增强抗震功能。全现浇式框架要求在施工场地完成模板的制造,合理运用施工材料,但施工周期会有所延迟,其抗震功效非常好。装配式框架的功能作用是在施工场地将所需材料焊接完成,该项工程施工难度轻,抗震功效弱。装配整体式框架对模板没有太多要求,抗震效果好,所以在各个领域应用频繁。
2 建筑工程框架结构中模板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2.1 基础模块安装技术要点
在完成垫层施工后,负责建筑工程项目的单位需要让相关的施工人员每日按时对垫层的水平基础进行准确测量,保证建筑整体的综合质量。施工人员需要灵活使用各种测量工具,如基础平面尺,并利用相应的标记工具将暗柱角进行重点标识,避免在安装过程中出现一定的数据误差。在正确的安装基础模板之后,能够有效的提升基础模板的安全性、稳定性以及承载能力。
2.2主体结构模板施工技术要点
在对主体结构进行施工时,需要重视立杆在建筑中的重要作用,保证将每一根立柱都打实、打准,进而保证立柱的稳定性。首先需要让立杆能够平稳的立于水平面之上,其次需要对上方建筑模块和建筑结构的支架进行检查,保证上层模板安装的稳定性和正确性,使立柱能够拥有较好的承载性。如果立柱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弯曲或者变形的状况,则代表立柱的承载力较弱,这种现象的出现无法使下层楼板结构进行抽取操作。在进行立杆安装时,还要注意上下层模板之间的支柱位置,两者不能够出现在同一条垂直线上,如果施工出现错误,会直接影响建筑结构的整体施工质量。由此可见,在安装主体模板的过程中,必须要按照正确的标准以及规则进行安装,保证施工流程能够稳定进行。
2.3 模板拆除要点
在建设建筑框架结构的过程中,模板拆除属于重点施工环节之一,对建筑整体质量有重要影响。在拆除模板时,需要严格按照原本的施工顺序来拆除,先将后续环节中的支立模板拆除,之后再拆除施工过程中最初支立的模板。为了保证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需要先拆除承重能力较弱的模板,再拆除承重能力强的模板,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3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分析
3.1钢筋工程技术
一方面,以高层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为例,在筹备钢筋项目所需材料时,通常要明确钢筋材料的储存位置,并以此固定,重视存放和管理钢筋材料工作,便于快速存取钢筋材料,为后期施工进度提供便利,另外,还要将钢筋储存部位的安全性。在框架结构施工前期,工作人员必须对每一件施工材料进行审核,确保其质量合格,重点检查的项目有材料数额、规格、型号和质量,保障施工材料数量的充足性,质量方面符合要求。另一方面,在焊接钢筋材料过程中,一定要确保所使用的钢筋材料符合质量要求,严禁有劣质材料混入施工场地,作业人员要再三审核,使钢筋质量达到施工标准要求。钢筋在准备焊接时,务必要完成钢筋力学与焊接试验项目,尽可能快的解决焊接试验中遇到的材料问题,找出问题较多的钢筋材料,统一安排退货。
3.2模板工程施工技术
一方面,合理安置基础模板。在安装基础模板过程中,首要任务是对水平基础进行检测,对于每一条边线进行记录,随后使用此法来选取固定材料,严格参考各个边线。全面提高基础模板的刚度和平稳性,与此同时还可加强基础模板的承受能力。
另一方面,主体结构模板施工技术。在整个模板施工环节该项技术是其核心,以主体模板施工为例,首先稳定立杆,为支撑体系重量提供保障。在施工期间,固定好立杆,通常是在牢固的平面上将其固定,随后经过一系列操作可以为接下来的施工供应越发坚实的结构支柱。然后针对上层模板与支架加以开工,使其可以肩负高难度荷载,同时还要坚固主体结构。支模施工期间,根据工程步骤实施,全方位稳固模板,从而执行接下来的步骤。
3.3混凝土工程技术
首先,混凝土原材料选择技术。采用合适的混凝土原材料,才可全面提升混凝土质量及成效。工作人员必须仔细查阅每一份施工材料,确保其符合质量要求,避免劣质材料混入施工场地。针对混凝土类别及强度予以检查,包括生产日期与包装材料,落实混凝土原材料检查任务,从而采用最佳的材料。在运用材料过程中,可以较好的掌控剂量,根据标准规范,调理出合适的混凝土比例,通过混凝土原材料的合理选择,全面提升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效率及质量。
其次,合理控制配合比。为了突出水泥强度和混凝土工作性,就要根据章程原则来合理控制配比。但是施工成本会有所上涨,同时混凝土用水量和体积重量也会产生明显改变,所以要严格控制使用的水泥量。
最后,高度重视混凝土浇筑工作。通常状况下,混凝土浇筑工作在实施前,要提前设定建筑施工策略,随即拿到有关部门的审核结果。全方位考虑在混凝土浇筑期间产生的所有问题,使混凝土浇筑效果达到最佳。另一方面,混凝土浇筑施工正式开展前,要明确好模板部位,知晓界面尺寸,掌握标高高度,加大控制管理力度,确保相关设置与方案相贴合,保障相关支撑能够足够牢固。
4结语
综上所述,如今我国现代化经济发展稳步前行,人们生活水平进一步改善,群众社会意识形态发生了明显变化,在建筑工程施工方面提出了相对严谨的要求。框架结构是建筑工程的核心要素,也是一种在建筑项目中应用较多的建筑类型,突出建筑工程整体的平稳性与强度性,所以务必要把控好技术用度,科学使用。然而结合我国建筑框架结构施工现状来说,技术应用水平需要进一步加强,以钢筋工程技术、模板工程施工技术、混凝土工程技术为例进行全面升级,确保框架结构建筑的施工质量,从而促进我国建筑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海涛.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分析[J].建材发展导向(上),2019(1):101-102.
[2]叶卫波.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探析[J].江西建材,2018(2):99-100.
[3]龙俊良.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技术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27):315-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