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学生明确提出了“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的要求。因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紧紧依托教材,通过各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沉浸在文本的情感氛围中,使情感得到体验、激发和培养,使语文课堂在学生的情感体验中流溢生命的动感。
关键词:语文课堂 情感体验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学生明确提出了“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的要求。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学加强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是十分重要和必须的。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只有充分抓住学生的心,调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情感,使老师、学生、文本彼此沟通情感,产生共鸣,才能真正形成学生的语文素养。
综观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选文,大多文质兼美,形神俱佳,为学生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给我们进行情感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因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紧紧依托教材,通过各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沉浸在文本的情感氛围中,使情感得到体验、激发和培养,使语文课堂在学生的情感体验中流溢生命的动感。
一、创设情境,唤醒情感体验
情境的创设非常重要。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优美、形象、富有智慧、情感与情趣的情境创设,以唤醒学生的情感与经验积累,让学生置身于文本所描述的情境中,能唤起相应的情绪、情感,有利于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感悟文中的情和景,?在情境中学会领悟、体验情感,与作者情感共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儿童的情感是易于被激起的。因此,在设计教法时,需要注意处理好“境”与“情”的关系。语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种手段,把教材中的语言文字演化成有声有色的情景,创设与渲染情境气氛,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启发学生想象和联想,使孩子们动情,使之耳听目视,口诵心动,进入课文描述的情境之中,并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
一教师在教学《第一场雪》时,预先制作了课件,意图在课堂上借助相应的音像资料帮助学生学习。上课伊始,教师播放雪景录象,引导学生去看一看,听一听,玩一玩,再让学生说说在此过程中自己的感受;课中,相机点击“雪球儿、银条儿、雪末儿”的视频素材,有选择地运用媒体,在学生品词品句、揣摩表达方法的学习过程中,或是再现形象,或是营造情境,或是突破理解上的难点,这样,借景生情,丰富学生对这场雪的感知和体验,为学生的“情动而辞发”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品词析句,激发情感迸发
《课程标准》指出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词句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是作者表达情感的依托。课文中有些词语凝结着作者对客观事物的态度,表达着作者的情感倾向。要达到披文入情激发学生的情感这一目的,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时,就必须抓住关键的词语指导学生分析、比较、细细体会,强化语言的感染力。
在品词中理解文中所含的思想内涵,使学生有“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感觉,让学生的情感得到迸发。
记得王春燕老师在执教《桂花雨》一课时,紧紧抓住“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这一句话凝练概括的话语进行教学,因为它是诠释“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的最佳选择。教师抓住了“全年”“整个村子”“浸”这些词句,把母亲、我、邻居们……整个身心感受、体悟桂花带来的快乐、幸福展示得淋漓尽致。同时,教师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全年”换个词语,12个月,每个季节,每个月,每一天,层层深入,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全年”发厚重。“整个村子”又让学生想象了村子里什么或谁久久地浸在桂花香中,学生说出了母亲,我,邻居,小伙伴,同时还有桌子,椅子,树,山……一切的一切,一切带有灵气的人和物,加深了学生对“整个村子”的理解与体悟。最后又感性而充分地理解了“浸”,为什么不用飘呢?教师进行了适当的点拨,但始终以学生的感受为重。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体验过程、体验乐趣;感悟真情、感悟文化。
三、自读自悟,切动情感脉搏
语言的品味是“读”出来的,情感的感悟也是“读”出来的,以读带情,以读悟情,能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情感体验。语文学科具有丰富的人文魅力,我们的语文教学要让学生与文本真切的对话中获得无穷无尽的感悟,要用课文中的语言激活学生的体验,并产生共鸣。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流动的时候,知识才能触动人的情感世界。”感情朗读是进行情感体验的重要途径,体验得到底有多深,需要通过朗读来检验。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在深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基础之上,融会自己的情感披情入境,或抑扬顿挫地表情朗读,或深情并茂地朗朗诵读,寓情于声,以声传情,只有如此,才能真切地将体验到的情感酣畅淋漓地传达出来。
四、角色参与,增进情感体验
儿童是感性化的人,其柔嫩、新鲜的心灵到处是感知生活的触角。让学生参与角色,能使学生较快地融入文本情境,进行情感体验,与文中人物同呼吸,共悲喜,获得真切体验,从而促使学生得以“真情告白”。运用角色体验能打破文本与学生之间的壁垒,给学生搭起了“倾听”文本声音,“触摸”作者心灵的的桥梁,为学生的灵性放飞提供了平台。
语文的本质就是人情感体验的一种符号化,没有人的情感体验就没有语文的生成,学生在体验和感悟文本情感的同时,也丰富着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当然,促进学生情感体验的方法和案例还有很多很多,因为语文课堂中的情感体验永远是和学生的阅读活动相生相扣的。他们相互依托,互相衍生。作为一线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动之以情”,调用一切情感因素,开启学生的情感闸门,活跃其情感因子,拨动学生的情弦,用情来打动学生,激起学生情感的浪花,用真诚去诱导每一颗求知的心灵,使之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才能使语言与情感共生,文心与人心交融。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如沐春风,如饮甘泉,进入美妙的学习境界,也惟有如此,才能使课堂涌动着真情,充溢着美感,焕发着生命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