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升改造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起着美化、改善工作环境的重要作用,直接关系到装饰、绿化、市政工程的使用寿命。通过拆违清障、立面整治、道路改造、截污纳管、道路照明、给排水管线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改造绿化景观,提升社区服务质量,全面提升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使美丽乡村更加亮丽,为小城镇建设提供“样板工程”。
关键词:建筑工程;园林绿化;市政工程;提升改造;综合技术
一、提升改造综合技术概述
提升改造技术包括五方面内容,外墙拆除、屋面、装饰、市政、园林绿化。具体工作要求:外墙拆除:外装饰面和门窗拆除;屋面工程:加强屋面结构层、屋面翻新;装饰工程:GRC装饰线条、墙砖贴面、铝合金门窗、外墙涂饰等;市政工程:破碎原路面、管沟开挖安装管网、道路基层整修、稳定层、路牙石、沥青;园林绿化:土方改良、预埋管线、场地平整等。
二、提升改造综合关键技术
2.1 GRE装饰线条技术
1.植筋焊接安装法:(1)焊接点:垂直向每600㎜1个或每㎡不少于5—6个,水平向每400㎜上下1个或每㎡不少于5—8个。(2)拼接线条焊接纵向预埋抗热涨冷缩焊接筋。(3)着力点用?6mm钻头打孔植?8mm钢筋,向下成25~30度角打入墙体,深度≥90-100mm,焊接点必须牢固无虚焊。(4)构件安装后,①对连接焊点作防锈处理。②对接缝、空隙及安装过程中产生的损坏修补,接缝采用填缝剂或专用胶粘剂、抗裂砂浆等批嵌压平,接缝处铺设钢丝网。(5)补缝后,接缝位置进行防水处理,宽度为100 mm。(6)构件安装长度超30M,留置伸缩缝,宽度不少于20 mm。(7)完成的水平方向装饰线条上表面形成排水坡度,下表面设滴水槽。(8)装饰件完成后的抗裂砂浆层、装饰层同外墙大面。
2.2 墙面砖技术
1.调整模数:对门窗洞及间墙尺寸进行调整,做到整砖粘贴。2.放线及挂钢线:沿窗台及窗顶高度在建筑物周边放水平墨线作砖缝水平基准线,沿建筑物墙角、窗侧等部位放垂直墨线控制砖缝垂直度。3.湿透淋水:在贴面砖前1~2天,对墙面反复淋水5~6道,使水份渗入基体约3cm。4.做水泥砂浆防水层1小时前淋水1~2道,使外墙内外湿润。5.防水找平层:防水找平层用1:0.3水泥细砂浆抹平,厚度以2mm为宜。6.贴砖:1)饰面砖浸湿取出凉干表面水份。2)在砖背面抹1:0.3水泥细砂浆并刮平,按墨线贴面砖。3)用木磨板将砖面拍平贴稳。4)贴面砖时两人一组,贴砖方向沿水平方向贴,调好每一行面砖的位置。7.剥纸:1)对纸皮砖用横水扫蘸水擦一道,使纸湿透。2)上一道薄稀水泥浆,约15分钟自上而下剥纸。8.调缝:1)用3m铝尺棱角紧贴面砖边,将不平直面砖用灰匙调整,调整宜先调横缝后调竖缝。2)缝调好后,若出现缺浆,用横水扫蘸稀水泥浆全面擦一道。9.勾缝:1)1:0.3水泥细砂浆勾缝,长约200mm的圆铁将横竖缝推压,使砖缝密实光滑,粗细均匀,不出现微裂缝。2)沿楼高度每二层设置一道水平伸缩缝。(10)清洁:
2.3 外墙涂料技术
1.基层处理:基层验收合格后,除去墙面的水泥砂浆残渣、墙体渗出物等,进行局部修补,满批外墙腻子并打磨平整。2.刷封固底漆:将封固底漆辊涂在基层上,要求辊涂均匀,无漏涂,重涂间隔≥6小时。3.粘贴分割线:面积大难以保证拉毛效果均匀,粘贴胶条进行面积分割。4.专用发泡海绵辊筒拉毛弹性中层漆一道。专用发泡海绵辊筒进行拉毛,保证花式均匀,立体点子圆润且大小一致,无连片、禁止出现阴阳面。5.刷高性能弹性外墙漆二道。可按需要加入清水5-10%涂刷均匀,无漏涂透底。在刷漆之前,基面光滑,分色线线条清晰、顺直。
6.局部修补及整体检查:对局部污染进行修补并整理提高。
2.4 市政管网技术
1.沟槽开挖及基础处理:(1)挖掘机开挖,严格控制沟槽挖深及管道中心线,机械开挖留20cm量,人工清槽至设计槽底高程,将里程桩引至槽底。(2)严格控制沟槽开挖放坡系数防槽边塌方。2.管道基础:采用20cm砂砾垫层基础,135°砂基础。管道基础采用粗砂;砂基基础施工时,槽底不得有积水、软泥;砂基厚度不小于设计规定。3.管道安装:(1)管道安装机械配合人工下管,设专人指挥吊车逐节吊装,吊装管道中心线控制采用边线法。(2)管道安装前,对管口、直径检查。(3)稳管前,对基础设计高程和中线位置检查,符合要求方可稳管。(4)管道连接时,有质量问题管子严禁下槽,管道与检查井采用柔性连接。4.井室砌筑:砌筑后井壁圆顺,灰浆饱满,爬梯安装牢固,在井室砌筑时安装爬梯,安装时周围孔隙用1∶2水泥砂浆封实,砂浆未凝固前不得踏动爬梯。砌筑时,随时检测检查井直径尺寸,当四周收口时,每层收进不得大于30mm。井内外壁抹1∶2水泥砂浆分层压实抹光。5.闭水(水压)试验。6.沟槽回填。7.强弱电改造工程
2.5 沥青混凝土路面技术
1.混合料配合比的组成设计6d保湿养生及1d浸水抗压强度满足>3.0
Mpa要求,试验选取最适宜水泥用量,最佳含水量和拌合料比例;2.实际水泥剂量略高于试验剂量0.5%-1.0%;3.调试拌合机:在正式拌合之前,先调试所用设备。4.混合料拌和:拌和时混合料的含水量宜大于最佳含水量1%-2%;施工现场采用水泥剂量比室内试验确定剂量适当增加,一般不少于0.5%,不超过1%。在拌和中随时采用EDTA曲线法抽测水泥剂量,拌和完成的混合料无灰团、色泽均匀,无离析现象。5.运混合料:从第一次在拌合机内加水拌和到现场压实成型的时间不得超过延迟时间。保持一定的装载高度以防离析。6.摊铺: a、确定松铺系数:正式施工前应铺筑试验路段,确定松铺系数。b、拌合机与摊铺机生产能力相匹配。摊铺机宜连续作业,拌合机总产量选用200t/h。7.碾压: 摊铺后,当混合料含水量略高于最佳含水量(0.5%-1%),应立即展开压实工作。碾压分初压、复压、终压。9.养生:采用塑料薄膜覆盖养生,养生不少于7d。
2.6 绿化工程技术
种植顺序:按先种大树、再种灌木、花坛,最后铺草的程序进行栽植。
种植质量:规则式种植应保持对称平衡,行道树或行列种植树木应在一条线上,相邻植株规格应合理搭配,高度、干径、树形近似,种植的树木应保持直立,不得倾斜。种植绿篱的株行距应均匀。树形丰满的一面应向外,按苗木高度、树干大小搭配均匀。在苗圃修剪成型的绿篱,种植时应按造型拼栽,深浅一致。种植带土球树木时,不易腐烂的包装物必须拆除。珍贵树种应采取树冠喷雾、树干保湿和树根喷布生根激素等措施。
结束语
提升改造综合技术包括屋面;装饰;市政;园林绿化等。其特点:综合性强;工序繁多;工程量大;施工面交接口多,接口质量控制,要求严;工序搭接多,施工难度大、精度高;立面形式复杂,测量放线难度大,需分级控制,分设各区块的主控点,边缘控制点、基准标高控制网和层间标高控制网严格测设,并经反复校核,确保测量放线的精度。针对提升改造综合技术特点,经过不断地反复实践,将该技术应用到美丽乡村建设,形成完善的可借鉴的综合技术体系。
参考文献:
[1]陈向荣.可食景观——美丽乡村景观建设的新途径[J].中国园艺文摘,2017, (12):156-158.
[2]任栩辉,刘青林.可食景观的功能与发展[J].现代园林,2015,12(10):737-746.
[3]蒋爱萍,刘连海.可食地景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J].林业与环境科学,2016, 32(3):98-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