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焊接残余应力及焊接变形控制技术

发表时间:2020/5/29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39卷1月第3期   作者:周宏亮1李潺2
[导读] 焊接是钢结构行业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技术,痕迹有着独特优点,同时也存在着缺陷
        摘要:焊接是钢结构行业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技术,痕迹有着独特优点,同时也存在着缺陷,焊接的残余应力和焊接变形就是两种常见的问题。在焊接过程中,应力导致焊件变形,同时,随着焊件的变形,应力也会发生变化,并且焊接完成之后留下的变形并不是暂时的,而是长期存在的。如果要对其进行矫正则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甚至还可能出现产品报废的情况。
关键词:钢结构;焊接残余应力;焊接变形;控制方法
一、对接形式焊接残余应力测定
        1.1试验材料及焊接工艺参数
        钢板对接是钢结构最常见的形式,通过两块钢板模拟钢结构对接形式,设定试验使用钢板尺寸均为500mm×200mm×8mm,材料为常用Q345B钢。焊接前需对钢板进行处理,经由剪板机对其进行粗加工后再进行细加工,确保焊接面光滑、平整,组对后先对焊缝两侧进行点焊,固定位置。
        1.2测试点分布及数据提取
        根据SL499-2010标准进行残余应力测试,钢板1和钢板2在材质和尺寸上均相同,仅需研究其一。取钢板2为研究对象,在离焊缝25mm处引一条与焊缝平行的边,将其平分为11等分,取其10个等分点作为测试点,并将其分别标记为序号1~10。在第6个等分点引一条垂直于焊缝直至边缘的线段,将该线段等分为5份,取其4个等分点作为测试点,并将其分别标记为序号11~14,在测试时分别取水平方向、竖直方向、45°方向作为测试方向,将所有测试点在不同方向测得的数据记录下来。
二、焊接结构残余应力产生的因素
        2.1钢结构材料性能和力学性能产生的焊接残余应力
        对钢结构进行焊接过程中,其产生残余应力主要的因素是在加热时受热不均匀,导致焊接后温度呈梯度进行冷却造成的。其受热不均匀从物理因素层面可概括为以下两点:
        对不同材料性质的钢结构零部件进行加工时,由于其金属材料的不同,对温度的感应也必然有不同的反应,进而造成比热容发生变化,使焊接部位组织结构发生相应的变化。
        由于焊接部位的密度,热膨胀系数、导热系数、密度等物理因素不同,同样会造成焊接部位受热不均匀,产生残余焊接应力。
        2.2不同类型焊接热源所产生的残余应
        在焊接的过程中,不同焊接热源的接入也会对焊接残余应力造成不同的影响。目前,实现金属焊接所需的能量热源包括电能、机械能、光辐射能及化学能。其对应产生的焊接热源就是电弧焊热源、气体火焰焊接热源、电阻焊热源及电子束热源等。焊接的过程中采用不同的焊接热源,产生的温度场不同,因此产生的焊接残余应力也不同,进而对钢结构的变形产生不同影响。对钢结构进行加工时,应根据不同的钢材选取适合的焊接热源,从而达到减少钢材的变形及保证焊接质量的目的。
        2.3其他原因产生焊接残余应力
        除以上两种因素外,焊接残余应力还可由其他间接因素产生,如对钢结构进行焊接前,对钢结构器或局部零部件材进行处理,使其进行过轧刹等,都会对焊接过程造成影响,增加产生焊接残余应力的可能。在焊接过程中,不仅要考虑焊接钢结构的物理因素及不同焊接热源所产生的影响,还应当综合考虑钢结构本身所受过的其他方面的影响。如处理不当,则会对钢结构造成不良的影响。
三、钢结构焊接变形控制技术
        3.1残余应力调控工艺
        窗口残余应力是造成钢结构焊接变形的一项因素,降低残余应力可有效降低结构焊接变形的情况。钢结构焊接后由于温度场集中于焊缝部位,导致冷却后残余应力集中于焊缝处。焊接过程初始焊接温度、焊点到焊件距离、最大温度、有效加热半径和试件厚度等均是影响钢结构焊接的条件。为了探究建筑钢结构残余应力的控制效果,研究设定其残余应力调控工艺窗口。


        3.2试验设计
        采用建筑常用的Q345B钢,试件制定过程与残余应力测定试验过程相似,试件预制时首先需对其进行点焊固定,之后将其进行去应力退火,消除试件预制加工的残余应力,设定退火温度为600℃,退火时间为40min,到达退火时间后便可让其自行冷却至常温。通过传感器收集焊接过程的温度数据,并对加热过程中试验模型进行参数校核。采用盲孔法进行数据收集,盲孔深度为1mm,通过盲点收集信号,并通过无线传感器将其传输至计算机终端。准备两组试件,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为试验组,对照组焊接完成后不对其做任何处理,室温静置即可。对试验组试件进行加热处理,采用氧乙炔火焰对距离焊趾处25mm的直线区域进行平行加热处理,通过传感器收集加热温度,加热时控制温度区间在[500℃,550℃]。试验组试件进行热处理后,分别对试验组和对照组试件表面残余应力进行测量,验证通过该种热处理工艺后试件残余应力调整效果。在试验组试件中设置几个测试点,设置五个测试点分别为1、2、3、4、5,每个点分别测试五次,消除其中最高数据以及最低数据后对剩余3个数据取平均,得出最终结果。
四、钢结构焊接残余应力以及变形控制的方法
        4.1控制钢结构焊接残余应力的方法
        (1)焊接热处理法
        其主要利用退火处理技术,使焊接受热的温度不断提高,从而有效延长保温时间,避免出现冷热不均匀的问题。但是在应用这一技术时,需要把温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一旦焊接的温度太高,就可能会造成钢结构氧化过重的问题。
        (2)锤击消除
        在钢结构焊接中应用锤击消除法,主要在焊接加工完成之后,需要用水锤敲击焊接的位置,这样能够使焊接的位置保持延展,从而消除热胀冷缩反应中产生的残余应力,防止钢结构材料产生变形的问题。但是在锤击焊接部位时,必须确保母材受力均匀。
        (3)振动消除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当前的钢结构焊接加工中,主要采用振动消除法,来有效消除焊接残余应力。振动消除法的处理时间非常短,能够降低加工成本,不会产生氧化过重的问题。其中使用的激振器中包含了偏心轮以及变速马达,所以能够让焊接结构中出现共振循环反应,进而逐渐降低内应力。
        4.2控制钢结构焊接变形的方法
        在钢结构焊接加工中,为了有效控制钢结构焊接变形的问题,首先需要严格控制焊接热量,避免焊接残余应力出现。在钢结构材料焊接前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深入了解和分析钢结构的基本特征,焊缝的尺寸需要进行严格把控,防止母材咬伤。其次,在钢结构焊接中需要合理调整焊接工艺次序,对于不必要的焊接次序需要进行优化调整,如果钢结构的收缩量比较大,那么需要提前焊接,然后焊接长直缝,只有遵循先大后小的原则,才能避免出现焊接残余应力。最后,在先进的科学技术支撑下,可以不断改善焊接技术,加强应用全新的焊接技术,例如二氧化碳保护焊以及氩弧焊,这些焊接工艺技术都能有效避免钢结构变形问题产生。
结语:
        钢结构焊接复杂,焊接工艺繁琐,焊接中会出现多条焊缝相交错的情况,钢结构焊缝接头处为应力集中处,并会伴随残余拉应力作用,此处为疲劳裂缝起始处,会在残余应力作用下进一步延伸。钢结构在焊接后受到载荷作用会部分叠加至焊接残余应力中,导致钢结构焊缝处发生裂缝,导致钢结构抗腐蚀能力进一步下降,在残余应力及腐蚀介质作用下,钢结构使用寿命被进一步缩短,出现腐蚀疲劳现象。综合来看,钢结构性能与焊接残余应力关系密切,在实际焊接过程中需要通过有效手段降低焊接残余应力,控制其结构变形产生裂缝。
参考文献:
        [1]马锋,梁伟,郭科峰.线性单元对焊接残余应力及变形数值模拟影响的研究[J].热加工工艺,2016,45(19):206-210.
        [2]贾宝华,俞海涛.海中钢结构焊接工程技术[J].电焊机,2018,42(3):9-16.
        [3]王军强,韩建民,李卫京,等.平行高斯热源加热法降低焊接残余应力研究[J].焊接技术,2018,45(1):22-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