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数学复习课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0/5/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5期   作者:张美平
[导读] 本文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数学复习课的研究展开论述。
        摘要:正所谓“教无定法”,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应用思维导图法能够调动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充分锻炼学生的自主建构能力、归纳总结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复习效率,理清每个知识点,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从而使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有效的提高。本文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数学复习课的研究展开论述。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数学复习课;研究
引言
        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数学复习课程,能够助力学生简化数学知识复习,理清知识脉络结构,加深小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切实提升小学数学复习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针对当前我国小学数学复习课中存在的诸如传统“讲授式”课堂依然普遍存在、学生对自身知识薄弱环节认知不足、“题海战术”扼杀小学生学习积极性等问题,本文提出了针对性的策略建议,以期对我国小学数学复习课的高效开展有所裨益。
一、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的现状
        就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来看,很多课堂教学只是停留于形式上的改革,没有从其根本上改变传统的课堂模式.重目标轻能力、重记忆轻思维、重灌输轻启发的现状仍然存在,忽视学生的合作、创新意识,只是一味地进行数学题练习,应付考试,学生分数提高了却没有获得数学思维,同时还对数学失去了兴趣,这就偏离了新课标的要求.将思维导图引入小学数学教学,可以改变传统的课堂模式,课堂上可以采用绘制思维导图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学习思维。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复习课应用的必要性
        传统的数学复习课模式,无论是“拉网式”,还是“串珠式”,其形式皆为集中讲授几个知识要点,然后进行针对性的练习.结果是教师讲得滔滔不绝,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复习效果可想而知.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数学复习课,能够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这也是新课程理念下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例如,“倍数和因数”的教学,涉及的知识错综复杂,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可以使用思维导图法来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有效的归纳,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思路,让学生通过绘制和完善思维导图来自行梳理教学中的知识点.教师要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能够自行建构知识的网络。
三、小学数学复习课中应用思维导图的策略建议
        应用思维促进小学数学复习课程的高效开展,首要的一点是要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要摒弃教师灌输思维导图给学生的复习课模式,鼓励学生自主构建符合自身实际学习情况的思维导图,让学生对自身的数学知识掌握情况形成直观认识。以图形复习课为例,教师应当逐步淡化传统讲授思维,强化自身在复习课堂中的引导主体作用,在指导学生进行思维导图基本框架的构建后,具体的细节流程操作则回归到学生手中,让学生回顾课堂所学,对平面图形的主要内容(三角形、四边形、圆形)进行细分,在学生构图完成后,教师对其成果进行点评,完善不足之处,对思维导图构建较为优秀的学生进行相应奖励,并让其推广先进经验。


四、自主反思,整体把握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都会在课后对整堂课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和总结,以便于在下一堂课做出更有效的教学举措。对于高年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技巧和数学素养,在复习课的学习中,也应当学会对自己课上所学的知识和把握的程度进行反思。在这一过程中,思维导图就能起到很有效的作用,它对于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明确都有着积极意义,有助于学生在复习环节中实现更有效的自主反思,加深对知识的整体把握。
五、利用思维导图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和计算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采用丰富的教学形式和有效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帮助学生充分挖掘数学知识,并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各项能力。思维导图的应用在这些方面可以起到关键性作用,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将分散的知识点联系在一起,帮助学生建立一个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使学生更好地领略数学知识严谨、缜密的特点和魅力。比如,本学期在讲解两位数乘法时,课程内容涉及多种形式的口算乘法、笔算乘法及其应用,在每一个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还要进行一些习题演练,随着课堂进度的前进,讲解的知识点越来越多,做的习题也越来越多,容易给学生造成混乱。这种情况下,教师若能巧妙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建立整堂课的知识结构框架,就能将课堂教学内容有效联系起来,系统、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对课堂知识内容有了清晰的认识,自然能够保持头脑清醒,一步步跟随教师的进度,完成每个知识点的学习,从而掌握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与此同时,教师也会感觉到自己对课堂的掌控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帮助学生体验到做课堂主人的快乐,从而提高数学学习兴趣。
六、结合知识,自主梳理
        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复习教学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把握所学的知识点,还必须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那么,教师就应当从学生自身的角度出发,有意识的锻炼学生综合能力,提高他们自主复习能力。将思维导图引入到复习课中,有助于教师引导学生在具体的绘图操作过程中进行独立思考。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所学的知识点来利用思维导图构造知识体系,在自主梳理的同时理清知识之间存在的联系和区别,并且尝试去绘制思维导图。这对于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创造思维的激发都有着一定作用。教师作为引导者,可以及时的对学生进行指导纠正,帮助学生更好的完善自身不足。
结束语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高效思维工具,能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上帮助学生主动建构单元知识结构,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使学生形成清晰、系统的知识语境,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更有效地吸收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陈惠敏.图文并茂画数学,独创多样做数学——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数学复习课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35):124+127.
[2]孙慧琴.发展几何空间构建抽象认知——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数学复习课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29):120-121.
[3]王治军.运用思维导图使小学数学复习课更高效[J].学周刊,2019(24):1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