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逆向思维的培养路径

发表时间:2020/5/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5期   作者:赵恬然 姜依琳 发提玛·阿力木江 郑晔
[导读] 学生的所有学习活动都离不开思维。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和培养。
        摘要:学生的所有学习活动都离不开思维。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和培养。数学在初中教学中作为一项基础学科,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对当前儿童思维现状作了总结,在此基础上,对小学数学中培养逆向思维提出建议。通过研究,以期为当下小学数学教师提供合理的意见。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即求异思维,它指人们对于熟悉的事物或原理、方式方法进行逆向思考并最终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小学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极强的学科,其本质是“思维过程”,正向思维有时会制约思维空间的拓展。然而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应用正向思维的地方较多,所以如何将逆向思维应用于教学活动中就成了一个难题。
        一、小学儿童思维现状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把儿童的思维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而小学阶段正处于皮亚杰所论述的具体运算阶段。一年级的学生是具体运算刚开始的阶段,在日常数学教学中发现,对于年龄较小的一年级儿童,思维水平和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相对较低,习惯于顺向思考问题,对于一些需要逆向思考的问题很难理解,可逆性思维发展就相对缓慢。
        例如: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有这样一道题,一个书包45元,小明付了一些钱后,找回5元,问付了多少钱?对此,一年级的小朋友理解起来非常困难。
        对于一些找规律的题目,学生顺向思考非常容易,一旦反过来,学生就抓耳挠腮了.此外还存在部分问题,在小学阶段正向思维根本无法解决,只能逆向思考。例如:有一种癌细胞分裂速度很快,它们每天增加1倍,经过100天,癌细胞长满了试管。经过多少天试管中的癌细胞的面积为试管面积的一半?一些学生凭直觉得到答案为99天,但很少有人能说清理由。此题如果运用逆向思维,则可迎刃而解。
        二、反思与建议
        (一)由正及反,培养逆向思维习惯
        在教学中,老师们或许多加强了学生顺向思维的训练,可能忽视逆向思维的训练。同时,在学习小学数学知识时,很多学生也习惯了应用正向思维的方法来思考问题。学生并没有发现,如果他们一直应用这样的思维方法来思考问题,会让自己的思维受到限制。这就提醒老师们在教学中,要抓住机会引导学生变换方向进行逆向表达,可以加深对于数学命题的理解,还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新的认知方式。
        例如教学锐角、钝角时,既要正向叙述小于90度的角叫锐角,大于90度而小于180度的角叫钝角;还要尝试逆向叙述,锐角小于90度,钝角大于90度而小于180度。
        然而数学命题的逆向叙述比正向叙述难度大,学生开始会难以理解。因此,我们要从低年级抓起,要根据不同知识的范围,不同的心理水平,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循序渐进。


        (二)提出逆向问题,引导多项思维
        在教学中,新授知识一般是从正面引入的,在学生初步掌握了新知识后,从逆向思维的角度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其应用的灵活性,而且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如在小学数学课本第一册中的《9加几和相应的减法》,可以设计如下练习:
        9+2=11              9+5=14
        11-9=□             14-9=□
        11-2=□             14-5=□
        (三)执果析因,引导逆向分解
        教学知识间存在着多种复杂的因果关系,对于这种复杂的因果关系,需要有一种缜密细致的从结果出发的逆分解能力来加以澄清和简化。
        例如:数学四年级一道应用题:高山村修一条长7.2千米的水渠,原计划15天完成,现在每天多修0.12千米,实际只需要多少天就可以完成?
        采用分析的方法:
        实际的天数=水渠的总长÷实际每天修多少千米
        实际每天修多少千米=计划每天修的+多修的
        计划每天修的=水渠的总长÷计划的天数
        用这种分析思考方法即从问题——条件的思考方法,也就是从问题的结果出发,一步一步地倒推,最终与已知条件相吻合,使问题得到解决。
        (四)逆向转换,提高思维自觉
        在解决问题的学习中,有时一个正向问题都可以转换为逆向问题,给出的条件越多,转换成逆向思维的数量则越多。在学生正向理解某种数量关系后,可指导学生进行问题的逆向转换,对原题实行倒向改编。
例如小明有14张邮票,送给妹妹3张,爸爸又给他买5张,小明现在有多少张邮票?这是一道简单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按顺向数量关系列式为 14-3+5=()。可以转化为
“小明若干张邮票,送给妹妹3张,爸爸又给他买5张,这时小明有14张邮票,小明原来有多少张邮票?”转化后的数量关系是( )-3+5=14。但这个问题必须把这个数量关系逆转为 14-3+5=()才能解决。

参考文献
[1]傅海伦,张佩雯,徐小惠.对数学逆向思维的再认识[J].教学与管理,2017(19):45-47.
[2]司马静.逆向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科普童话,2018(32):37.
[3]周佩珍.抓住契机 应势利导——逆向思维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51):1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