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就现代的小学教学,我们可以发现在小学生在计算方面表现的非常薄弱,比如他们计算的准确率比较低,还有就是他们计算的效率比较慢,因此加强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当代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根本要求,此外,教育部门还对此现象加以了重视,它对小学教师的教学方法加以了规范,由此可见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性。而本文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对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做了一定的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和提高
在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缺乏不了计算,而且它也是小学教学中的主要内容,一般情况下,学生的计算能力掌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该学生整体的数学成绩,毕竟数学这一科目的本职要务就是计算,尤其是小学阶段。数学计算贯穿于整个数学课堂之中,所以提高小学教学质量的重点就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1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和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不可缺少的一项就是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必须要具备的基础数学技能,学生的计算水平得到提升,那么他们的实际做题速度也将提高不少。然而在现实教学中,许多教师却不重视计算能力的培养,最终导致学生在计算方面存在相当大的缺陷,其次,是学生本人缺乏对计算的重视,在学习过程中较多的重视学习方法,而在计算方面通常做偷懒工作,在日常进行习题练习的时候往往一遇到计算题就放那不做,认为对自己来说很简单,然而长期以往,学生的计算能力将会大幅度下降,有时候常常会因为计算错误而导致整道题错误,所以加强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本文对其重要性进行了分析。
其重要性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计算是小学教学中的主要内容,也是首要任务,它就好比识数认字是幼儿园小朋友学习的第一步,计算能力也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和前提,许多小学数学教师都把它作为主要的教学任务和内容,而且在教科书上也设计了大量的计算题,由此可见,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其二,通过对计算能力的培养,还能够对学生的数学思维加以锻炼,使学生在逻辑运算方面和推理方面都得到有效的提高。数学这一科目本身就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学生要想学好数学,就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思维能力的具备能够使学生在处理问题时更加轻松,方便,有利于从整体上提高数学学习成果。其三,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一般较为基础,而足够的计算能力能够为初中,高中阶段的学习做好铺垫,是未来数学学习的坚实基础。数学与其他文科性科目不同,它不是仅仅依靠单纯的记忆背诵就可以完成,它需要一定的思考和计算才能够解决其问题,所以提高数学学习成绩的关键就是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这将是为以后学习打下的基础。
2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与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策略
2.1培养学生对数学计算的兴趣
任何形式下的教学都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小学数学更是如此,若想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就必须要培养学生在这一方面的兴趣,毕竟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当中应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以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学生一旦具有了对数学计算的兴趣,他们才会主动的积极的去完成老师布置的计算任务,甚至还会探讨出一些新的计算方法。虽然现在的小学生在计算方面还是有一定的基础,然而在计算时却常常出错,而且计算速率低下,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学生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都是处于被动的地位,对数学缺乏足够的兴趣,在进行数学计算时往往因为不能投入专注的精力而频繁犯错。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的有效策略就是培养学生在这方面的兴趣。
比如在学习交换律和结合律这一内容时,我们以简单的加法为例,在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先对课本上给定的法则进行讲解,使学生认识到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真实概念,有利于后续的学习教学。
书上一般用若干个字母列出相应的等式,比如a+b=b+a,(b+c)+d=b+(c+d),男女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和应用,教师可以代入一定的数据,比如32+56=65+32,同时让学生对该等式进行计算验证,判断两边的结果是否相等,通过计算,可以发现两边的结果都等于97,由此可以发现加法交换律不会影响最终的结果。那么在遇到带括号的式子时,则需要先对括号里面的内容进行计算,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的同时还对计算能力进行了练习,可谓是一举双收。在学生充分理解这一概念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着写出几个不同类似的例子,并加以求证。待练习完毕,再对该知识进行实际应用,比如王妈妈去超市买水果,其中买苹果花了36元,买香蕉花了15元,然后又去玩具店给孩子买了个玩具,共25元,最后乘坐5元地铁回家,钱正好花完,那么王妈妈总共带了多少钱呢?学生开始动手算起来,结果为81元,通过观察可以大多数的学生都是这样列的:36+15+25+5=81,那么如果把王妈妈用在不同地方的钱进行归类计算该怎样列呢,学生很快列出结果:(36+15)+25+5=81。通过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学习,并在其中加入了数学计算内容,对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有很大的帮助。
2.2培养小学生的计算习惯,规范计算行为
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另一策略就是培养他们的计算习惯,习惯是一种养成,是一种态度,通过对学生习惯的培养可以使学生在计算过程过程中摆正态度,做到认真对待每一个计算题。然后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尚小,还摆脱不了好玩的天性,不能真正投入到计算学习之中,因此教师需要采取策略对学生的计算行为和计算态度进行规范,保证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做到认真听讲,并动脑思考,课堂上跟随老师的脚步进行计算练习,并对学习过的内容常常加以巩固。其次小学生对老师具有极重的依赖性和自觉性,一旦缺少老师的管理就不好好做作业,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学生家长做好沟通合作工作,做到家校联合的教学管理机制,对随时管理学生,监督学生有一定的帮助,作为家长在平常生活中,要及时对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督察,并检验其完成结果。
2.3加强学生的口算练习,提升计算熟练程度
为了能够使学生的计算速率得到提升,就必须要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而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方法就是重视学生的口算练习,从调查结果来看,许多小学生在口算方面存在严重的不足之处,有的学生甚至缺乏一定的口算能力,有时候一个两位数的加法计算还需要用到纸张计算,这是当代教师必须要重视的地方。口算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计算速率,而且在小学数学应用中也较为广泛,所以教师要想从根本上提高计算速度,就需要采取措施加强学生在口算方面的练习。比如,教师可以在教学当中给学生传授一定的计算口诀技巧,然后再引导学生对这些技巧加以应用,通过多练习的方式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对提高口算能力也大有帮助。可以让学生从10以内的加法进行练习,比如1+9=10,2+8=10……,然后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再进行下一步的练习,一次次的增加计算难度,当学生对加法能够熟练掌握的时候再进行相应的减法练习,最后再过度到乘法和除法。就这样慢慢的学生的口算能力必将得到提升。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面对小学生在计算方面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策略加以练习和指导,在教学环节中要加强对计算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此外,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漫长融合的过程,所以教师在教学之中切勿急躁,在引领学生计算时需要具有足够的耐心,积极为学生传授计算技巧,能够做到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角度采取合理的教学策略对小学生进行教学,为小学生未来的学习建立起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建.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7(16):64.
[2]杨立荣.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J].学周刊,2016(8):199.
[3]吴兰樱.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6(2):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