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骨折患者行闭合撬拔复位联合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价

发表时间:2020/5/25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9期   作者:傅远
[导读] 探究跟骨骨折患者行闭合撬拨复位联合螺钉内固定术的临床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探究跟骨骨折患者行闭合撬拨复位联合螺钉内固定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筛选2017年8月-2019年8月我科室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盲随机方法1:1的方式分为探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探究组40例,对照组进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探究组进行撬拨复位联合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手术指标和足部功能的恢复状况数据。结果:数据分析结果:探究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均显著较小,足部功能恢复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跟骨骨折患者中采用闭合复位撬拨联合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手术指标,提升足部功能恢复状况,在实际临床中的治疗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跟骨骨折;闭合撬拨复位;螺钉内固定;临床治疗效果

        跟骨骨折是比较常见的一种下肢骨折类型,临床中主要表现为跟部肿胀、剧烈疼痛和瘀斑,足跟不能良好行走,有明显的跟骨压痛,良好的进行治疗对患者足部功能的恢复有重要意义,临床治疗不当、未及时治疗以及治疗后未良好疗养,在临床中易出现创伤性关节炎与跟骨负重疼痛,对患者的生活可产生较大的影响。目前临床中比较常用的有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手术和撬拨复位螺钉内固定手术两种方式[1]。现就我院2017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80例跟骨骨折患者,研究闭合撬拨复位联合螺钉内固定术在临床中的治疗效果,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2017年8月-2019年8月,共80例跟骨骨折患者进行此次研究,选用双盲随机选取方式将研究对象分为2组,探究组40例,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63岁,中位数为(36.8±4.2)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27例,车祸所致13例;对照组40例,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最小24岁,最大65岁,中位数为(37.2±4.4)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26例,车祸所致14例,两组基线资料对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院方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开展此次研究,研究有意义。
        选取标准:选取临床检查有明显手术指征的患者;选取未合并其他骨折的患者;选取未合并骨质疏松的患者;选取对此次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的患者;排除标准:排除精神异常的患者;排除语言交流障碍的患者;排除过敏体质的患者;排除不可耐受手术的患者;排除有明显手术禁忌症的患者[2]。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麻醉起效后进行健侧卧位,在大腿上进行止血带运用,在外侧进行“L”形切口,切口垂直与腓骨近端和跟腱前端,在跟骨外侧动脉瘀紫远端皮肤进行水平切口,在第五跖骨基底部将两部分相连,形成弧形垂直切口,将外侧皮瓣全层切开,并将外踝和距骨上进行克氏针牵开,依据骨折的形态将外侧壁与关节面暴露,进行关节复位,复位良好后在外侧进行钢板与螺钉固定,并对切口进行冲洗,将负压引流管放置,进行逐层缝合[3]。
        探究组采用撬拨复位联合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患者俯卧位,采用硬要联合麻醉方式,在跟骨结节外侧炎近端中轴方向将斯氏针置入,注意进针深度不超过骨折线,且膝关节保持屈曲状态,将患侧抬起后进行后侧针进入,并肩患者的足背部托起,使患者的膝关节正好离开床面,然后将塌陷的跟骨后关节撬起,关节面挤压复位,然后将跟骨高度进行复位,进针良好后进行骨折部位临时固定,伴有骨宽度增加的患者进行加压恢复,对关节面塌陷的患者需要进行一些内外翻的修复,修复良好后在X线机透视下降空心螺钉导针植入,确保患者骨折部位复位良好后进行固定空心螺钉打入,术后注意良好的进行消毒,然后拔出斯氏针,进行外侧切口缝合[4-5]。
        两组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后均进行常规的术后治疗。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手术指标和足部功能恢复状况,手术指标主要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足部功能恢复状况采用Maryland进行,分为优、良、可、差[6]。
1.4 统计学方法
        用软件SPSS20.0对两组的临床数据予以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X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检测标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探究组与对照组手术指标的比较
     探究组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两组手术指标数值的对比

2.2探究组与对照组足部功能恢复状况的比较
    探究组足部恢复优良率大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两组足部恢复状况的对比

3 讨论
        跟骨骨折在临床骨科中比较常见,在实际临床中包括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两种方式,其中手术治疗在临床中的应用较多,手术治疗预后状况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撬拨复位联合螺钉内固定术是比较新型的一种治疗方式[7]。
        此次研究结果为:撬拨复位联合螺钉内固定术在跟骨骨折患者中,能够显著的改善手术指标,提升手术治疗安全性,且可以良好的提升足部功能恢复状况,在实际临床中的治疗价值较高,原因分析为:撬拨复位方式在临床中手术创伤较小,对周围组织的损伤小,机体产生的应激反应较小,术后患者的恢复效果好,螺钉内固定方式能够提升固定效果,且可避免钢板断裂的发生,在临床中整体固定效果较好,将这两种治疗方式联合运用,可以有效的提升手术治疗效果,改善手术指标,提升术后患者足部功能的恢复效果,在实际临床中值得进行推广[8]。
        综合来看:撬拨复位联合螺钉内固定术在跟骨骨折中有较高的运用价值,在实际临床中可依据患者的需求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彦勋.全关节镜辅助下郭氏撬接法结合活血化瘀法治疗跟骨骨折68例[J].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9,27(10):54-56.
[2]张超.解剖锁定钢板与普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35):15.
[3]滕海.跟骨骨折采用经皮撬拨复位内固定联合小切口植骨治疗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9,26(03):49-51.
[4]刘敏,黄坚霖,杨静,etal.闭合撬拨复位联合螺钉三角状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J].中国伤残医学,2019,4(14):14-16.
[5]王海龙,葛双雷,张学东,etal.闭合复位无头加压螺钉与切开复位钛板[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8,33(6):598-601.
[6]张学全,黎惠金,肖智青,etal.跗骨窦改良切口结合微型钢板及内侧柱螺钉治疗Sanders Ⅲ型跟骨骨折[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9,37(2):201-205.
[7]李振东,施忠民.跟骨载距突的解剖学特征与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相关性研究[J].国际外科学杂志,2018,45(11):789-792.
[8]沈美华,施凯兵,施晓健,etal.跗骨窦切口联合个性化手术导板在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术中的应用[J].中国数字医学,2018,12(6):76-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