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当前医学超声应用越来越广泛的情况下,临床医师熟练认识超声伪像的特点、原因以及应对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基于此,便对以上内容做了简要的分析和介绍,希望能够为相关的行业从业人员提供指导和帮助。
关键词:超声伪像;原因;特点;应对策略
一、超声伪像的特点
1.1普遍性
顾名思义,普遍性就是指在进行临床超声检查时,超声伪像是经常会出现的现象。在做任何部位的检查时,都有可能出现超声伪像。举例来说,在进行颅内血流超声检测时会出现斑纹伪像、在进行十二指肠检查时,其内容物重叠在胆囊无回声区,从而形成“结石”伪像、在进行肌肉和骨骼的超声检查时,同一肌束会出现强弱不同的“各向异性”伪像。另外,无论是常规的超声还是现阶段开始普及应用的新技术超声,都无法避免伪像的出现。传统的2D超声会出现部分容积效应、声影以及多重反射等经典伪像,而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会出现“快闪”的伪像。
1.2多态性
超声伪像的多态性是指伪像的表现形式较为多样,具体来说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同原异图。同原异图就是指产生伪像的原因相同,但是伪像的表现形式则各不相同。举例来说,对于肌肉肌腱进行超声检查时,由于声波的入射和反射角度不同,导致产生的伪像表现为“各向异性”,而在囊肿性病变上的表现则为侧放声影。
第二,同图异质。同图异质就是指同一种伪像表达出完全不同的两种信息,同一种伪像的声影,可以是骨骼、结石以及金属所致,也有可能是组织瘢痕或者气液体交界面的反射。彩色多普勒的“快闪”现象,可以在泌尿系结石以及胆囊壁的胆固醇结晶上均有出现。
1.3发展性
超声伪像的发展性是指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改进,其伪像的表现形式及种类均会出现不同的变化。上世纪60年代,美国医学家Baum就指出通过超声对眼球内异物进行观察时在球后壁出现隆起的伪像,而在彩色多普勒技术逐渐得到推广之后,彩色多普勒技术的“快闪”、“溢出”等伪像得到了人们的关注。
1.4多元性
多元性是指超声伪像的形成原因多种多样,包括仪器设计、材料工艺、受检人员状态、操作者技术等。
二、超声伪像的类型
2.1按信息处理环节分类
由于超声成像过程的环节较为复杂,在每个环节均有可能产生伪像。因此,按照信息处理环节,超声伪像可以分为信息采集阶段伪像、信息加工阶段伪像以及图像处理伪像。举例来说,在进行产前检查时采用的3D超声技术,在借助二维面阵胎头、多波束形成器来进行声波发射以及棘手,当出现胎动时图像就会出现扭曲,最终导致信息采集伪像。在进行回拨的信号处理时,由于组织的不断衰减,使得深部组织得到的声能减少,因此仪器会按照相应的深度来进行补偿,但是这种补偿和人体组织的声波衰减是不相符的,从而导致液性结构后壁及后方的回声增强,形成伪像。
在进行图像的处理时,由于CDFI帧频和传统超声的2D帧频不一致,因此可能出现2D图像上的血管位置和CDFI血流信号显示的血管位置出现偏差,从而导致伪像。
2.2按操作者是否可控分类
按照操作者是否可控,可以将超声伪像分为系统伪像以及操作伪像两种。仪器设计所采用的的假设和人体实际声学特性之间存在的差异造成的伪像以及仪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材料和工艺形成的伪像是超声设备本身固有,因此称之为系统伪像。而由于操作者操作不当产生旁瓣、多重反射、侧边回声失落以及“快闪”等伪像,可以将其归纳到操作伪像的范畴内。
2.3按对医生诊断的影响分类
根据超声伪像对医生诊断造成的影响,将超声伪像可以分为干扰伪像以及指示伪像两种。干扰伪像多数是由于操作不当所致,这会对诊断造成干扰,导致医生的诊断出现偏差,甚至出现误诊或漏诊。指示性伪像则可以是诊断的线索或者其本身就是疾病的诊断标准之一。举例来说,胆囊结石后的声影就是诊断胆囊结石的影像学指标之一。
三、超声伪像的应对措施
3.1谨慎识别系统伪像
对于影像学医师来说,在进行超声检查时需要有识别伪像的意识和能力,对图像中的“矛盾”情况进行深入思考,也就是说无法对图像中显示出的“矛盾”进行合理解释时,就需要考虑伪像的可能。
3.2积极消除干扰伪像
随着当前医疗设备的不断改进,由于超声设备材料工艺形成的伪像将会逐渐减少,如当前应用于传统2D超声的空间复合成像技术能够有效减少2D旁瓣伪像。因此,影像科医生需要熟悉设备、根据检查部位设计检查条件,是减少系统伪像的重要方法。其次,可以应用“技术互补”的方式来减少系统干扰伪像。举例来说,通过将2D超声技术和自由拓展成像技术结合,可以对肌肉骨骼检查过程中的各项异性伪像进行有效的消除。
3.3科学利用指示伪像
指示伪像通常是由于系统设备本身的原因所致的,举例来说,当进行剑突隐窝部位的超声检查时初选“气体混响”的情况,则意味着很大概率出现了消化道穿孔;在进行婴儿髋关节超声检查时,如果提示髋臼部回声失落,并不意味着骨骼断裂,而是说明超声切面标准。
四、结语
综合全文,超声伪像是当前医疗技术还无法完全消除的一种图像偏差,其具有多态性、发展性、多元性以及双重性等特性。通过深刻理解超声成像的原理以及形成过程,深刻掌握人体结构以及超声设备的构成,调动影像科医师的临床诊疗思维,对干扰伪像及时排除,对指示伪像充分利用,便能够有效消除伪像造成的负面影响,使得超声更好的为人类服务。
参考文献:
[1]杨兵社,汤巧,罗婷,张开元.彩色多普勒超声帧差伪像的成因与特征探讨[J].中国医疗设备,2020,35(02):77-80.
[2]卢海霞,王小玲,陈敏.彩色多普勒超声快闪伪像诊断泌尿系微小结石的临床价值[J].现代医用影像学,2020,29(01):167-168.
[3]吴瑞强.浅谈超声心动图临床诊断的相关影响因素[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7):213+215.
[4]王顺义,张玉英.二维超声与彩色多普勒快闪伪像在泌尿系结石检出率中的对比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18,15(12):9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