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规划中河道整治措施研究胥淑慧

发表时间:2020/5/22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7期   作者:胥淑慧
[导读] 受泥沙水流作用的影响,河道通常会发生变化
         摘要:受泥沙水流作用的影响,河道通常会发生变化。而在流域开发治理的过程中,有些水利工程建设也经常会改变河道,并对其上下游和两岸造成一定影响。按照河道变化规律及抵御自然灾害要求,在水利工程建设及航道规划过程中为治理、改造河道形成的规划称为河道整治规划,通常以流域规划为基础,并成为流域治理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河道整治;水利规划;水利工程
1河道整治的内涵
         水利河道整治规划是根据河道演变规律和兴利除害要求,为治理、改造河道所进行的水利工程规划及航道整治规划。河道整治是水利工程建设中必须要进行的环节,其规划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河道整治。河道在挟移泥沙的水流作用下,常处于变化状态,在流域治理开发过程中,某些工程的实施也常改变河道的水文情势,并影响其上下游、左右岸。河道整治规划通常要在流域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并成为流域治理工作的一部分。
2河道整治的原则
         河道整治的基本原则是全面规划、综合利用;因势利导、因地制宜;远近结合、分期实施。全面规划、综合利用是指要统筹各方面要求,对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妥善处理,进行综合全面的协调,做到明确有效。因势利导、因地制宜是具体分析该河道的特征及规律,根据具体的河道情况进行规划,综合考虑实际情况。远近结合、分期实施是指整治规划要考虑远景目标和近期要求,分清轻重缓急,有计划地实施。
3 河道整治规划类型
3.1 根据河道自然条件划分
         可分为山区河道、平原河道及河口三类河道整治规划,山区河道两岸大都由基岩构成,河床大都由基岩或粗沙、卵石构成,河底坡陡、水速快、涨落速度明显。主要以航运和工农业取水等为整治目标,工程措施要求应在规划中体现。平原河道两岸基本上是由冲积土壤形成,因河道内水沙及土质差异,形成蜿蜒、分叉等不同河型。主要以防洪、航运和城市建设等为整治目标,按不同河型有针对性提出相应措施。蜿蜒型河道通过整治成为微弯河道;弯曲过度河段可实施人工裁弯;分叉型河道可堵叉并流,形成单微弯河道,或形成稳定汊道河段。因径流与潮流对河口影响明显,造成河床变化复杂。主要以防洪、航运和滩地利用等为整治目标,并实施固滩护岸、疏浚导流等相关措施进行整治。
3.2 根据水利枢纽对河道影响划分
         可分为库区河段、坝区河段和坝下游河段三类整治规划,库区河段整治规划研究水库回水变动区的整治,水库回水变动区具备天然河道与水库的两方面特点,河段某些码头和取水口汛期易产生泥沙淤积,弱化河床边界对水流的控制作用,部分河道逐步发展为单一、微弯方向,有效改善航道码头及取水口自然条件。可以在规划中制定建造建筑物、疏浚等一些有利于河道整治的措施。坝区河段整治规划主要是配合水利工程设计,针对上下游部分河段整治措施,控制河势,确保泄洪工程正常运行及航道畅通,发挥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坝下游河段整治规划研究主要实现对引起河道变化采取的对应措施。建坝改变了环境条件,下游河道水位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河段防洪、航运等方面情况。因此,应对上述可能出现的变化进行合理预测,提出相应整治方案和可具体操作的措施。
3.3 根据河道整治程序划分
         可分为河势和局部河段两类整治规划,对于整治情况复杂及工程量大的河道,河道整治需要分阶段进行实施。通过对河段演变过程的分析,不同自然条件的河道整治采取的措施各不相同。一般采取护岸并结合其他适宜措施进行实施。局部河段整治规划基于河势稳定的基础,对局部河段的河道进行整治,实现防洪、航运及码头建设等要求。


3.4 根据各部门要求划分
         可分为航道整治、桥渡河段、取水口河段等三类河道整治规划,以某一个部门要求为主,同时兼顾其他部门要求,尽最大可能发挥出河道整治的综合效益。
4水利河道整治规划的主要内容
4.1 河道特征及演变
         涉及河道的自然情况、河岸结构、河床地质、河道演变等内容的综合分析,预测河道未来演变趋势。对即将新建水利工程的流域,定量估计可能发生的变化,通常利用实测资料分析、模型计算、试验相结合的方法。
4.2 河道综合情况调查分析
         涉及两岸城镇建设、堤防、航运等情况的详细了解与综合分析,探讨河道整治实施效果及经验教训。
4.3 河道整治措施
         将各方面的要求与河道特点相结合,详细制定整治工程计划及采取的措施。
4.4 整治工程效益分析
         这项内容涉及河道整治完成后的各项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分析。具体有分析整治后可能减少的淹没损失,整治后增加的航道和港口水深、改善航运水流条件、增加单位功率的拖载量、缩短船舶周期、提高航行安全保证率等方面,以及对取水、城市建设等方面的效益。河道整治是一项综合工程,在整治过程中要结合实际制定合理的方案,以达到节约资金、提高各项效益的目的。
5 河道整治标准
5.1河道流量及水位设计
         应结合保护地区的地理条件合理设计整治河道的流量,确定与防洪标准相当的洪水流量,可采用造床流量或平滩流量方法,其对应水位就是设计水位。枯水期设计水位应结合通航等级或其他要求确定最低水位,其对应流量就是设计流量。
5.2 整治线
         河道整治线为整治实施后满足设计流量下的平面轮廓线。通常分为洪水河槽整治线、中水河槽整治线和枯水河槽整治线三种,中水河槽整治线对河势起控制作用。两岸堤防的平面轮廓线称为洪水河槽整治线,其与堤线间需对泄洪及防堤岸冲刷预留足够宽度。中水河槽整治线通常是曲率适度的连续曲线,曲线间通过适当直线连接,不能形成单一河槽河道。其弯曲半径与曲线间长度一般参照邻近河段确定,最小弯曲半径一般是河道宽的4~9倍,河道若通航还需要满足通航要求。在此基础上,结合航道要求,根据稳定深槽或江心洲设计枯水河槽整治线。枯水河槽弯曲半径与曲线段间长度,可根据邻近河段确定,通常比中水河槽整治线数值小。
5.3 河槽断面
         选定中水河槽和枯水河槽的横断面尺度作为河槽断面,根据邻近河段断面情况,河段整治前后流量与输沙能力假定固定不变,联立河相关系式与流速及水流连续公式即可计算出断面设计水深与河宽。
结束语
         综上所述,河道整治是水利建设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河道整治工程的施工方法比较复杂,需要不断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才能不断改进并在未来工作中进行合理应用,保证工程质量,有效降低建设成本,促进水利建设发展和社会进步。从某种意义上说,河道整治可以有效改善河道周边环境,提高沿河居民生活质量。对于塑造城市形象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也是提高城市吸引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 戚振宁. 基于生态可持续发展下城市河道整治措施分析,中国水运,2011(1):136-138.
[2] 高峰. 河道整治 排洪减灾——浅议提孜那甫河下游河道的防洪问题. 中国水运,2011(2):78-79.
[3] 孙丽娜,刘晓敏,陈星,等. 河道整治存在问题与解决方法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11(10):123-125.
[4] 相丽琨. 城市河道的综合整治方法分析. 中国水运,2010(8):54-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