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也是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改变学生过去单纯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建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体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本文对“主题化探究式”在初中物理父子教学中的重要意义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教学经验,阐述了基于“主题化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初中物理复习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物理;复习教学;主题化探究;实践
引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对于教师教学方式及理念转变提出了较为具体的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要求学生的角色要由课堂上的被动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探究者。以初中物理为例,初中物理是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的一门学科,其教学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增强物理学科的实用性。
一、主题化探究式教学的意义
主题化探究式教学是与现代教育相适应的一种教育模式,它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同,它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主题化探究式教学的优点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生通过探究式学习主动获取知识,能够增强其自豪感,对于问题的解决也更有信心。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设置所学知识中的重点和难点,独自掌控学习的节奏,充分体现学生自己的观点;第二、学生通过实践获得知识,便于其对知识的理解和感悟。初中地理知识中有一些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是抽象的,例如某些运动特征、电磁等,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资料搜索,或是请教老师,对这些抽象概念进行解析,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加深记忆。第三、培养学生学习的终身性。主题化探究式教学不局限于课堂或学校内,也不局限在教材上。作为一种开放型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到生活中,到社会上进行探索和研究。例如“密度与社会生活”就需要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中密度知识的实际应用,如交通工具、航囧器材中,经常采用高强度、低密度的复合材料,在产品包装中,常采用密度小的泡沫作为填充物,不仅便于运输,成本也较低等。
二、“主题化探究式”在初中物理复习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研究教材,确定主题
初中物理教学是一个教材“从厚到薄,从薄到厚”的过程。初中物理教师教学的第一个阶段是将物理教材“从厚读到薄”,即将教材中的主要内容进行讲解,构建知识框架;第二个阶段,即复习阶段,是将教材“从薄读到厚”的阶段,学生要能够自己构建初中物理知识结构,并在其中填充内容,也可以在兴趣基础上对教材内知识进行延伸。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知识由单薄到立体。为此,在初中物理复习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知识的填充。在复习环节,学生常常感觉抓不住重点,做题没有思路。所以,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使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的重点。以物态变化知识为例,该知识包含四个子部分,温度、升华与凝华、汽化与液化、融化与凝固。思维导图如下:
.png)
图 1 物态变化思维导图
接下来,让学生根据教材、笔记或扩充的物理资料对每一个模块自主进行地理要素填充,教师引导学生标注重点难点和易错知识点。最后最后将四个层面的物理知识进行整合,强调物理知识的连贯性。通过思维导图进行复习,可以帮助学生串联初中物理知识,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物理复习时的自信心,从而提高物理复习效率。
(二)以提问方式引发学生自主探究
教师在授课时,很容易忽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为了赶上教学进度,完成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课堂常以“老师讲,学生听,学生记”的模式开展,学生的思路完全由教师引导。这样的学习方式会打消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改进教学方式。提问方式有教师提问和学生提问两种。在对“电磁波”相关知识进行复习时,教师可以设置以下问题情境: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家电得到广泛的普及。最近几年,关于家电的电磁辐射的说法在社交圈里成为热门话题,微波炉首当其冲。许多媒体都曾报道,长期食用微波食物容易引起荷尔蒙失调,淋巴消化系统紊乱,血液及免疫力异常甚至是癌症,孕妇不能靠近使用微波炉,会导致胎儿病变等等,种种说法让人们闻之色变,将微波炉视为洪水猛兽。
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探究,微波炉真的有如此之大的危害吗?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你的结论?如果有危害,我们又应该如何减小危害呢?学生理解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过程如下图2、图3所示。
.png)
图 2 学生理解问题过程
.png)
图 3 学生解决问题过程
整个课程围绕着微波炉是否有害这一个问题展开,是书本知识与社会生活的紧密结合,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对学生的知识应用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论证,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对于知识的掌握逐渐条理化,系统化,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上升到更高层次的学习,在以后遇到问题,有自我解决的能力,甚至对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大有裨益。
(三)开展讨论,强化学生探究技巧
讨论是学生自主探究的重要途径。不同学生的思想通过讨论进行碰撞,从而产生火花,达到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效果。教师在组织讨论活动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合理分组。教师在将学生分组时,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分配,即小组内成员物理知识水平要有高有低,这样的分配方式是民主、公平的体现,更便于教师对学生讨论过程的评价。若是将物理成绩较好的学生分在一组,物理成绩较差的学生分为一组,不利于学生水平的整体提高。第二、讨论的问题要具有开放性,即问题的解释和结论不单一,例如可以让学生根据现有的知识讨论“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物体自由落体速度的影响因素度”等问题;第三、注重小组合作及小组评价。教师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讨论,各抒己见,不必在乎结果或观点的正确与否,注重讨论过程。在小组内有些成员发言较少或较多时,适当地进行指导。最后要根据小组整体表现进行评价,强调小组的整体性。
(四)联系生活,培养学生自主复习意识
在新课改背景下,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物理,培养终身学习意识是学生观的基本要求。一方面,教师需要提升与物理相关的知识,包括数学、科技等,在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加强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另一方面,教师要注重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例如在航天领域,可以通过飞行器的速度变化,计算出所需要的外力做功,从而为飞行器贮备足球的燃料,确保足够的外力做功,使得飞行器的速度能够摆脱地球引力,进入太空。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回忆物理知识,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启发学生从生活现象中探究物理知识的应用,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也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
结束语
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时,首先要培养学生对于高中物理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再通过创新课堂模式,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技巧,最后通过将高中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物理,运用物理的自主学习意识。
参考文献
[1]蒙自禄.浅析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20(08):74+78.
[2]朱玉洪.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应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3):7.
[3]赵甜甜.中学物理探究式教学的实践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20(04):80-81.
[4]刘涛.有效开展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尝试[J].青海教育,2020(Z1):85.
[5]曹延春.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方法[J].学周刊,2020(04):65.
[6]张志平.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