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分析

发表时间:2020/5/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期   作者:马婉箐
[导读] 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影响我国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原因,具体地提出了一些提升小学教学课堂有效性的具体方法,这些方法在一定的程度上有利于提升我国小学的数学课堂效率的提升。
        【摘要】我国对于教育事业是十分重视的,对于教育事业也投入了很多的精力。但是我国仍有一些学校因为各方面的管理制度有所欠缺或者是一些其他方面的原因,导致学校教学过程中的效率比较低下。为了能够让学生们在未来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奠定好基础,小学数学老师在带领学生们学习的过程中,应该采用正确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效率。因此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影响我国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原因,具体地提出了一些提升小学教学课堂有效性的具体方法,这些方法在一定的程度上有利于提升我国小学的数学课堂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方法
        【正文】我国许多地方的小学数学教学都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只有在充分地了解出现问题的原因后,才能够针对这些问题找出办法及时解决,从而提高小学教学课堂有效性。目前小学数学课堂上出现学生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和教师讲解知识时术语化问题,从而教师通过丰富教学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并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等方面去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效率。
    一、影响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原因
        1.1小学生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
        因为学生在小学时期还处于一种比较爱玩的阶段,没有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受外界事物的影响,教室外的一点风吹草动都会牵动学生们的心,使注意力很难集中到课堂上。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为学生们讲解知识,还要时刻提醒注意力集中,紧跟老师的讲课节奏,因此在老师提醒学生们的过程中浪费了许多课堂时间。因此,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了课堂学习效率,老师在对教学方式改进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
        1.2老师讲解知识的时候术语化
        因为老师与学生是有很大的年龄差距的,站在老师的角度上分析问题,老师不了解学生对待自己学习的态度是怎样的。在为学生们讲解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会用自己认为比较通俗的语言来为学生们讲解,但是这些老师所认为的通俗语言对于学生而言理解起来可能是比较困难的。因为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对同学们讲的知识不够通俗,这就导致学生们理解起来很困难,这也就对学生后续的学习产生了影响,这样严重的影响了课堂效率,以至于在未来影响小学生数学学习成绩。
        比如说,学生们在学习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的小学数学教材时,会学到《分数以及分数的加减》这一部分的内容。对于学生而言,《分数以及分数的加减》这一部分内容是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理解分数的意义以及“单位一”的意义,这就导致学生们在学习分数的加减的过程中很难灵活的掌握运算规律,在做分数加减的一些应用题的时候更是一筹莫展。老师在为学生们讲解这部分的内容的时候,简单为学生们讲解了分数的概念,然后就讲解分数的加减相关的运算规律。其实学生们是很难理解分数真正意义是什么的,老师在课堂上对这一部分的应用题进行讲解的时候,一味地为学生们强调单位一,但是其实学生们根本就不理解单位一到底指的是什么。因此老师在为学生们讲解这部分的内容的时候,应该以一种通俗的语言,或者是通过举一些具体的例子,一种具体的形式将单位一或者是分数表现出来。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在老师的讲解中逐渐体会到分数的意义。


        二、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的方法
        2.1 丰富教学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
        许多老师长期使用一种教学方式,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会让小学生们感觉到课堂枯燥无味,这就导致学生们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解知识的时候注意力很难集中。再加上小学生本身就自控能力较弱,如果老师不以一种新奇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那么小学数学课堂的课堂效率是很难提升的。为了能够改变这个学生在课上注意力难以集中的现象,老师可以通过一些其他的手段丰富教学方式,这对于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心的学生而言是十分有利的,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们的注意力,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的提高是有很大的积极作用的。
        比如说,学生们在学习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的数学教材中会学到《倍数》这一部分的内容。老师在带领学生们学习这一部分的时候,可以采用信息技术教学的方式,以多媒体做辅助为学生们讲解这一部分的内容。老师为学生们讲解完这一部分内容之后,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以动画的形式为学生们出几道例题,例如这些例题可以以小动物的口吻提出,小学生们对于这种教学方式会感觉到很新奇,有利于学生们更好地融入老师的课堂中来。老师为学生们讲解完例题以后,还可以组织学生们进行一个小竞赛,老师为学生们出倍数与因数的相关题型,鼓励学生们进行抢答,对于一些表现的比较好的学生,老师也可以给予他们一些小奖励。以这种抢答的形式对同学们提问,能够很好的在课堂内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在一些同学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就带动了其他同学投入到这个环节中来。最后抢答分数最高的学生,老师可以送出自己的小礼物。对于一些积极抢答,但是回答出现错误的同学,老师也应该及时的表扬这部分同学,这样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们的自信心,对于学生们以后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只有老师和学生能够互相配合,才能够提升课堂的有效性。
        2.2了解学生的问题并进行解决
        因为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都是不相同的,所以在不同的学生身上往往会呈现出不同的学习问题。老师只有了解每一个学生的问题,才能够在改进教学方式的时候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这就需要老师在课下的时候要拉近与学生们的距离,走进学生们的世界,老师也可以在课下的时候可以为学生们讲一些笑话,或者是一些比较有意思的故事,这样能够使学生们感到老师是很平易近人的,当学生有问题时,也会主动的去找老师解决,这样老师就能在学生和自己关系慢慢拉近的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因此拉近与学生的关系是可以帮助老师去了解每一个学生的问题的关键。或者是老师在课下的时候也可以找一些同学进行讨论,讨论自己的教学方式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学习生活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在学习这部分的内容的时候,有什么不太容易理解的地方……这样能够使老师很好的了解学生们的具体问题,对于一些比较普遍的问题老师可以在课堂上统一的进行讲解或者纠正。对于一些比较个别的问题,为了避免这个问题会误导其他的学生,老师可以在课下单独为该学生进行讲解。这样老师在课堂上为学生们讲解知识的时候,因为老师所讲的问题有很多,都是学生们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所以学生们能够更加专心地听老师进行讲解,这样在一定的程度上提升了课堂的效率。
   【结束语】为了能够更好地提升小学数学的课堂有效性,老师应该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新奇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这样有利于学生们很好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老师在对教材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对于一些比较难理解的知识,可以用通俗的语言或者以举例子的形式将相关知识具体化,这样更加便于学生们理解。只有真正的理解了老师所讲的内容,才能够更好的在课堂上与老师积极互动,有利于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的形成,这对于提升小学数学的课堂有效性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
   【参考文献】
[1]王旭.浅谈小学数学“思维训练式”概念教学模式构建[J].学周刊,2020(11):77-78.
[2]杨爽.大数据时代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策略研究[J].才智,2020(05):123-1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