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取样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 王荃

发表时间:2020/5/21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4期   作者:王荃
[导读] 摘要:现阶段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的具体开展效果显著,但与这相关的见证取样制度在执行中还是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本文重点分析见证取样制度在执行的过程中反映出的具体问题,明确相关问题出现的原因,制定出合理的改进策略,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的参考。
        普洱市思茅区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
        摘要:现阶段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的具体开展效果显著,但与这相关的见证取样制度在执行中还是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本文重点分析见证取样制度在执行的过程中反映出的具体问题,明确相关问题出现的原因,制定出合理的改进策略,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见证取样制度;执行问题;改进对策
        项目建设中往往涉及到见证取样工作的落实,为了保证相关工作的开展更加的顺利,应该积极的结合项目的建设全过程加以分析,同时了解项目建设中的相关细节。建筑材料是项目建设的基础,因此应该积极的重视质量检测环节,这将直接的影响到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同时关系到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1】。在具体落实相关工作的时候,由于施工方的不重视和监理方的忽视,导致材料检测工作无法达到较为理想的目标,直接的威胁到项目的建设全过程,甚至埋下了诸多的安全隐患,严重的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一、见证取样制度的执行情况
        见证取样制度针对于规范工程项目的材料检测工作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需要施工单位积极的重视相关工作的落实,采取合理化的方式,规范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因多种配套管理措施不当,使得执行不到位的问题频现【2】。综合当前见证取样制度的执行情况来看,部分见证人员未能落实取样旁站见证的工作,甚至还存在着代签名的情况。部分送检样品并不是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加以抽取,而是通过材料供应商提供,甚至还存在着所供材料不存在任何关联的假样品。某些施工现场的混凝土同条件养护试块未能到达合理的施压时间,以至于将其送往送检机构影响到具体的检验成果。
        二、见证取样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责任主体认识不足
        在工程质量检测工作中,相应的主体应该积极的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但是因模糊的观念,使得其他质量责任主体的作用得以忽略。见证取样制度主要是针对于相关的样品质量进行检测,只有各方承担起相应的职责,才能保证样品检测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现阶段,很多的主体并不能正确的理想此项制度,以至于无法在自身的职能范围内落实相应的工作,难以确保送检样品的真实性和代表性,即便是获取这样的数据,也无法对实际的工程质量状况做出合理化的判断【3】。
        (二)人员配置不合理
        在参与相关工作的时候,需要合理的配置见证人员,见证人员都是由监理单位的工程监理人员承担起相应的职责,但相关工作的落实情况不尽如人意,甚至存在着一人肩负多职的情况,使得人员配置无法达到既定的标准。某个工程项目配备一名到两名监理参与相关的工作,其在任务繁重的情况下还要参与检测取样,送检的旁站见证仅仅是其工作内容的组成部分,很多时候难以发挥出实际作用。随着工程规模的逐步增大,很多工程项目上的见证人员存在着严重不足的问题,还会出现某一建筑人员的证书复印件在多个工程项目中出现的情况,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反映出见证取样制度不合理。监理单位的监理费未能因参与相关的工作而得到有效提升,这也是导致监理单位对于相关工作的制度不予重视的原因。
        (三)部分工作人员素质较低
        国家强制实施监理制度以来,监理行业的入行门槛呈现出较低的趋势,伴随着监理企业的数量逐年增多,与之相关的淘汰制度却未能及时的构建。建设单位存在着低水平的运作模式,相应的竞争机制不够完善,导致监理在市场中缺乏主体地位,监理人员的实际收入水平较低,很难与高层次的专业人员竞争,导致相关职务流动性较大。参与见证取样的监理人员同样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体现出素质水平不高、综合素质不强等问题,无法真正的落实相应的见证人工作,以至于送检的材料质量不一致,反映出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4】。还存在着部分监理人员专业水平较低,因不熟悉相应的规范和标准,使得相关工作的开展成果不明显。
        (四)取样人员未接受培训与教育
        施工单位应该积极的重视见证取样工作的落实情况,同时关注群要人员的基本素质和综合技能。但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发现,很多的施工单位并未重视见证取样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将关注中心放置于经济效益的提升上,忽视了见证取样人员培训与教育的重要性,导致相关工作的开展并不顺利。


        三、见证取样制度的具体改进对策
        (一)政府主管部门需担负起相应职责
        为了确保见证取样工作制度的时效性充分彰显,政府主管部门应该积极的承担起相应的职责,针对于工程质量检测见证制度的落实情况加以分析,明确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展开较为合理的探讨,完善相应的制度与配套设施。各个地区还应该及时的分析该地区的具体情况,结合着具体的状况制定出符合当地有效的见证取样制度,明确检测比例、现场人员配置、建设主体责任等内容,确保相应的制度符合工程项目检测的具体需要,达到较为理想的目的【5】。
        (二)构建合理的人员管理制度
        为了确保相关的工作落实到位,需积极的优化相应的人员管理制度,针对于工作者做好科学的管理。对于质量检测见证人员的管理,应该结合工作项目的实际情况加以分析,构建起人员资格条件、岗位职责等具有文件化的基本要求。为了适当的规避送检中任何的问题,应该积极的督促见证人员强化自身的责任感,同时要求检测委托单上附有相关人员的印章和签字,以此视作相关人员履职的证明。
        (三)明确相关人员的能力和要求
        为了确保相关工作的落实成效更加明显,应该重点关注施工单位取样人员的能力和具体要求,为了确保检测样品的真实性和具有的代表性,需要针对于施工单位相关的取样人员,做好合理化的培训与教育,在对其进行有效指导的同时,让其树立起责任意识,可以在自身的能力与职责范围内,承担起见证取样的工作,保证相关行动的落实符合明确的规定。
        (四)主管部门需强化监督与管理
        主管部门应该积极的承担起监督与管理的职责,通过强化监督执法的基本力度,使得相关工作的开展更加规范【6】。工程质量监督部门需要及时的将工程现场见证取样送检制度的执行情况予以落实,明确监理以及施工等各个主体需要具备的台账和记录,明确各方履职的情况,针对于不符合取样规定的检测报告及时的撤销,强化各方主体执行见证取样送检制度行为的检查力度。针对违规行为,需要做好严肃的处理和制裁,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建设各方真正的关注,见证取样工作的严重性,严格的依照具体的制度落实相关的行动。
        结语
        通过本文的概述,明确了见证取样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了解见证取样制度的执行现状,分析了各方主体存在的不足之处,为了使其真正的发挥出实际的利用价值,需要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进一步优化相应的监督与管理,保证见证取样工作具体开展的成效更加明显。
        参考文献
        [1]李兆强.探究智能手机结合二维码唯一性标识在检测取样过程监管中的应用[J].低碳世界,2019,9(08):344-345.
        [2]徐卫萍.分析建筑材料见证取样送检工作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J].绿色环保建材,2018(11):20+23.
        [3].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 安徽省建筑工程质量第二监督监测站 芜湖分站[J].安徽建筑,2018,24(06):46.
        [4]朱少聪.浅谈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规范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建材与装饰,2018(01):155-156.
        [5].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关于广西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信息管理工作推进情况的通报[J].广西城镇建设,2017(12):130.
        [6].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样品唯一性标识实施细则的通知[J].广西城镇建设,2017(06):147-148.
        作者简介
        王荃,1987年生,女,汉族,云南省普洱市人,身份证号码:532701198711112444;中级工程师,本科,从事建设工程质量检测;通讯方式:邮编:665000,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茶苑路28号,普洱市思茅区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