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抗震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分析 李顺松

发表时间:2020/5/21   来源:《建筑模拟》2020年第3期   作者:李顺松
[导读] 人们逐渐提升了对钢结构的抗震要求,怎样对现有的钢结构抗震结构体系进行完善,然后结合钢结构的特点,对钢结构设计方法与构造进行改进,已逐渐成为如今工作的重点,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研究。鉴于当前现状,仍旧有很多问题存在于钢结构抗震设计中,所以,需要我们采用可行性的措施进行解决,切实实现钢结构抗震设计的经济性与科学性,推进钢结构技术不断进步。鉴于此,文章从钢结构抗震现存问题入手,并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议,旨在
        中钢石家庄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河北省石家庄市  050000
        摘要:现如今,社会经济日新月异飞速发展,也带动了我国建筑业的蓬勃繁荣,其不管是数量亦或是规模都得到了大幅度增加,所以人们逐渐提升了对钢结构的抗震要求,怎样对现有的钢结构抗震结构体系进行完善,然后结合钢结构的特点,对钢结构设计方法与构造进行改进,已逐渐成为如今工作的重点,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研究。鉴于当前现状,仍旧有很多问题存在于钢结构抗震设计中,所以,需要我们采用可行性的措施进行解决,切实实现钢结构抗震设计的经济性与科学性,推进钢结构技术不断进步。鉴于此,文章从钢结构抗震现存问题入手,并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议,旨在为相关相关业界人士提供有价值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钢结构抗震;问题;建议
       
        前言:钢结构在建筑工程建设中扮演着关键性的决策,尤其是最近一些年来我国不断发生地震地质灾害,所以进一步提升了对钢结构的应用价值,此类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十分良好,可有效地抵抗地震灾害,但无可置否的是钢结构抗震设计中依旧有一系列的不足与问题存在,其自身显著的特点和优势无法有效的发挥出来,并且若有严重情况时也会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存在,所以,有关技术和设计人员也仍要以此为中心开展持续进行研究,并应用切实可行的改善措施,进而最大程度确保其安全性。
        1钢结构的抗震优势
        钢结构和砌体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钢结构在抗震性能上具有明显优势。由于钢构件的强度高,在承受相同的荷载条件下,钢结构自重轻的优势越发显著。轻质高强的特点使得钢结构在地震发生时不会因为自重问题导致结构发生断裂。钢材也是接近均质和各向同性的材料,符合材料力学的基本假定,计算结果与实际受力较匹配。因此,钢材可以在一定的荷载范围内保持良好的弹塑性变形,不会因为偶然超载而发生脆性破坏。另外,良好的韧性也使钢结构在动力荷载作用下表现出其他结构不可比拟的适应性。钢结构通过弹性连接构成整体,可以抵抗大幅度的变形,充分消耗地震能量,属于良好的延性结构。
        2钢结构抗震现存的问题
        2.1构件易损坏
        钢桁架、钢柱、钢梁等共同组成了钢结构,而钢结构中的主要受力构建即为钢柱与钢梁,当有地震出现后,钢结构的主要受力构件非常易遭受损坏,具体体现在钢柱弯曲过度、柱端有过大的塑性变形、梁端发生一定的塑性变形等。而引发这部分问题的关键原因就是在地震力与倾覆力矩的作用之下,会有一定的拉应力存在柱的边缘,因在焊接时,钢柱的焊接位置在高温状态下会降低钢材的延展性能,若有很大的拉力存在柱的边缘时,就一导致构件薄弱部分出现相应的变形。
        2.2支撑遭受破坏
        整个结构的主要抗侧力构件即为钢结构的支撑,因地震作用多指的是水平地震作用,因此,如果有地震出现时,支撑将主要作为受力构件而开展工作。地震灾害中,在地震作用下,钢结构支撑体系的支撑杆件经常受到巨大的拉压作用,导致支撑体系缺乏平衡性,若情况严重则将会出现塑性屈服情况,并且若支撑体系严重被破坏,则会使钢结构的稳定性遭受严重的影响,进而产生断裂。
        2.3结构倒塌
        在建筑中经常应用的一类结构就是钢结构,在地震灾害中,建筑物的主要震害根源就是结构的倒塌。而建筑物倒塌的挂件原因即为钢材的平面外弯曲而导致平衡力丧失。在对钢结构进行设计时,若钢结构的纵横向垂直支撑有偏位发生,则将导致钢结构的刚度中心和质量中心有太大的距离,进而导致地震中钢结构易发生很大的扭转效应,从而使得钢柱发生超荷载情况,最终诱发建筑物出现倒塌。
        3钢结构抗震性能提升建议分析
        3.1优选利于建筑抗震的地基与场地
        在选择建筑场地时,需要最大程度避开对建筑不利的位置,优选对抗震有利的场地。一般而言,抗震危险地段基本指的是情况复杂的地区,并且经常由于地震能量的释放而出现崩塌、泥石流以及滑坡等二次灾害。

所以,在对高层抗震建设用地选择时,需要最大程度避免选择不利地段,为了减少地震对钢结构的破坏,应优选“平均剪切波速”较大的坚硬场地。
        3.2采用高延性设计方式
        钢结构建筑中,延性设计能够实现钢结构工程的抗震性能的有效提升。钢结构建筑面临地震灾害时,由于地震作用会使钢结构建筑在很短时间内遭受到巨大的应力作用,并且这部分应力会出现很大的能量,若在极短时间内全部爆发,则会使钢结构建筑遭受严重的破坏。根据物理学知识,我们可以发现,如果能有效地延长力对结构的作用时间,将在单位时间内减小钢结构建筑的应力作用,从而有效地防止钢结构建筑受到地震的破坏。当前时期,超延性设计方法被广泛的应用在很多钢结构建筑中,进而使结构在遇到地震灾害时更易出现变形,最终达到所要求的地震目标。
        3.3建筑各部分抗震性的合理规划
        现如今,我国高层建筑施工中,其建筑整体通常是有很多不同部分构成的,所以将这些组成部分的衔接工作做好十分关键。所以,应纵观建筑全局,统筹规划各部分间的承载力。如果发生地震,则建筑会按照一定的顺序被破坏,进而能够显著提升建筑整体的承载力,进而可以有效控制建筑遭受的地震破坏和影响,进而可以争取到足够的时间去疏散人群。
        3.4建立多道抗震防线
        在钢结构建筑设计的始终都应设计多道抗震放线,如果建筑物在地震荷载作用下,较大的抗推刚度结构可使当前的变形要求得到充分满足,进而通过冗余构件的屈服、弹塑性变形,将地震能量进行最大程度的消耗;如果碰到更强烈的地震,就会使建筑物面临着更多的承载力,为了吸收、耗散地震能量,采用了赘余杆件的破坏与退出,以保证从一个稳定系统向另一个稳定系统的过渡。
        3.5实现强柱弱梁
        强柱弱梁即需要有效提升建筑中的钢结构的钢柱抗弯力,并组成钢结构框架,当碰到地震灾害时,那么建筑物端部将会提前发生塑性铰情况,从而到达塑性转动,最大程度降低钢结构震害。在对钢结构的抗震进行设计时,需要对钢结构节点的应力集中现象进行缩减,并优化钢结构每个节点,进而实现节点施工质量的改善。与此同时,想要达到最大程度的塑性转动,确保钢结构拥有足够的稳定性,则需要利用塑性实现钢结构耗能的提升,进而最终实现建筑物抗震能力的增加。
        结束语:
        总体而言,因地震灾害会带来巨大的危害,所以,人们逐渐重视起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在对建筑工程开展设计时,也提升了对抗震性的要求。并且在建筑工程中对钢结构的应用越发的广泛,为了保证钢结构建筑可以拥有最佳的抗震性,则需要全面综合分析钢结构体系,并对钢结构建筑抗震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充分掌握,只有这样,才可有效的制定出利于钢结构抗震性提升的措施。对于钢结构而言,有相对短的建设周期,且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材料会被二次回收利用,且也有较轻的自重力。又因钢结构的延展性与变形性好,所以,当发生地震灾害时,可以对地震作用进行更多的吸引,并可最大程度降低地震所带来的冲击,进而保证不破坏建筑结构的整体性,实现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保证。
        参考文献:
        [1]石磊.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的抗震设计及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7(36):79-80.
        [2]殷祥.钢结构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7(4):105-106.
        [3]黄永胜,黄敦坚,张岩.钢结构的抗震方法浅谈[J].江西建材,2016,06:52-53.
        [4]钱庆,张晓飞.钢结构抗震设计需要考虑的一些问题[J].建材世界,2012,04:97-100.
        [5]陈良.高层钢结构抗风抗震设计的若干问题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6,44:65-66.
        [6]刘家喜.高层钢结构抗风抗震设计的若干问题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6,19:109-110.
        [7]刘学春,徐阿新,倪真等.模块化装配式钢结构梁柱节点极限承载力分析与抗震性能研究[J].工业建筑,2014,(8):23-26,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