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23118119920829XXXX;哈尔滨市南岗区农业农村局 150001
摘要:步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十分迅速,水利水电工程不断扩大建设规模。在国家经济和科学技术力量壮大的当下,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也逐渐得到更好的发展和完善,本文主要在结合实际施工情形的基础之上,就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方法的具体应用内容进行相应的探究描述,以期提升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高效建设。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
引言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的条件,电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能源,因此,水利水电工程在生活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实际生活中与日俱增的经济发展速度与农业生产水平也直接地证明了水利水电工程的重要性。在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建设中,基础处理施工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其竣工质量好坏的关键影响因素,因此,本文阐述了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的主要特征,从不同的几个方面浅淡分析了影响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的技术因素,力求为我国水利水电研究献出一份微薄之力。
1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的特点
相较于普通的工程项目,水利水电工程不仅涉及面极广,且工程量也十分巨大,加之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使得工程对技术方面的要求也相对较高。不仅如此,因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施工现场,诸如地质、岩层及土质等诸多因素均将对施工质量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故在具体的施工之前,需要全面了解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施工环境,避免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施工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其中,针对不同的条件需要采取不同的施工技术,以此来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施工质量。
2浅析影响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的相关因素
2.1地基稳定性
地基稳定性对对工程的质量有重要的影响,地基稳定是保证水利水电工程安全和耐久性的重要技术手段。在基础施工时应当对地基稳定性进行处理,降低施工的风险因素,减少施工中的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体质量水平,满足水利水电工程投入使用的需求。
2.2地基渗漏
在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实际施工过程中若发生地基渗漏现象,便会对地基形成损害,进而产生安全事故,影响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必须顶起检查地基,避免出现渗漏现象。
2.3基础沉降
水利水电工程处理关键在于保证各种环境可以进行水利水电工程,防止特殊环境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造成的影响。尤其对于一些偏远地区且施工环境复杂的情况。基础沉降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遇到的主要风险。地基沉降主要是由于地质条件复杂而造成的。因此必须采用有效的方法对地基条件进行改良,减少地基的可变性因素。当前主要采用一系列的技术手段进行控制,避免沉降现象造成的质量下降,消除对工程极大的质量威胁因素,达到提高施工有效性目标。
3基础处理施工技术方法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
3.1预应力管桩技术及应用
预应力管桩技术是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中的一项常用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具有重要作用。现阶段,预应力管桩技术包含两种施工方法,先张法与后张法,下面就这两种施工处理方法做具体分析。
首先,先张法是在进行基础处理施工时,首先给相关构件施加一定的应力,促进构件使用性能的提升,之后再将其应用到具体部位,达到稳固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的施工目的。后张法是指在施工过程中,等相关施工构件强度达到80%后再添加相关应力以达到提升构件强度的目的。先张法与后张法虽都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但仍存在一些差异,在实际施工时,需结合具体施工特点、技术应用部位合理使用,方可确保施工质量与施工效率。
此外,在应用预应力管桩技术进行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时,首先需要做好施工部位的沉降处理。目前,常用的沉降处理方法有静压法、锤击法等。锤击法主要是通过桩锤的冲击力克制桩体阻力,以此完成沉降处理。在应用锤击法进行沉降处理时,施工人员需提前做好施工勘察工作,在详细勘察的基础上确定打桩施工顺序以及桩体密集度,从而提高沉桩成效。与锤击法相比,静压法更适应应用于软土地质的沉桩处理中,在应用静压法施工时,施工人员同样需要做好地质勘察工作,掌握地基的基本承载能力去,确认地基基本承载能力满足静压法施工要求后再行施工。
3.2锚固技术的应用
所谓的锚固技术,是指将一种新型受拉杆件的一端固定在边坡或地基的岩层或土层中。这种新型受拉杆件的固定端称为锚固端(或锚固段),它的另一端与工程建筑物联结,可以承受由于土压力、水压力或风力所施加于建筑物的推力,进而利用地层的锚固力以维持建筑物的稳定性,为工程基础施工水平的提升提供技术支持。因此,水利水利工程中进行基础处理施工作业时,应根据现场情况及施工要求等,重视对抗滑桩、锚洞、喷锚支护及预应力加固这些不同形式的锚固结构选择及使用,为良好基础结构的形成提供技术保障,丰富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中所需的技术手段。同时,应在了解锚固技术功能特性的基础上,将切实有效的基础处理施工作业计划实施到位,满足水利水电工程后续施工作业高效开展的要求,且需要控制好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的应用过程,确保最终得到的工程基础结构具有良好的使用功能。
3.3高压喷射灌浆技术的应用
就水利水电工程而言,最常用的防渗手段当属高压喷射灌浆技术,该技术的应用机理是借助如液态水、浆液一类的高速水流来切割地层结构,而后将事先预调好的泥浆同样以压力喷射的方式关注到前期切割留下的缝隙中,以促使泥浆与土层的充分混合。当混合了泥浆与土层的地层完全凝固后,地层整体的坚固整体便会得到极大提升。不仅如此,因泥浆在实际运用前经历了高压压缩的处理工序,切实保证了材质的物理性能,这样能够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避免水利水电工程的内部机构受到损坏。即便水泥在受到较为强力的外部冲击时,还可形成结构体来进一步强化保护力度,这样不但能够保证良好的放射效果,而且还能够提升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
3.4振冲处理技术
振捉处理技术是对水利水电工程基础部门淤泥等进行清理的重要手段,采用振冲处理技术可以有效的防止河流底部泥土或者含水量较大的土质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影响。振冲处理技术主要采用振冲器进行施工,进而起到保证土壤密实性的效果,可以对时疏松的土壤起到压实的作用。振冲处理技术施工主要采用电动振冲器,应当在施工前根据地域实地情况采用有效载荷实验,这样才能控制工程质量,达到有效计量数据参数,提高施工有效性和科学性。
3.5施工导流及围堰技术
由于水利水电工程体量巨大,整个施工过程需要耗费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为了避免周边水域对施工过程造成不利影响,需要采用围堰围护基坑的方法,对周边的河水进行导流,使其绕过施工区域。在具体施工过程中,为了确保施工任务的顺利完成,在施工前期需要对施工区域的气候、地势地形、空气湿度和环境温度等方面进行全面了解,以此来明确施工区域的枯水季节,从而找到适合的施工时间,这不仅对施工质量具有深远影响,还与工程建设成本密切相关。例如在枯水季节进行施工,则可以大幅降低围堰围护的施工规模,从而节省大量的费用支出;此外,工作人员需要依据河体的流速进行围堰设计,再决定采用何种方法进行导流施工,确保围堰建设的顺利完成。
结语
随着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数量及规模的大幅提升,愈加凸显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重要性。因为基础部分的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体质量、使用寿命以及运行过程中安全可靠性。因此,施工单位必须针对各项施工技术进行专业细致的研究,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为我国水利水电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靳翔,李继珍,普忠波.水利水电工程地基基础处理施工探讨[J].工程技术研究,2019,4(4):112-113.
[2]刘涛.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研究[J].河南建材,2019(1):278-279.
[3]马东.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47):281-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