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盛湖建设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1701
摘要:本文以房屋建筑作为研究主题,选取与其结构安全、质量安全密切关联的地基工程为研究对象,在具体讨论中,主要从软土地基的技术处理角度,先对房屋建筑地基工程的一般特征与作用进行说明,然后从技术分类的角度对不同类型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展开讨论。
关键词:房屋建筑;地基工程;软土地基;技术处理
我国从2003年开始大力发展房地产行业,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在房屋建筑数量与规模方面,已经转型到了新的发展阶段。就当前的房屋建筑工程项目发展状况观察,基本以高层为主;同时,在房屋建筑质量标准方面,则以品质化要求居于首位。因此,对于房屋建筑地基工程的技术要求也日益增加。特别是填海的一些地区,一般建筑前都需要进行勘测,然后进行软基处理,否则存在很大的风险和后患。在施工中经常碰到的情况多数不是软土地基,因为如果有软土地基一般情况在设计时应该根据地质资料,提出处理方法,下面就结合这种技术需求,对软土地基的技术处理问题进行说明。
1、房屋建筑地基工程特征与作用概述
1.1特征说明
在现阶段,房屋建筑地基工程的主要特点,集中体现在地基处理方面。从当前经验总结,地基工程要求实践中,关注地基处理的问题突发性,发生突发性地基问题的原因来自多个方面,包括质量安全隐患、意外事件、工程寿命、环境影响等。另一方面,房屋建筑地基工程中的地基处理还表现了它的施工困难性特征;这是由于地基本身固有的结构属性所决定。与之前两个特征相比,地基处理也表现出了问题的反复性特征;如未能在根本上进行地基处理,即使裂缝修补后,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反复发生裂缝现象。归纳起来讲,房屋建筑地基工程中的地基处理特征主要以突发性、困难性、反复性为主。
1.2作用概述
房屋建筑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旨在解决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具体而言,它能够在剪切能力方面,借助地基处理而进行功能优化;同时,地基工程中针对不同的地质水文条件、不同的环境影响因素,若采用对应的地基处理技术,可以使地基的抗压性能得到明显提升,尤其是可以解决容易发生的地层沉降问题。另外,透水性能的改善,也可以进一步避免地下水流动,可能造成的地基问题。从区域关联的角度分析,房屋建筑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能够更好的为相邻区域提供安全屏障,降低风险发生时的非可控因素等。简单讲,房屋建筑地基处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提高抗剪强度、缓解地基压缩、增加地基土层动力特征等方面。总之,地基工程是确保房屋建筑安全质量的基础,做好地基工程的地基处理,能够为其建筑品质保驾护航。
2、软土地基技术与处理要点
为了在主题讨论中,满足清晰而具体论述的基本诉求,下面以软土地基技术作为具体例证,从软土地基技术分类的角度与技术处理要点的角度,分别展开具体说明。
2.1软土地基技术类型
软土地基固有的特点决定了在地基处理技术方面,或选择单一技术、或实施联合技术。因此,在这种条件下,软土地基技术也通常依据其使用特性被划分为单一型技术与联合型技术。分述如下:
从单一类型分析,它主要包括了注浆地基处理技术、深层密实地基处理技术、旋喷注浆地基处理技术、振动沉管地基处理技术等。比如,以注浆地基处理技术为例,在软土地基处理中,通常需要进行灌浆为进一步的地基处理创奠基条件。结合工作经验分析,在实际施工中,通常可以选择硅酸钠混合溶剂,浆液加工处理之后,通过灌注法将其注入软土地基中,待其硬化之后,就可以提高地基的硬度,增加其在负荷方面的承载力。再如,水泥浆液的应用,就能够借助原料与水的合理匹配,使水泥性能得到优化,当其注入地基之后,性能大幅度提升,就可以在地基的强度系数方面有所改善,进一步为结构的稳定性提供保障。
从联合型分析,包括碎石桩强夯联合地基处理技术、旋喷注浆联合强夯地基处理技术等。
以碎石桩强夯联合地基处理技术为例,软土地基本身结构稳定性不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采用联合方法进行处理。一方面,要求对软土层的前期处理,进行填土层处理,一般采用碎石桩进行填层处理,其作用旨在解决排水,达到固结排水与密实度压紧的作用。另一方面,为了使软土地基满足强度标准,需要通过夯实技术进行强夯处理,从而增强地基稳定性能。需要注意的是,在强夯时,应该对碎石桩有一个点位精准定位,预防夯实冲击力之下,对碎石桩进行破坏,确保软土地基处理的有效性。
2.2技术处理要点分析
软土地基技术处理牵涉面广、技术要求高、施工质量控制严,因而要注重其中的技术处理要点,提高其处理质量。具体如下:
首先,在地基夯实阶段,应该先对软土地基中的影响因素,包括地下水、地质构成、承载负荷等,进行一个全要素分析,这样,能够为地基夯实做好前期准备。比如,对于软土地基中的地下水处理,可以采用排水方法,或利用排水沟渠的开挖进行处理,或采用水泵抽取法进行排水。当地下水排完后,就可以从地质构成方面,分析其组成要素,从而选择与之相应的填土层材料。比如,采用石灰石进行表面土层填补,然后利用碎石填充,或采用砂石铺设,再进行夯实处理等。以强夯为例,通常的软土地基处理中,要求加固地区的范围增加1/2,并控制在3.5m范围以内。另一方面,夯实处理的位置点应该以正常范围要求的基本标准,对其进行有效控制,一般以50mm范围以内为宜。另外,在夯击点的夯实频率方面,可以选择5次以上,10次以下,确保其单位夯击点不因为夯实施工的形变问题与震颤问题而产生土层破坏等风险。
其次,在灰土挤密方面,应该注重土层处理的适用性,如西北的黄土层,大多因其属性采用夯实法即可解决大部分问题;但遇到地质条件复杂的条件下,如东南方的水文因素影响较大,而在灰土挤密处理中,应该采用轴线、桩体位置的科学安排,提升打孔定桩的合理性,从而提升其致密性能。
另外,在软土地基处理中,使用真空预压技术进行处理,先要对其原理进行分析,明确真空预压技术应用中,重点是利用外界气压高于软土层内气压的基本特点,选择与其压力需求相关联的抽气装置。在具体操作中,应该注重预处理阶段的装置设置,如密封薄膜内空气的处理,应该满足真空状态的基本要求;同时,在预压技术应用时,应该密切观察抽气时土体的结块速度,以即时调整操作。尤其是在不同水位条件下,应该注重该技术应用的水位条件,以地下水位较高区居多,从而实施一些对应的措施,满足堆载应力的基本标准,这样,就可以有效提高软土地基的渗透性不强的问题。另外,应该加强碎石夯实方面的致密度,比如,振动设备操作时,需要匹配性的增加高压水流冲击,造成一些孔洞。为了解决此类问题,可以借助孔洞填充硬碎石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填充前应该对其孔内进行杂物清理。
3.软土地基的常用方法分析
常用方法有:地基状况土质、砂性土,仅对那种可能发生液化的砂性土采用挤实砂桩法或振动压实法进行改善;在软土层浅而薄的情况下,常用简单的表层处理法。关于地面性质,地面等级越高,平整度越重要,越需要采取有效的沉降处理措施;同时注意施工条件及周围环境,不同的施工条件选用的处理方法不同。
结束语
在我国向现代化转型发展的新时期,影响房屋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因素正在不断增多。其中,牵涉到了城市规划、生态环保、技术风格等各个方面,因而为了满足已经增多的功能需求,就需要在地基工程方面,加大安全质量控制。建议结合当前地基技术处理经验,对不同类型的地基处理技术进行分类研究,并采用系统与控制理论的思维方法,从管理效率提升角度,对其技术性质的施工应用与管理性质的施工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冯星火.房屋建筑工程主体结构工程质量管理[J].价值工程,2020,39(6):109-110.
[2]孔青树.建筑工程施工房屋建筑管理及创新[J].建材与装饰,2020,11(5):162-163.
[3]唐俊凯.建筑工程施工房屋建筑管理及创新[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3(36):3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