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交通运输厅高速公路洛阳管理处 河南省洛阳市 471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高速公路数量逐渐增多。高速公路路面承载的交通流量不断增加,这对高速公路承受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能更好地提升道路交通的承受能力,需要通过对高速公路路面综合性能进行分析,依照分析结果对路面采取合理的养护技术。
关键词:高速公路;路面养护;施工技术
引言
人们在享受高速公路带来的高效和便利时,也给高速公路带来了一定的损伤。引起高速公路路面病害的原因有自然因素、人为因素以及高速公路本身的病害,其中最常见的是人为和自然因素。随着道路使用年限的不断增长,重车负载会缩短高速公路的寿命,对此,需要从多方面进行研究探讨。
1高速公路养护的重要性
首先,高速公路养护施工可以大大提升公路的运行效果与服务水平,使得交通运行环境更具安全性。其次,高速公路养护施工可以有效预防发生严重的交通事故,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再次,高速公路养护有助于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提供舒适的行车体验。总之,公路养护关系到人们的正常安全出行,因此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2高速公路路面养护施工技术探讨
2.1治理沥青路面松散的有效措施
在对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松散病害进行处治时,施工人员应根据病害的实际清孔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如果松散病害主要为嵌缝填料散失所造成的,施工人员应选择相应的填充料重新进行填充处理,并要将充填部分整平。在填充施工时应注意控制作业温度。对沥青路面麻面病害进行治理时,施工人员可以首先用嵌缝料铺设于病害区域,且其高度应比路面其他部分略高,然后通过碾压方式来提高路面与填料的结合度,并使修补区域高度与路面其他位置保持一致。如果路面松散病害是由于酸性材料和沥青无法紧密结合所造成的,则应将病害区域全部清除,然后重新进行路面的铺设施工。
2.2微表处技术
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大量大中型运货车辆出现在高速公路上,这给国家和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利润,但同时也给高速公路路面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坏,进而需要对路面维修养护。19世纪70年代在稀浆封层的基础上提出了微表处技术,它是一种新型的沥青路面养护技术,将材料(包含水、乳化沥青、填充物等)按照预设的比例配备后搅拌,然后均匀铺在路面上,这样对路面形成了一层保护膜,增加了路面的抗防滑和耐磨性。一般地,路面养护主要包括目标养护和主动护养。目标养护是指当路面出现损坏,如路面发生沉降、不平整、开裂磨损等一些现象,根据造成这些路面损坏的原因和情况进行分析和调查,找到对路面进行维修养护的方法和措施。它是根据损坏路面的实际结构情况,在沥青层进行翻挖修补,此时要时刻注意该路段的路基情况。对于路基牢固的,可直接使用微表处技术修补沥青的上层;对于路基不牢固的,就需要整体维修路基和路面。主动护养是指在路面未发现损坏的情况下主动地对路面做日常养护。这种路面养护措施,在保护路面的同时又能及时维修路面上那些损坏程度很小的地方,大大增加了路面的使用时间。相较于了稀浆混合技术,利用微表处技术主动护养路面时具有三个特点:(1)微表处技术可以科学合理设置路面的厚度和表层纹路,提高了路面的防水和防滑能力,避免了路面受水侵蚀。(2)微表处技术选用的材料特别严格,其砂含量必须大于65%,明显高于稀浆混合技术45%的要求,提高了路面的耐用性能。(3)微表处技术所用的稀浆混合材料流动渗透性能好,可以用于路面填充。
2.3排水系统预防性养护技术
基于该技术,可有效排出路面积水,缓解积水对路面的不良影响,避免路基遭到侵害。
由于夏季雨水较多,因此需要加大养护频率,高度重视因暴雨而引发的泥土堵塞问题,创设良好的路面排水条件,可在第一时间将积水排出。而进入到秋季后,虽然雨水随之减少,但落叶会大量堆积,直接堵塞下水管道,若出现降雨天气也会产生大量积水,因此养护人员需及时清理落叶,为排水系统的稳定运行创设良好环境。在养护过程中应注重如下几点内容:确保排水渠时刻处于畅通状态,定期疏通排水渠,将其中的杂物清理干净,确保排水效果;针对排水渠的运行情况,创建相适应的检查与修复计划,不可出现修复不及时的现象,否则会加剧排水渠的内部损坏,严重时直接对整个排水系统造成影响。充分考虑排水设施的基本运行特点,灵活应用预防性公路养护技术,具体需注重如下2点内容:(1)增强高速公路的排水性能,最大程度控制雨水带来的不良影响;(2)部分标段的路基结构较为复杂,在养护作业时需将排水系统的各项数据完整记录,针对所得数据展开分析,从中发掘隐藏问题,为之制订对策,在事前将问题解决。
2.4车辙和推移的防治
(1)最主要的是选择合适并达标的材料进行施工。根据目前高速公路路面病害修复施工技术的发展,通常在车辙和推移病害问题治理的层面选用表面粗糙、嵌挤功能好的材料,还有含蜡量比较低的沥青作为主要的施工材料。(2)除了材料的选择,在人为防护层面,高速公路管理机构可以限制在温度偏高天气时高速公路上车辆的行驶数量、通过车辆的载重情况,通过强制管理,最大限度地对高速公路路面进行保护。(3)修复车辙时,采用小型铣刨机械的4cm处,宽为整个车道的宽度,然后进行病害路面的重新铺筑,达到路面平整的目的。在沥青路面发生不稳定层时,要将病害路面拉毛后再重新进行路面的铺设。利用骨架严密的材料配合沥青混合材料铺设高速公路路面,可以提高路面高温下的稳定性,进一步减少车辙和推移等病害的产生。
2.5快速修补工艺
传统的高速公路养护施工从开挖到填补需要经过一个较长的时期,工作效率较低,所用材料自身凝固时间也影响着施工效率。高速公路经长时间运营后会产生诸多病害,而高速公路车流量较大,一旦路面出现病害就可能导致交通安全难以保障,甚至引发严重的交通事故。快速修补技术可以更好地用于解决和处理高速公路病害问题,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新技术。该技术首先在美国使用,它将无氮促硬剂用于高速公路填补施工,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且在沥青材料铺设完成3d后即可开放交通,因而对交通影响较小,能够满足交通运行的需要。我国近年来也在加强研究快速修补施工工艺,主要利用快速凝结材料来提升施工效率,确保交通正常运行,目前已经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2.6治理沥青路面泛油的有效措施
在对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泛油病害进行治理时,如果泛油较为轻微,施工人员可以将适量砂粒撒在泛油区域内然后通过压力机等设备进行碾压。砂粒的直径应控制在3~5 mm之间。如果泛油问题比较严重时,施工人员则应选择温度较高的时段,用5~10 mm左右直径的适量碎石撒在病害区域,通过压路机等设备进行初压,之后再将直径在3~5 mm之间的适量碎石撒在修补区域上,并进行二次碾压,以提高路面结构的稳定性。如果沥青路面含油量较高且已经有软层形成时,施工人员则应挖除全部软层,然后重新进行面层的铺设;此外也可以将粒径在10~15 mm之间的碎石撒在软层上,然后利用压力机等设备将其强行压入,之后再将5~10 mm粒径的适量碎石分次撒在面层上,并通过行车碾压方式进行处理,以达到病害治理的目的。
结语
随着经济发展,居民收入增长,道路交通的压力也在不断增长,为了能延长公路使用寿命,必要的养护措施不可或缺,而通过对各项指数的统计与分析,可以确定具体的道路养护方式,从而延长公路使用寿命,保证公路在建设与养护并重的情况下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郭继方.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维修研究[J].交通世界,2018(Z1):34-35.
[2]杨哲.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施工要点研究[J].四川水泥,2018(08):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