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45212619860528XXXX
摘要: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快速推进,城市人口与日俱增,人们生活在城市高楼林立的环境中,被钢筋水泥构成的基础设施建设所包围,严重影响生活环境质量。因此,加快风景园林工程的建设,这不仅有利于促进现代城市的生态化发展,而且能够为快节奏生活的人们提供与大自然接触的机会,使人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够放松精神和陶冶情操。优美的风景园林工程离不开园林和自然景观的精心设计,而在实际风景园林设计中,更需要对植物进行合理配置和规划,在提升风景园林品质的基础上,进一步为城市生态化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笔者根据邕江综合整治和开发利用工程PPP项目C标绿化工程这一成功案例,总结沿江风景园林设计中风貌定位和种植原则,并对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与规划方法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风景园林;植物配置;设计;规划
引言
对于风景园林设计来说,植物品种的选择和配置非常重要,植物是风景园林设计的主体,园林植物主要是用来美化环境和观赏的,它的种类主要是树木、花卉等,在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要提高植物的观赏性,还要做好植物品种之间的选择与配置。城市中的生态园林可以美化环境,净化空气,还可以减小噪音,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品种的选择和配置可以有效促进植物的健康发展,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环境。
1工程概况
邕江综合整治和开发利用工程PPP项目C标绿化工程位于南宁市青秀区仙葫组团邕江下游北岸,西与青秀山风景区相连,西起蒲庙大桥东至邕宁枢纽,背负组团腹地,南与龟山隔邕江相望。基地沿河岸线长约10.6km,最窄处12m,最宽处220m,设计面积约58.5万平方米,绿地面积约45.8万平方米,绿地率78.37%。
2沿江风景园林设计中风貌定位及植物种植原则
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第一目的是提供观赏,第二个目的是美化、保护生态环境。城市生态园林观赏不仅要遵循美学的原则,而且还要考虑城市环境是否适合植物的生长,在选择植物品种过程中,要考虑植物的生长温度、土壤、颜色、美观程度等,意境美是最吸引人们的眼球。因此根据风景园林所处的位置及与周边环境谐调搭配情况,进行风貌定位和植物种植原则的选择显得特别重要。
本工程处于邕江下游北岸、沿江布置,与青秀山风景区相连,风貌定位为诗画绿野、田园浅丘,营造杉林浓郁映衬出黄花缤纷的景观形态,现状此段均未开发建设,设计对现有树种予以保留,注重现有树种的搭配,局部用杉林增加背景林厚度,结合点缀黄色系乔灌地被及芦苇等水生植物,未开发区域根据本段绿化定位种植基调树种。本段的景观色彩应体现绿意盎然的绿城形象,反映生态田园的自然生态形象,另以黄色、黄橙色为点缀色。利用现状植被,结合浅丘地形,运用层次化植被种植打造生态绿色、天人合一的景象,城景相融形成具有特殊杉林的田园风光,整体保证植物简洁大气的效果,设置纯林化组团,片状栽植和孤植乔木,保证植栽的层次感和景观视廊的通透感。
植物种植原则:(1)尊重现状原则:根据绿地范围内的水系、土壤和区域功能特征,合理确定结构和分区,将人工生态景观与原地形景观有机结合,并按照树木种植、生长、养护管理所需的条件,对现状进行适当的地形整理。(2)适地适树原则:树种规划上根据上位规划选择能够适应南宁生态条件的树木,以乡土树种为主,兼顾多样性的需要,种植能够适应本地生长条件的外来植物,最大程度减少树木养护成本。(3)功能化原则:综合考虑绿地的生态功能、文化功能、场地特性、科学合理的规划植物群落,充分展示生态理念和自然生态观。(4)景观多样性原则:在功能分区、结构布局、生境类型、群落组合等方面塑造多样性的景观空间,规划设计以人为本,设计体现“绿野”的趣味、“田园”的简洁,设计滨江植物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3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与规划方法
3.1整体配置方法
在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将建筑、水景及石头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并与植物合理进行组合搭配,确保布局的系统性。在具体针对各种空间配置植物时,由于相较于花草,乔木和灌木绿化面积较大,因此在植物配置时可以以乔木和灌木为中心,合理把控苗木的大小,在路面两侧进行整齐栽种。具体要根据建设场地的实际情况来选择苗木品种,一般可以选择一种苗木或是多种苗木,有效的提高景观的观赏性。在花草空间配置时,需要更好的突出生动性和灵动性,具体要借助于花朵强烈的色彩,将不同花色和不同形状的植物合理进行搭配,确保达到较好的装饰效果。
搭配绿草空间时,要避免视觉上的繁杂,突出绿草的生机,通过合理将绿草与鲜花进行搭配,打造一个更具美观性的园林景观,达到较好的美化效果。
3.2层次搭配方法
园林设计和规划工作是非常复杂的,需要相关技术过硬的人进行设计,例如,植物的选择,植物颜色与城市的特点是否搭配,植物四季的变化等等,由于植物的不同产生的效果也是不同的,不同季节的变化,植物的变化也不不同的,给人们呈现了不同的风景。此外,在进行园林植物规划时还要考虑大自然的规律,自然现象是不可改变的,需要根据不同季节选择不同的植物品种,例如,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春暖花开的季节,经过一整个冬季,迎来了烂漫的春季;夏季的到来为人们又呈现出了不同的景色,夏天的荷花将大面积盛开;经过了炎热的夏季,迎来了秋高气爽的秋季,秋天的落叶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秋季过后,迎来了白雪皑皑的冬季,不同的季节给游园人带来了不同的感受。所以,在进行植物种植时需要根据节气的变化,选择最适合的植物。
3.3美学艺术方法
风景园林的设计是为了能够带给人们美的享受,因此在具体设计过程中,需要运用美学艺术设计方法。设计人员需要针对不同植物配置进行分析,重视不同植物配置时颜色的合理搭配,带给人视觉上的协调性,并能够进一步对景观的观赏价值进行深入挖掘。在具体设计时,要带给人视觉上冲击的同时,还要重视静态和动态的平衡,具体可以在道路两侧栽种能够提升层次感的植物,对于较为空旷的区域,适宜栽种松树或是柳树。在运用美学艺术方法时,还需要充分的考虑植物的动态性,基于植物生长习性在四季中的不同变化来合理布局和搭配,这样园林景观能够在不同季节带给人不同的美景。而且通过园林植物颜色的渐变,再搭配一些常绿植物,更好的展现出植物配置和规划中的和谐性。
3.4本工程植物配置规划设计
3.4.1植物选择
(1)乔木配置:基调树种50%(主要有落羽杉、池杉、湿地松、水松);骨干树种29%(黄花风铃木、金合欢、黄槐、铁刀木、腊肠树);一般树种21%(香樟、秋枫)。
(2)灌木地被配置:灌木选择有双英槐、三角梅、软枝黄蝉、紫花马缨丹、小叶龙船花等为主,点缀些大花栀子、非洲茉莉、巴西野牡丹,坡岸则增加些满地黄金、红花酢浆草等地被,营造出现代而富有野趣的植物景观。
(3)消落带植物:耐淹能力是选择消落区植物的基本条件,不管是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都必须具有长期(半年以上)的耐淹能力,如果某种植物没有较长期的耐淹能力就不能作为选择对象。本设计选择的植物是经过较长时间试验所得的耐淹能力很强的种类,其中草本植物占90%,灌木和小乔木占10%,消落区不同高程区域的水淹深度和水淹时间不一样,高程越低,水淹深度越深、时间越长,高程越高的区域则与之相反。
3.4.2淹没区植物选择
在25年一遇洪水位范围内以易于管理、易于恢复、易于清理的景观绿化形式为主;5年一遇洪水位以下范围不种植高杆植物。
3.4.3绿道遮阴
由于本段绿道大部分是借用水利工程骂道进行设计,在用地富裕的地方增加乔木的种植起到遮阴的效果。
4结束语
在城市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以植物配置规划作为主要的设计内容。这就需要在实际设计工作中,要基于多角度和全方面来综合进行考虑,具体还要结合地域特色和地理环境等要素,实现植物的优化配置和科学规划,全面提高植物配置的质量,进一步优化风景园林的设计,确保风景园林整体品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
[2]伍嘉移.关于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与规划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3):1242
[3]周林杰.园林、景观与中国风景园林设计的未来[J].现代园艺,2017(04):119.
[4]赵世伟,张佐双.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与营造[M].北京:中国城市经济社会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