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读赏式教学策略的实施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5/2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月3期   作者: 王金莉
[导读] 小学语文读赏式教学是新课程改革下产生的一种符合学生主体性凸显教育理念的教学方式
        摘要:小学语文读赏式教学是新课程改革下产生的一种符合学生主体性凸显教育理念的教学方式,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赏析中,获得适合于自身的有效的阅读方法,增强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动机。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及时转变多教多讲才能出成绩的落后观念,采用读赏式教学来让学生自主进行阅读和赏析,从而促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获得显著提高,进而促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赏式教学;实施;策略;学趣
        读赏式教学,顾名思义是指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文本阅读和赏析,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一种教学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读赏式教学,有助于学生学习主体性的调动和凸显,更加注重学生的阅读感受的激发和保护,对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和赏析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地采用读赏式教学来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阅读和感悟的机会,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为今后的深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
        一、重视学趣激发,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学习兴趣是推动着学生学习脚步向前迈进的重要因素。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利用读赏式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文本阅读之前,必须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讲故事是小学生特别喜欢的一种教学形式。教师通过对故事内容娓娓道来,或让学生讲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能够将学生的真情实感调动起来,让学生更加快速地融入到课文所渲染的情感氛围中,从而促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课文内容。此外,小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能力,重视对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能够促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获得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课文题目或书中图画内容进行合理的联想,通过联想来激发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兴趣。
        例如,在学习《爬天都峰》这篇课文内容时,我就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兴趣。课上,我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小姑娘跟着爸爸一起去爬山,在山底下他们遇到了一个老爷爷,老爷爷和小姑娘就相约一起爬山。最后,老爷爷和小姑娘在相互激励下都爬到了顶峰。”这时,我询问学生:“你们在爬山时遇到过哪些有趣的事情吗?你们从爬山的过程中得出过什么道理吗?有谁能给大家讲一讲呢?”这时,学生的表达欲望都被充分激发了,纷纷讲述了自己在爬山或郊游过程中发生的有趣事情。最后,我对学生说:“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作者不仅描写了爬山的故事,而且还从爬山事件中得出了一个道理。你们想知道作者获得了什么道理吗?那就拿起书本读一读吧。”学生都十分想知道,因此,都积极主动地进入到了文本阅读中。
        二、提问创设悬念,提高学生的探究积极性
        小学生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对于不知道的问题总是要探根究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通过提出问题来创设教学悬念,勾起学生心中的好奇心,从而增强学生对课文主动探究的积极性。课前预习是帮助学生提前熟知教学内容的一种良好方法。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预习去到书中寻找答案,这样能够帮助学生迅速找准预习的方向,把握学习的重点。此外,在讲课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提问来启发和引导学生,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去寻求答案。
        例如,在学习《鸟的天堂》这部分内容时,我就通过提出问题来创设悬疑氛围,以提高学生对课文的探究积极性。上课伊始,我在黑板上板书“鸟的天堂”,然后向学生提问:“同学们,看到“天堂”二字,你们的脑海中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你们觉得鸟的天堂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这时,有的学生说:“天堂是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有的学生说:“天堂的风景应该特别优美,人们在一起相处的十分愉快,彼此间没有矛盾,相亲相爱。

”对学生的合理猜想,我都给予了充分肯定,但是,也提出了问题:“大家对天堂的理解到底与作者眼中的天堂是否一致呢?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课文来对比一下吧。”这样,学生都特别渴望自己的看法能够与作者的观点相一致,从而对课文产生了强烈的阅读和对比欲望,使得学生的探究积极性明显提高了。
        三、采用激励策略,保护学生的读赏独特性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习惯性地用教参中的问题答案来代替学生的独特解读,这样阻碍了学生阅读思维的培养以及创造能力的发展。而在采用读赏式教学法进行教学活动时,小学语文教师要采用激励性策略来保护学生对文本的读赏感悟,而不能因为小学生年龄小,对文本的解读想法不成熟,就不重视学生的独特阅读感悟,这些不成熟的想法恰恰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火花的闪现。教师可以采用口头语言激励的方式来肯定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也可以通过借助肢体语言如微笑、点头等来鼓励学生,从而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解读文本,也更加大胆地放开自己的思维,从而解读出更多有个性化的想法。
        例如,在学习《去年的树》这篇课文时,我就通过采用激励策略来保护学生对课文解读和赏析的独特性。课上,我让学生想一想:“为什么小鸟辗转去到了很多地方,却始终没有放弃对大树的寻找,一定要完成自己的诺言呢?”有的学生说:“因为诚信很重要,我们答应了别人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这时,我重重地点头,并用温柔的目光注视着学生:“对,说的非常好!诚信是人身上非常宝贵的品质,只有诚信的人才能获得珍贵的友谊,才值得被人信任。”通过我对学生回答的肯定和赞扬,越来越多的学生变得大胆起来,纷纷积极地表达了自己对文本的看法。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个性化的见解涌现在课堂上,使得语文课堂充满了创造性和生命力。
        四、重视发展迁移,深化学生的阅读感悟
        小学生有着很强的表现欲望,希望进行自我才能展示。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读赏式教学时,应重视学生阅读和赏析能力的迁移和发展,通过积极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借助编排课本剧、进行导游演讲和写作训练等活动,为学生提供自我才能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以更加灵活地形式去深入课文,深化对课文的阅读理解和感悟。
        例如,在学习《将相和》这篇课文时,我就重视知识的迁移和发展,通过编排课文剧和习作训练的方式来深化学生的阅读感悟。课上,我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来进行课文剧的编写活动。我将学生分成几组,让每组学生以课文内容为依据来进行课文剧的改编。这时,有的组在最后廉颇负荆请罪时,加入了这样的话语:“对不起,我不该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不该嫉妒你机智的头脑,犀利的言辞。如果能用三粗不烂之舌就击退百万大军,那才是我国真正的功臣。”显然,学生在改编时加入了自己的对人物形象的理解,融入了自己对事情的看法。这样的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而且深化了学生对课文的阅读理解。最后,我还让学生写一篇《读后感》,将自己对课文的阅读感悟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不仅锻炼了学生的习作能力,而且在写作的过程中深化了学生对课文的阅读感悟。
        总而言之,新课程改革更为注重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读赏式教学策略更加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也更能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给学生预留充足的自主阅读和赏析的时间和空间,积极地采用读赏式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深化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品读感悟,从而促使学生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提高阅读能力和赏析能力,进而使得读赏式阅读教学目标得以顺利达成,使得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获得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甘晓娟.小学语文课堂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22).
        [2]胡礼兵.精彩课堂不曾预约——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非预设生成[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3(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