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 我们要挖掘新课程资源,渗透德育教育。小学1阶段的语文教材,课程资源都非常丰富,只要善于动手,善于动脑,都能挖掘到涉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等题材的内容,我们应该不失时机地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资料,渗透德育教育。
关键词:语文教学 渗透德育 探究
“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青少年学生的殷切希望,也是学校立德树人的使命。小学生正处于德育的关键时期,所以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小学生的德育从小就要抓好。因此,每一位语文教师均应担负起“既教书又育人”的重任。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高尚品质,促使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我根据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浅略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在朗读训练中渗透德育
古人云:“文章不是无情物”、“凡为文以意为主”。小学语文课文含有许多育人的素材,有的渗透着人物的高贵品质,有的渗透着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有的是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等。其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品德因素,老师要去发现,去挖掘,去利用。我是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来渗透德育的。 朗读并非机械地把原文读出来,而是通过内部语言,用自己的话来理解原文的内容,把原文中的思想变成自己的思想。比如在指导学生朗读《观潮》时,我先播放录相,然后引导学生转换心理角色:假如当时你就在现场,看到这雄奇、壮观的钱塘江大潮,你心里会怎么想,怎么说?在学生充分与作者感情契合后,我指导他们反复诵读,从容回味,使学生头脑中浮现出优美的画面,读出自己由衷的喜爱,倾诉对祖国河山的赞美之情。如教学《凡卡》时,反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对比朗读信的内容和写信时想的事两部分,还指导学生朗读重点句。其中学生朗读:“… …我没爹没娘,只有您一个亲人了。”“… …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 …”读着读着,学生为凡卡流下了同情的眼泪。通过朗读课文,激发了学生痛恨旧社会,热爱新社会,痛恨资本主义,热爱社会主义,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情感。 在教学《长征》这首毛泽东诗词时,让学生在多次朗读中深入理解诗意,用心体会和感受红军精神,使学生认识到红军不怕困难排除万险的英勇表现,学生在朗读中受到心灵上的洗礼。
二、在学习字、词中渗透德育。在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2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教师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可以将识字、写字同育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字形分析中掌握字的结构,明白做人的道理,受到团结友爱、谦让互助、集体主义等方面教育。比如,在在学习“树”字时,木字旁的捺变成了点,这就是古人懂得谦让的智慧,同时对学生进行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教育。学习“乳”字时,为同学们讲解它的来历,在甲骨文中是手抱婴儿哺育的形象,,再延伸到各位妈妈哺育小朋友的辛劳,这样的教学不仅让学生记住了“乳”字的写法、意义,还教育他们要懂得感恩孝敬父母。在组词时也要渗透德育,曾记得这样一堂识字课,我在教学“打”字时,先和学生一起学习了这个字的读音,分析了这个字的字形。然后问:“你知道这个字的意思吗?能组词吗?”学生便积极地举手发言,李冰同学组了“打架、打人、打骂”三个词语。我先是肯定了他的发言,然后问:“同学们,我们能打人、打架、打骂别人吗?”学生一齐回答:“不能。”我说:“对了,我们在生活中不能打人、打架、打骂别人。
那你们还能组其它有表示打这个动作的词语吗?”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很快组成了“打球”“打水”“打鱼”等词语。像这样的教学,不仅开阔了学生的思路,还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 三、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师可以在作文教学中渗透是非善恶、真假曲直等德育内容,教学生作文和教学生做人是一致的。学生作文是学生用语言文字表达他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感受的,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比如学生在写叙事和写人的文章时,总是离不开表达自己的观点。当他们的观点是正能量时,教师就要予以肯定和表扬;当他们的观点是消极的、不健康的,教师就要及时点拨和纠正。教师要做他们思想上的引路人。我还特别提倡学生,要养成写日记的习惯,要求学生写日记都说真话,要我手写我心。有的学生在日记中贬假恶丑,赞扬真善美,有的用名人故事或名人名言勉励自己上进,这样能起到很好的自我教育作用。因此作文教学要做到有目的、有意识地渗透德育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将作文育人的特殊优势发挥出来。
四、在作业批改中渗透德育 学生的作业既能检验他们掌握知识的熟练程度,也最能及时反映出他们的思想动态。所以在作业批改中,我随时注意各种苗头,并不失时机地渗透思想教育。例如,我在批改学生的作业时,曾发现有位同学用“帮助”造句:“只有别人帮助了我,我才帮助别人。”我把这个同学找来跟他讲明了助人为乐的道理,使他明白了应该如何“助人为乐”。
五、通过人物形象的分析,渗透德育。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众多的典型人物形象,对学生有较强的感染力。如钱学森、李大钊、詹天佑、等。在教学《詹天佑》一文时,我先介绍了当时的背景,又抓住詹天佑的语言、行为、内心活动等进行细细分析,使一个杰出的爱国的、与工人一起同甘共苦的崇高形象跃然纸上。学生受到深刻的爱国教育。学生听后说:“詹天佑,真不简单!为中国人争了气!我们要学习他!”詹天佑的崇高思想和优秀品质深入学生心坎里。
六、广泛开展实践活动,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仅仅停留在口头说教上,教育效果可能并不理想,还应该结合教学实际,广泛开展实践活动,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德育教育。例如:利用学雷锋活动月,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学生学习雷锋精神,关爱他人,热爱集体,更好地成长。活动期间,可播放影片《雷锋》,办板报宣传雷锋的事迹,通过宣传教育,让学生心灵受到震颤。然后鼓励学生多做好事,关爱他人,帮助他人。也可以在班级里举行“寻找我们身边的活雷锋”活动,激励全班同学以实际行动向雷锋学习,以便更好地弘扬雷锋精神,构建和谐校园。再如开展拔河比赛,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团队精神;开展国红色歌曲演唱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开展讲故事比赛,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等等。只要有一双勤劳的手,有一个聪明的大脑,善于思考,小学语文实践活动一定能组织好,而且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作为教师,就应该把德育教育始终贯穿于这些实践活动中。
总之,没有语文,德育像是没有绿叶的光杆;没有德育,语文也只是剩下河床的枯河。在语文教学中只有勇于探索,重视文道结合,有机地渗透思想教育,把思想教育渗透教学全过程,才能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周宇;;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J];中华少年;2017年34期
2任晶;王艳春;;班主任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品德教育的有效渗透[J];中华少年;2017年31期
3陈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策略探讨[J];好家长;2017年56期
4李琼;;关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7年29期
5潘秀红;;试论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体现[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年09期
6李晓焕;;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