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学课由于带有较强了逻辑性与理论性,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感,而数学又是学生学习中不可缺少的科目,为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情境创设被应用进来,但其应用效果并不显著,因此,文章将从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现状入手,重点研究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如何做好问题导入,实现有效创设情境。
关键词:问题导入;初中数学;情境创设
前言:合理有效的问题情境可以引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主动投入到数学知识学习中来。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当前初中数学课堂中的教学情境创设并没有发挥作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依然不高,总体成绩较差,基于此,怎样通过问题导入,创设有效情境便成为值得初中数学教师思考的问题。
一、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现状
(一)教师对问题情境创设教学认识不全面
尽管问题情境创设教学已经在我国教育中施行了一段时间,但实际效果却不明显,这与教师对问题情境教学的认识不全面有直接关系。通过研究发现,多数初中数学教师在实际授课中并没有将问题情境创设应用进来,他们认为问题情境教学就是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然而,数学本身就是一门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学科,如果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依然采用这种方法,根本无法起到应有作用,学生仍旧感到数学课堂枯燥乏味[1]。同时,有些数学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实践性不强,离学生现实生活太远,学生无法操作,只能通过想象等方法寻找答案,这样的问题情境形同虚设,难以满足学生需求。此外,部分有多年授课经验的数学教师认为问题情境创设没有必要,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浪费时间,还起不到多大作用,并认为以前没有这种教学方式,自己所教的学生依然考出很好的成绩,这样一来也降低了问题情境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出现几率。
(二)所创设的问题情境无法引起学生兴趣
学生是否对所创设的问题情境感兴趣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但当前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与学生兴趣点有较大差异,主要是由于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均以为创设而创设,如在学习《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这一课时,多数初中数学教师均提出:“生活中有哪些立体图形?都是什么形状的?”诸如此类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可用性并不大,学生也不感兴趣,只是为答案而答案。由此可见,问题情境的创设并不是简单的提出问题让学生解答,而是要保证所提出的问题与学生兴趣点相结合,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
二、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做好问题导入,创设有效情境的措施
为做好初中数学课堂问题情境创设,学校应定期为数学教师组织新教学方法的培训活动,不仅要让教师全面了解与掌握新教学方法如何在课堂中应用,还要正确认识新教学方法对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2]。数学组长应该不定期对教师授课情况进行抽查,以便了解教师对各种新型教学方法的掌握情况,并适时做好培训规划。
此外,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做好问题导入,创设有效情境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创设生活问题情境
有效问题情境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可以让抽象的数学在学生的脑海中以具体化的形式存在,可以让学生看到数学知识有趣的一面,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
如在学习《一次函数》这一课时,教师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我知道不少同学上学都会带手机,我现在的手机卡是联通的,我想换成移动的,据我了解现在市场上移动手机卡通信收费方式是(略),那么我想请同学们帮我分析一下哪种套餐最优惠?”由于这样的问题比较贴近学生生活,他们的兴趣点很高涨,随后根据提出的问题纷纷展开探讨,并给出自己的答案与理由,然后教师再融入一次函数相关内容。这样的问题导入实现了教学情境创设,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了生活中存在数学知识,他们便主动投入到学习中。
(二)创设故事问题情境
任何年龄段的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初中学生更是如此,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将故事与问题情境结合在一起,用故事吸引学生,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接受数学知识学习[3]。
如在学习《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的过程中,教师引入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我在下班回家的路上,碰到一个卖鸭子和小猫的人,他把鸭子和小猫装在了一个笼子里,我很好奇就问他这里有多少只鸭子和小猫啊?他说一共有35个头,94只脚,你猜猜鸭子和小猫分别有多少只?”这时学生纷纷作答。由于这样的故事带有一定的趣味性,他们的学习兴趣很高,在他们给出了正确的答案以后,教师引入二元一次方程相关知识,让他们认识到这个问题该可以用二元一次方程来解答。
(三)创设游戏问题情境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还可以引入游戏,由于游戏带有较强的趣味性与实践性,学生的参与性会很强,这样便活跃了课堂氛围,学生也可以在游戏中掌握知识[4]。
如在学习《图形的旋转》这一课时,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扑克牌带到课堂上,这些扑克牌所有花色的方向均保持一致,随机选一名学生让他抽取一张扑克牌,与旁边的同学一同记住这张扑克牌,然后教师接过扑克排旋转180度以后放入整副扑克牌中,并快速找出刚才被学生相中的扑克牌,学生感觉很神奇,纷纷问老师是不是会变魔术,教师看学生很好奇便为他们揭秘,学生恍然大悟,并知道老师是利用了图形旋转才找到那张扑克牌的,在学生好奇心的趋势下,教师立即提出今天的授课内容。
结束语:
总的来说,初中数学的逻辑性较强,此时的学生心理也很脆弱,一旦受到挫折很容易放弃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因此,为做好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工作,实现问题导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需要从多方面着手,尤其应注意与学生生活、故事以及游戏的联系,这样的问题情境能够让学生不自觉的参与到答案寻找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更加高涨。
参考文献:
[1]邓燮娣.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24):155-156.
[2]杨业业.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策略研究[J].数学教学通讯,2019(11):70-71.
[3]赵春英.论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J].课程教育研究,2018(42):146-147.
[4]刘瑞兰.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研究[J].学周刊,2017(22):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