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丰富学生学习方式。将中学物理课程与信息技术相互结合,在平日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将信息技术融入其中,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激发学生学习物理这门学科的兴趣,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另外,加深学生对各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合作精神。本文首先分析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意义,针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创新策略,满足学生后期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中学物理;信息技术;创新策略
一、中学物理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现状
受应试教育理念根深蒂固的影响,部分教师认为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所开展的物理教学活动,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所比较,最大的区别就是教学手段,在教学内容与方式等方面并无太大差异。在信息技术下对中学物理教学进行改革,尚未取得显著成效。另近些年来,对中学物理教材进行了一定改革,并取得显著成效,但受物理这门学科自身性质的影响,相关知识点的难度系数较高,学生逐渐丧失学习这门学科的兴趣。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在应用时没有全面分析其特点,甚至只是生搬硬套网络资源,加大学生的学习难度。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互结合,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真正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二、中学物理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意义
(一)丰富学科教学语言
因物理这门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属于一门自然学科,开展物理教学活动时,将学生对物理现象的探索与认知作为核心,相关认知活动与探索过程,均需要相适应的物理情境。教师在组织物理教学活动时,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恰当的教学情境,不仅能够满足素质教育理念的需求,还能够加深学生的了解。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在形式上丰富教学模式,以最佳的形式将教学内容展现出来,在特定的情境内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知,强化物理课堂的探索性。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活动的初始阶段,课堂导入的设计与实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整节课的课堂氛围。因此,教师应对物理教学活动进行精心设计,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因信息技术具有可视化强、信息丰富等优势,借助网络平台,将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视频与课件相互整合,在导入环节进行播放,为学生呈现相关物理场景,从听觉与视觉刺激学生,集中学生注意力对学生带来启发,提高学生学习动力。
(三)加深学生理解知识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实验属于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受相关因素的影响,并非每一个实验都能够得到切实的呈现。从某种程度来看,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弥补相关不足,面对部分物理实验,借助信息技术进行仿真模拟,动画软件能以最清晰明快的形式,将实验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例如,在讲解“概率波”时,学生难以理解电子束双缝干涉实验的基本过程,教师可结合具体情况,以课件模拟的形式为学生展示,加深学生的理解记忆。
三、中学物理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策略
(一)引导学生主动实验
实验教学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占据较大比重,但是受相关因素的影响,依旧存在许多问题。
例如,在时间安排方面,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在内容方面难以同步进行,为从根本解决相关问题,可基于互联网开发中学物理仿真实验,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中学物理课程教学效果。应用信息技术开展物理仿真实验,能够为学生营造真实的实验环境,借助中学物理仿真实验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愿意主动参与其中,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另外,因仿真实验具有趣味性,但与真实的实验依旧存在距离,难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应变能力。因此,将仿真实验与物理实验相互结合,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二)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
中学物理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制作多媒体课件,将抽象的物理知识更加直观化与形象化的展现出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时应掌握适当的度,将多媒体课件的趣味性与丰富性充分凸显出来,展现物理现象时运用数字化信息,运用理论模型与动态变化过程中增强物理知识的直观性,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归其根本,多媒体课件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结合传统的教学方式,适当的应有现代信息技术,体现出物理科学的特点。
(三)促进学生探究性学习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研究能力,是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特点,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通过自主探究与相互协作,完成研究的专题任务。教师将信息技术手段灵活的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后,根据物理现象的成因大胆提出猜想,并推测与假设研究的成果,明确研究的目的与方法。在信息环境下开展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搜集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在具体的物理实验与物理现象当中,对物理规律的研究过程进行归纳,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培养其团结协作能力。
(四)建设中学物理课程网
中学物理课程网的建设,能够直接反映出中学物理课程的教学理念、课程体系、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在平日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与独立思考的时间与平台,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建设中学物理课程网的过程中,对丰富的教学资源进行综合分析,与新课改的新思想、新成果相互结合,在物理教学中将信息技术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开放性、交互性的教学功能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需求,教师对中学物理课程网当中的每一环节进行精心设计。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当学生遇到问题后教师给予正确引导,帮助学生解决相关问题。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意识。教师应结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对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满足学生今后学习与发展的需求。因此,在开展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活动时,与信息技术相互结合,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培养学生的物理素养,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满足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将信息技术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同时实现中学物理教学的改革。
参考文献:
[1].基于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分析[A]. 张云太.2019年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二期座谈会资料汇编(下)[C]. 2019
[2].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探讨[A]. 张家林.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三)[C]. 2019
[3].高中物理作业分层设计的有效性研究[A]. 赵立明,宋汝斌,麻俊玲,田维荣,闫曰峰,韩玉亮,刘玉华,孙更儒.《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七卷)[C]. 2017
作者简介:闫军锋(1987-02),男,汉族,籍贯:四川省绵阳市,当前职称:中学二级,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物理学科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