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杨爱华

发表时间:2020/5/2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21期   作者:杨爱华
[导读] 在新课程改革推进下,兼收并蓄、开放包容式“大语文”课堂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推进下,兼收并蓄、开放包容式“大语文”课堂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现阶段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受到了多方面的支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激励教育,以此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等预期效果,丰富学校综合的课堂教学形式,促进初中教学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对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分析与研究,希望能够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激励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应用研究
        引言:传统的讲授型课堂教学早已无法适应当今学生的终身发展,无法满足当今教育的发展需求。注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发现学生独特性、闪光点是当前教育工作中的重难点,身为教育工作的引导者,学生学习的引路人,要时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基本,同时又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要在鞭策学生的同时,兼顾激励对学生的重要性,促进师生间的友谊,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和谐的师生环境,这样会更有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1]。
1 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语文教育贯穿学生终身发展的始终,它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及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小学、初中、高中还是大学,语文一直都是重点考察内容,甚至在离开学校步入社会后,你所具备的语文知识素养就决定了你的语言表达能力,影响着你和别人沟通交流的技巧、方式、效果,由此可见,语文教育对一个人终身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也反映出这个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语文教育。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也因此,小学语文教育作为人这一生接触语文的开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
2 激励教育的作用
        激励教育本质上就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目的就是为了改善当前教育现状,解决当前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实现学生与教师的双赢局面。它的核心在于通过形式多样的激励方式,让学生看到自身的闪光点,体会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对生活和学习充满激情与热情,自觉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课外活动中、集体荣誉建设中去,每天以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能以平和的心态去应对那些生活中猝不及防的各种疑难杂症,应对学习中各种烧脑的困惑,让学生以高昂的情绪、斗志满满的激情面对学习。
3 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3.1 物质激励
        物质激励以其实质性存在的特点明显区别于其他激励教育,它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积极影响在于,学生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得到相应的奖品,这种奖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相比于其他激励教育,这一点更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例如,语文教学中学分制的建立,在开展灿烂的中国文化这一单元的教学中,面向全体小学生的学分制的主要内涵就是:对小学生日常学习的质与量实行学分制的量化[2],将日常学习行为与加减学分挂钩。如课堂上积极表现加一分、课外知识面广泛加一分、课堂知识掌握较好加一分、不认真完成作业扣一分等等,定期进行总结评比,可每周一小评、每月一大评,评比前三名可获得与名次相对应的物质奖励,可以是一本书、一支笔、一个本等各种丰富多样的物品[2]。这种实质性的奖励可以让学生们切实体会到自己在过去一周的整体表现情况,表现不好的同学深刻反思总结,表现好的同学继续加油努力,良好的学习氛围由此产生。
3.2 榜样激励
        实践表明,小学生普遍对教师的肯定十分渴望。小学生个体发展蕴藏着巨大的潜能,每个小学生个体都有他自己的闪光点,他们希望老师看到他们优秀的一面,所以教师可以很好的利用小学生这一心理,对他们采取榜样激励[3]。如在进行用心思考,勇于创造这一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投入到学生们的创造中,与学生一起完成创造任务,践行每个人都要创造出具有自己特色的创意作品这一要求,在创造过程中,教师要时刻规范自己的行为,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做好带头表率作用,创造完成后,教师可以通过优秀作品的评选,对作品创造者给予适当的奖励,希望同学们以他为榜样,更有创意,更具创造力,为学生营造在竞争中合作、互相欣赏、互相借鉴的学习氛围[3]。
3.3 情感激励
        小学生刚开始步入社会,人生经历颇少,情感也比较单纯,他们的心智发展尚未成熟,所以一般和蔼可亲的人更适合当小学老师,面对这样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们,老师要充分发扬他的人格魅力,给予学生生活上的关爱、学习上的督促,在学生犯错时给予及时的纠正引导,在学生进步时给予适当及时的鼓励,在学生困惑时充当他烦恼的倾听者,尽己所能为他答疑解惑,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同时充分发挥自己引路人的作用,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建立健全的人格,从长远发展的眼光看,情感激励对小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 结语
        激励教育是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非常有效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这种新型教育方式,极大的改善了传统教育暴露出的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辛苦这一弊端,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学习充满激情与热情,另外,师生间的互动交流促进了师生的和谐相处,学生更乐于积极主动地学习。总而言之,激励教育适应小学生终身发展的需求,满足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需求,具有很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鑫. 尝试激励教育,让小学生爱上语文[J]. 神州, 2017(31):81-81.
[2]冯亚娟. 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及作用分析[J]. 文存阅刊, 2017(2):216-216.
[3]王善云. 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J]. 中华少年, 201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