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菲菲 彭治南 戚良婷
(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精神科;安徽合肥230000)
摘要:目的:分析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月经与精神症状相关性及护理策略。方法:选取我科2018年5月-2019年2月收治的72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设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另选取我科2019年3月-2019年12月收治的72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设为观察组,行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月经期和非月经期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以及月经期和非月经期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非月经期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月经期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月经与精神症状存在关联,行针对性护理可改善患者心理态势,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女性患者;月经期;精神症状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重度精神类疾病,对患者日常生活、患者家庭均造成严重影响。该疾病不影响患者认知和智力水平,但发病期患者可能出现行为难以自控、自伤、伤人等行为,要求提升精神症状认知深度[1]。此前学者分析分为,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月经与精神症状存在关联,给予积极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心理态势,避免不良事件。我科借助对照实验进行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我科2018年5月-2019年2月收治的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选取72例设为对照组,另以我科2019年3月-2019年12月收治的72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年龄22-54岁,平均(38.5±7.7)岁,病程7个月-6年,平均(4.0±0.7)年。观察组:年龄21-55岁,平均(38.6±7.5)岁,病程5个月-7年,平均(4.1±0.6)年。两组对比(P>0.05)。
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向患者提供药物,了解患者病情、康复情况,给予必要陪护,允许患者在病情稳定时自由活动,该组患者月经期前后提供相同护理。对该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据此拟定观察组护理计划。观察组患者非月经期的护理活动与对照组相同,记录患者生活信息,了解患者月经期规律,行针对性护理:
①月经期前2d。月经期前2d,向患者提供心理疏导,结合患者病情特点选取合适的话题,保持微笑服务、应用柔性语言提供护理。如年轻女性因感情受挫出现精神分裂症状并入院,应在护理时避免论及感情纠纷,与患者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流,如饮食、化妆等,使患者的注意力得到转移。告知患者养成读书等积极习惯,实现病情和月经期行为异常的综合应对。②月经期内。保持陪护、疏导,加强病房管理,将锐器、可能导致患者自伤或伤人的物品妥善保存。向患者提供镇痛药物,镇痛无效的情况下,提供温水袋、暖贴等帮助患者控制疼痛。向患者提供音乐护理,以轻柔舒缓的轻音乐,使患者情绪得到疏解。提升饮食护理针对性,向患者提供含有蛋白质和纤维素的饮食,避免提供生冷、辛辣食品。加强人文关怀,提供患者较为喜爱的数字化资源、书籍等辅助护理。③月经期后2d。保持陪护持续性,帮助患者重建生活习惯,以具有积极意义的生活习惯替代枯燥的语言治疗、音乐治疗,以患者兴趣需求为着眼点提供服务,并顺延至下一月经期内,长期予以推行。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月经期和非月经期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另对比两组月经期和非月经期不良事件发生率。不良事件主要统计病情复发、不依从用药、吵闹或伤人等事件。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为SPSS21.0。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x±s )表示,计数资料以X2检验,以率(%)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月经期和非月经期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见表1:
3.讨论
精神分裂症对患者生活、自控能力、行为能力影响较为明显,临床主张给予积极控制[2]。此前学者分析发现,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月经期可见精神症状波动,表现为较高的焦虑和抑郁水平,不良事件发生率可达到15%左右[3]。给予针对性护理,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超过5%,情绪也得到改善[4]。我院研究结果与此相似,两组患者非月经期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接近,接受针对性护理的情况下,观察组月经期焦虑评分、抑郁评分较低且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56%,低于对照组的15.28%。从作用方式上看,与常规护理相比,针对性护理更多考虑以具有人性化特点的措施提升护理的精细化水平[5]。语言疏导、音乐护理和饮食护理等,符合患者月经期生理和心理需求。必要的管理活动则降低了患者自伤、伤人可能,且使护理功能能够持续优化,顺延到下一周期,能够长期发挥积极作用,实现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控制[6]。
综上所述,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月经与精神症状存在关联,行针对性护理可改善患者心理态势,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可推广。
参考文献:
[1]缪义红,丁晓平,王艳红.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保护性约束中的舒适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23(16):111-113.
[2]董建萍.住院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临床特征及护理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13):2315-2316.
[3]王芳.住院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临床特征及护理干预效果体会[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14):72+75.
[4]袁薇,丁晓平,耿在香,等.延续护理对首次住院女性精神分裂患者服药依从性及自知力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9,33(03):167-171.
[5]李佳.优质护理干预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02):104.
[6]姜秋平,王燕妮.综合护理干预在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医疗装备,2018,31(24):165-166.
作者简介:祝菲菲,女,本科,1986年6月生,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