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设计现有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及加固设计初探 胡永平

发表时间:2020/5/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期   作者:胡永平
[导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自然环境的破坏,地震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
        江西恒盛建源电力发展有限公司  江西省新余市  338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自然环境的破坏,地震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从而要求我国的建筑工程领域,要在建筑的防震、减震方面进行改进。该文主要介绍了我国建筑在抗震鉴定方面的现状,基于当前抗震鉴定设计要求,分析了抗震鉴定的主要方法及内容。并结合实际工程理论,论述了当前比较常见的加固设计及措施,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中人员及财产的损失。
        关键词: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加固设计
        引言
        在人类面对的各种自然灾害种,地震具有突发性、难以预测性和超强破坏性等特征,成为面临的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受经济发展程度制约和建筑文化的影响,我国传统的居民建筑其抗震能力普遍较差,而且受其结构的制约,加固难度系数也较大,当地震发生时,很难保证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对现有建筑进行科学的抗震性能鉴定和评估,并针对其问题采用合理的加固措施,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文章从建筑物的抗震性能鉴定方法和加固设计来进行探讨,以求能找到科学有效应对方法。
        1建筑结构抗震鉴定概述
        建筑结构根据不同的建筑标准和种类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我国的建筑有着很长的发展历史。目前,钢筋混凝土被广泛应用,抗震加固设计也是以钢筋混凝土为重点。我国对建筑结构抗震加固设计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地震发生的时候,人们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得到保证,降低了损失。因此,对抗震鉴定技术也在不断地完善,提供了更加科学合理的鉴定方法,利用先进的鉴定技术,提高建筑结构的承载力。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及其加固是建筑施工中的重要环节,可以有效地提升建筑物的稳定性,对于减轻地质灾害对建筑物的损害具有重要的影响。
        2抗震鉴定的内容与方法
        2.1主要内容
        首先,对建筑结构的基本情况进行检查对建筑结构进行检查主要包括2种。①建筑结构的布置,检查抗侧力系统的布置情况的有关参数。②建筑结构的形式,检查建筑中结构的支撑与构造连接情况的有关参数。其次,对建筑结构使用环境进行调研对建筑历史和其使用功能及周边的环境进行深入调查。还要,对建筑地基的基本条件进行调研对建筑的地基情况、建筑场地的种类进行深入调查,检测的主要方法是力学测试和原位测试,通过建筑上方的表现及建筑地基变形的情况,分析地基基础与桩的情况。最后,对建筑进行多方面检测,对建筑整体支撑,动力特性等方面的检测,对建筑构建连接情况的检测,对建筑裂缝数量及分布情况检测,对变形移位的情况检测。
        2.2建筑抗震鉴定的要求
        建筑抗震鉴定有4个要求。①建筑物需要有原始的建筑资料,例如竣工验收报告勘测报告,建筑设计图纸等,如果建筑资料缺失,通过对建筑物的实际测量加以补充。②需要对建筑物的实际情况进行调研,通过比照原始资料,可以判断出当前建筑的质量和维护情况,通过对比当前的抗震建筑数据,找出当前建筑的抗震不足。③要详细、充分的调查建筑物布置、构造、承载力等特点,通过确定以上情况分析建筑物的综合承载能力。④通过深入调研建筑各构件的抗震能力,进而鉴定整体的抗震能力,建筑物如果不能符合抗震鉴定的要求,需要抗震鉴定单位建筑提出的意见和对策。
        2.3建筑抗震方法的鉴定
        建筑的抗震鉴定主要有2种级别:一是以建筑抗震验算为主,二主要是以建筑的构造进行鉴定,并辅以宏观控制。例如在建筑进行抗震鉴定时,如果满足第二种建筑级别,就可以说这这栋建筑在抗震鉴定被鉴定中为合格。需要进行第一种鉴定。如果建筑不满足,第二种鉴定的某些要求,就需要进行第一种鉴定级别。例如钢筋混凝土的一级鉴定,要对建筑进行抗震的措施检查及抗震的承载力,如果不符合规定要求的抗震性能,则建筑物必须进行加固,反之可以不用进行抗震加固。


        3现有建筑结构的加固分析
        3.1现有建筑结构加固设计内容
        加固设计的主要目标是预防,为了在原有的抗震设计基础上抵抗更多突发性的地震灾害,当前的地震既然无法进行准备预报,那么只能通过加强预防来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能;建筑结构加固设计过程中要坚持小程度地震的时候保证建筑物不会被震裂,在中级地震的时候能够承受住地震压力且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修复,而遇到等级较高的地震时候,可以通过加固设计将地震对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伤害程度降到最低。加固设计一般都是针对某些特定的结构部位进行设计的,在加固设计方案制定以前会对建筑结构的实地进行勘测,通过数据分析和环境分析确定最佳的加固设计方案;加固设计作用不仅要表现在实际抗震性能的提升上,还要注重抗震基础构建和抗震保护层的构建;加固设计要能够和整体的抗震结构设计所融合,用整体眼光进行设计,保证每个结构部位的完整性和联系性,这样才可以提高整体抗震性能的提升。
        3.2间接加固法
        间接加固法主要是通过对原建筑结构加设辅助构件,以此来改变原来的建筑结构受力散布,进行受力分散,以此来达到加固目的的方法。较为常用的方法:(1)增设构件法。增设构件法主要是通过在原建筑结构的连接薄弱点,通过增加一个辅助构件,使原构件和新构件共同发挥作用,增强建筑构件的连接整体性,使建筑物能更好地适应各种压力。(2)增设支点法。增设支点法主要是在建筑物的承重结构上,加设若干的支点,如在房梁、支撑板和承重墙上加设支撑点,用增加跨数的方式,来减少跨长,来对重力进行分散,从而达到加固目的。(3)改变刚度比值加固法。这种加固法主要是对原建筑结构的构件刚度进行设计改变,对建筑物的内力分布进行合理化调整,以此来增强建筑结构的水平抗力,达到加固目的。
        3.3混凝土和砌体结构的加固方法
        现代建筑大多由混凝土和砌体结构共同构成。因此,要想对建筑进行加固设计,首先应该将混凝土和砌体进行加固。目前,我国所使用的加固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粘钢法。粘钢法是指在混凝土结构外承载力较小的部位进行粘贴钢板的处理,这种方法一般用于承载能力较小的建筑,它的施工相对简单快捷,也不会对建筑外观造成损坏。但这种方法有一定的缺陷,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施工者一旦进行了粘钢处理,就很难再对其进行调整、修改或者补救。因此,它对于施工者的工艺水平要求相对较高。2)增加截面法。增加截面法是一种较为传统的加固方法,它通常是通过增加钢筋、建筑物的截面面积来达到增加建筑承载力的目的。这种方法一般用于对梁、柱等构件进行加固,其工艺方法较为简单,且具有极强的灵活性。但相对而言,它的施工时间相对较长,对建筑原构件材料的要求也相对较高。
        结束语
        总而言之,建筑结构的抗震加固处理对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有着重要的保护作用。为提高建筑结构的可靠性,降低地震给建筑和人们带来的损害,相关人员应该定期对建筑结构进行抗震鉴定,及时地发现建筑所存在的安全问题,并根据建筑实际的受损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加固处理,为人们营造更加安全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张亲玲.现有建筑结构抗震能力鉴定及加固设计方法[J].建材与装饰,2018(06):93-94.
        [2]周远标.既有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及加固设计探讨[J].智能城市,2017,3(03):292+294.
        [3]赵桂兰.现有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及加固设计探讨[J].工程技术研究,2016(07):194+201.
        [4]李永全.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及加固的若干问题[J].低碳世界,2017(30):192-193.
        [5]贾广胜.现有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及加固设计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6(09):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