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中间站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发表时间:2020/5/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期   作者:乔明信
[导读] 摘要:铁路中间站是整个铁路路网当中数量最多的车站,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整个铁路路网的运输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中间站安全生产关系的影响。
        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绥化车务段朗乡站  黑龙江伊春  152519
        摘要:铁路中间站是整个铁路路网当中数量最多的车站,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整个铁路路网的运输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中间站安全生产关系的影响。所以,文章对影响安全的因素进行了讨论和分析,为实现铁路中间站的安全生产提出了具有实际意义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铁路中间站;安全管理;问题及措施
        铁路中间站安全管理是铁路运输安全管理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优化中间站安全管理工作,切实抓好铁路中间站安全管理工作,在提高员工综合素质的同时,完善管理制度,端正思想认识,明确管理目标,确保铁路运输生产安全能够实现稳定发展。
        一、铁路中间站安全管理的问题
        1.管理人员职责不明确
        由于中间站对安全管理的职责标准不细致、界定不清楚、考核不严格,导致对于安全生产上出现的问题由谁来负责、负什么责、怎么负责等等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对于机关干部在安全管理的职责规定上没有与其工作相结合,更没有对具体的安全管理责任进行确定。当前中间站的考核办法,由于少数的干部不能进行严格的审查,缺乏内在动力与约束,干部责任机制难以落实到实处。
        2.技术设备不够先进
        影响运输安全的设备因素主要指运输基础设备和运输安全技术设备的安全性能,包括设计安全性和使用安全性。我国铁路运输设备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也还有较大的差距。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投资不足是主要原因之一。铁路运输技术设备长期失修带病运转,给行车安全埋下安全隐患。如经常发生的操作台红光带无法取消、信号机故障、无线设备失灵活等设备故障,轻则影响列车正常运行,重则造成列车冲突、脱轨、颠覆、车毁人亡的严重后果。
        3.中间站管理规章制度未完善
        现阶段由于各种新技术、新设备在铁路运输中的大力使用,相关部门针对行车组织方式涉及条例也进行了完善和修订,但是在制度修订过程中并没注重其在实际运用中所需的过渡性、可行性和阶段性。另外,再加上铁路中间站十分欠缺技术性人才,在制定《车站行车工作细则》大多都是由车务段技术科负责,然而车务科对中间站实际运行中存在的具体情况了解并不全面,因此由技术科负责制定的《车站行车工作细则》难以与实际工作相符,缺乏实际指导性。
        二、中间站安全管理的方法
        1.严格遵守安全制度
        高度集中、大联动是铁路运输行业的特征,这样的特征促使铁路运输和安全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没有捷径可走,而且要以严格的劳动纪律和严密的规章制度作为支撑和保证,必须对“安全第一”的大局意识不断进行强化,对遵章守纪的自觉意识和格尽职守的责任意识不断进行增强,这样才能确保铁路运输的安全和稳定。但安全问题时刻都在、哪里都有,其不仅存在于铁路职工的日常工作之中,也贯穿在整个铁路运输的安全生产过程当中。实践证明,任何企业的安全管理都不能只靠管理人员和领导干部来进行落实,要借助全体职工的力量。在安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各项制度、规章、文本的有效规范,还要对安全文化在协调人际关系和安全生产过程中起到的引导和感化作用给予相同的重视。
        2.努力提高人员素质
        在铁路的运输安全之中,人是最主要的因素。进行运输安全的管理,根本任务就是通过科学技术和科学的管理,对人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进行有效的保护和调动,在最大程度上预防和避免不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保证铁路运输的安全。控制住安全管理中最主要的因素—人,才能从根本上抓住安全管理。促进领导干部素质建设的方法主要有两种:①通过不断的学习来促进个人能力和素质的提升,在铁路运输管理当中,可以丰富、扩充政治理论、新经济理论、组织行为学、运输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提高领导干部的综合能力。②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

可以通过下现场调研的方式来深入目前的安全生产工作,以铁路车务段自身的特点为基础,坚持定期和不定期地到一线车间、班组进行学习和调研,从实际出发对自己所管辖的中间站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新体制、新方法、新思路、新机制等方面的积极探索。
        3.加强现场安全控制
        把握规律,掌握安全生产主动权,把握不住安全生产规律,安全工作就等于“瞎子摸象”。要解决现场作业标准化不落实问题,各级管理者必须加强调查研究,正确管理行为与作业行为、现场控制与标准落实、过程控制与结果考核、规律把握与机制建设的关系,及时发现并解决现场作业中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始终掌握安全生产的主动权。
        突出重点,卡控安全生产薄弱环节,安全工作必须突出重点。抓安全没有重点,工作就会流于形式。不同系统、不同单位、不同时期的安全重点各有不同。抓安全管理,必须明确重点,有针对性分制定技术标准和作业标准,加强对关键作业环节的安全控制。只有这样,才能抓住主要矛盾,卡控安全生产薄弱环节,有的放矢分抓安全管理。
        贯彻标准,促进安全管理科学规范,依据规章和标准进行管理是抓安全生产的一项基本原则。基层站段作业标准落实不好,根本原因是管理标准、设备标准、人员素质标准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特别是对人的行为控制不到位。要解决不按标准管理、不按标准干的问题,就必须在摸索规律中完善标准,在落实标准中发现问题。
        落实责任,建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不仅包括完善的规章制度,还要包括严格的监督考核制度,没有严格的监督考核机制,是无效的机制。只有加强监督考核机制建设,抓住不落实的事追究不落实的人,才能使管理发挥有效的作用。当前,要改革现行的安全监督管理体制,实现由同体监督向异体监督转变。
        4.充分发挥班组职能作用
        对班组管理要坚持分层逐级负责,建立好操作性较强的逐级负责制,使班组责、权清晰。达到安全自控并进行联锁考核,班组在运输生产作业过程中,要建立以安全责任链(为主要内容的自控机制,达到“安全自控”,并进行联锁考核)。
        要充分发挥班组长的作用,班组长素质决定了整个班组的建设水平,如果每个班组长对工作都能认真负责,搞好安全生产就有了主动权。为此,要配齐配强班组长,选班组长不仅要看其业务水平,更要看其综合管理能力,同时要强化班组长的责任意识。培育班组长勇于负责、敢于管理的精神,需要敢于管理又要善于管理。
        注重提高两个能力,即提高班组现场安全作业控制能力和独立生产作战的能力,进而达到管理问题不出班组,安全控制问题不出班组,设备质量、故障问题不出班组的目的,并能针对安全生产关键点和薄弱环节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以班组的安全保证大局的稳定。
        5.加强安全风险管理,强化关键环节控制
        在铁路运输的生产过程中,某一环节失控都可能导致行车事故的发生,就是说控制与失控同在,安全与事故并存,所以要把握安全与事故的内在联系,系统分析,排查研判。要结合自身安全生产的实际,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组织、设备设施、人员素质的特点,把人身安全等风险作为重点,把可能导致事故的管理风险、作业风险、设备风险作为关键,进行全面排查研判,全方位识别风险源和风险点,重点进行有效防控。一是加强重点作业的控制。对车站各项作业过程中薄弱部位、薄弱环节应加强安全控制,如施工作业组织、非正常情况接发列车、调车作业、停留车防溜和接发有特殊要求的列车等均需我们进行重点卡控。二是要加强安全隐患的超前防范,重点抓好苗头性、倾向性和规律性问题的防范和控制,同时要对惯性问题和倾向性问题整改落实,尽力解决难点、关键问题。
        结束语
        中间站安全管理对于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工作来说有着重大意义,是铁路安全管理责任落实的主要根据点。切实加强铁路中间站安全管理工作不仅能够全面提升铁路现场管理质量,更能够从根本上提高铁路运输安全程度。
        参考文献
        [1]倪前秋.高速铁路中间站安全管理体系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7,14(05):43-45.
        [2]景岑芳.城际铁路列车运行方案优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