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13072519851115XXXX
摘要:现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施工已经逐渐变成目前我们国家十分重视的对象之一。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建筑施工开始应用混凝土结构,其在整个建筑领域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对于建筑工程而言,结构裂缝是最为普遍的一种质量问题。相关工作人员理应从其具体产生的角度进行思考,并采取合理措施进行处理。本篇文章将阐述混凝土结构工程的主要背景,探讨裂缝出现的具体原因,分析常见的裂缝类型,并对于具体控制的方法方面提出一些合理的见解。
关键词:工民建;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
引言
伴随城市进程的推进,工民建工程得到稳步发展。在工民建施工中,混凝土结构作为工程中的重点,存在着结构面积大、容易出现裂缝等问题,若裂缝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会影响工民建工程的稳定性,阻碍建筑行业的发展。因此,在现阶段工民建工程项目设计中,为了有效控制混凝土结构裂缝,应该根据混凝土结构的裂缝原因,采取应对措施,以充分满足现代工民建行业的稳定发展需求。
1建筑施工裂缝的危害
在对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施工操作上的失误而导致施工裂缝的出现。在混凝土结构出现的裂缝中较为常见的裂缝一般宽度在0.1到2毫米之间,对混凝土结稳定性等没有直接的危害,混凝土材料本身造成的结构裂缝,是很难避免的。但由于操作的失误和环境剧烈变化等原因造成的裂缝对混凝土结构的影响是致命的。这些裂缝的存在对建筑的稳定性、强度和使用寿命都有较大的影响。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之后,其防水性将会大大降低,水分可以直接通过裂缝对混凝土结构的内部进行腐蚀,影响了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同时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存在会极大影响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在发生震动时由于裂缝的存在,使得混凝土结结构的受力不均匀更一步加剧了裂缝的产生形成恶性循环。施工裂缝的存在直接影响了建筑工程的质量,对工程建筑的稳定性和整体性有着极大的负面影响。
2工民建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原因
2.1混凝土材料问题
通过对工民建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分析发现,出现混凝土裂缝的原因与混凝土材料存在着紧密关联。由于混凝土是由水、水泥、掺合料、外加剂等物质组成,混凝土中的水泥在与水反应时,会产生一定的热量,若水化热的温度得不到有效控制,会使混凝土产生裂缝。在混凝土原料配比中,配合比的质量也会对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造成影响,降低混凝土强度,使混凝土出现超负荷收缩,严重者引发混凝土裂缝。
2.2施工方法不规范
混凝土的混合过程需要对石子、沙子、水泥与水的比例进行调节,根据性能要求找出合适的配比,混凝土性能的好坏直接表现为混凝土的凝固效果,直接体现为结构的密度指标。除了配比,混凝土的性能还受到运输、搅拌工艺与浇注流程的影响,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会造成结构裂缝的出现。
2.3温度性裂缝
此类裂缝在民工建筑中出现,主要是由于材料应用的内外温度差异性较大,而造成的混凝土分子变化问题。一方面,当建筑施工周围环境温度过低时,搅拌后的混凝土内部环境热量提升,内外温差大的分子运动状态下,导致混凝土材料本身的分子空间间隙扩展,进而也就出现了裂缝;另一方面,混凝土搅拌期间会出现“热胀冷缩”的物理变化,待混凝土蒸发后,已经“固定”的结构本身存在着较大的可填充空间,从而也会导致局部裂缝的问题。
3工民建筑结构中产生裂缝的控制措施
3.1认真检查购买的原材料
购买原材料时,要进行货比三家,将多家的商品进行对比,选择出质量比较好,价格又比较实惠的产品。当卖家送来原材料时,一定不能马虎大意,要认真的检查送来的原材料,看是否为我们当初挑选的原材料,看它的规格大小是否符合我们的意愿,原材料的数量对不对,然后再看它的合格证书,购买的原材料一定要符合国家标准。如果购买的原材料不符合以上标准,就要与商家探讨处理方案。
3.2施工环节的管控
首先在施工前期应保证物料准备妥当,比如混凝土的配比过程中,应结合施工标准与技术要求,找出各种原料的合适配比,按照搅拌工艺进行混凝土的制备;在混凝土搅拌均匀,并且满足浇注温度后,对钢筋的绑扎情况进行检查,特别是钢筋垫位置的平整性;预埋管子应提前封口处理,并且保证管子的干净,避免杂质影响到浇注效果;砖混结构的施工中,应保证砖头表面的整洁,避免杂质产生影响。其次对于混凝土的振捣过程,应按照工艺标准进行,第一次振动后未凝固前进行第二次振捣,可以提升混凝土结构的粘度,降低工民建结构裂缝的出现。最后是混凝土的搅拌工艺,搅拌过程直接决定了混凝土的性能,因此应了解相关工艺特点,比如砂浆裹石或净浆裹石工艺,这样可以提升混凝土结构的强度,进而提升建筑物整体的强度。
3.3施工温度因素的有序性调整
工民建混凝土结构施工期间,为了有序规避混凝土结构裂缝,在具体操作时就要对温度因素进行调整。以常见的工民建筑为例,将施工温度因素控制与把握的要点归纳为:(1)针对建筑工程的基本需要,选择与工程建筑相吻合的水泥型号。比如,硅酸盐类水泥等,减少水泥本身多余热量的保存;(2)为防止水泥施工期间出现多余的热量残存问题,施工人员可采用减水剂进行热量辅助性调整;(3)利用其它施工材料进行温度问题的辅助性调节。比如,在水泥型号较大时,采取增加沙石添加比例的方式减缓温度的提高;(4)若工程施工环境处于冬季或者早春时节,施工期间也要注意从内外温度差异的视角上寻求解决裂缝问题的渠道。比如,采用塑料薄膜覆盖在混凝土施工区域;或者采取洒水浇筑法进行混凝土浇筑区域温度外部辅助性调节等,这些都是可靠的由混凝土材料温度造成的裂缝问题的解决策略。工民建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做好建筑工程施工区域温度干扰性因素的有效性调控。一方面可实现材料结构的有序性安排,一方面也针对工民建混凝土结构中的温度裂缝情况进行问题处理,它是一种有序的民工建筑资源管理形式。
3.4混凝土的养护
由于本次案例的施工时间在冬季,因此在进行养护的时候,工作人员应当遵循综合蓄热的基本原则。主要表现在混凝土内部适当添加一定量的抗冻剂,当浇筑时间达到4到6小时的时候,如果发现表面有塑性裂缝的问题产生,可以再次展开阳光或者浇灌层的处理操作。当混凝土进入到初期凝固阶段的时候,可以在其表面防止一层塑料薄膜,从而可以起到养护的效果。当模板以及保温层的温度达到5摄氏度时,同时整体温度超过受冻临界点的时候,才能将其进行拆除。除此之外,施工人员还需要将内部与外部之间的温度差因素考虑进来,最后再以此为基础对收缩应力方面展开相应的控制。
结语
总而言之,在现阶段工民建混凝土结构裂缝问题处理中,为了实现裂缝处理的有效性,相关人员应该结合裂缝产生的原因,制定控制方案,以有效避免工程施工中由于混凝土材料选择不当、混凝土结构不合理以及监督管理不科学等问题而造成建筑裂缝。另外,在工程项目裂缝处理中,项目管理者应该结合工民建的施工特点,对施工前、施工中,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通过混凝土材料的合理使用、合理监督等,避免施工裂缝的出现,为工民建施工项目质量的提升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刘蕾荣,王尚.工民建中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控制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7(32):27-28.
[2]赖海明.工民建混凝土结构性裂缝的防治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14):112-113.
[3]韩峰.工民建中混凝土结构性裂缝的原因与控制措施[J].山西建筑,2017,40(14):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