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土地管理角度完善土地利用与规划的途径探析 宋涛

发表时间:2020/5/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期   作者:宋涛
[导读] 摘要:当今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土地占有面积相对较少,如何提高社会土地的利用效率是利用有限资源为人们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时,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问题。
        淮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清江浦分局  江苏淮安  223000
        摘要:当今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土地占有面积相对较少,如何提高社会土地的利用效率是利用有限资源为人们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时,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问题。通过对土地利用规划,能够避免出现一些设施分布不合理的现象,同时可以改进土地资源的利用方法,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更高的社会价值。
        关键词:土地管理;土地利用与规划;途径探析
        引言
        如今,我国土地资源十分紧张,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为了全面落实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需采取多种措施改善土地利用规划,提高土地利用规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进而有效保护土地资源,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使其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关键推动力。
        1、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在城市规划与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各级政府应严格遵照与城乡规划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努力确保各项工作的有效推进。在针对土地实施规划时,需要恪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律法规,两者都是行政法规的组成部分,是并行的。在这两个方面规划中,有必要严格恪守有关法律法规,努力协调好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二者之间的关系。在制定城市规划方案时,应根据土地资源的利用情况,并结合各个地区的实际做出统筹安排。城市规划和土地使用规划属于行政区域规划范畴,在城市规划中,要规划乡镇,确认城市规划的发展方向,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方针,进而充分确保合理利用城市用地。在具体针对土地利用予以规划的过程中,必须要对行政区范围内的所有土地予以统一规划,要点施行“三边四区”,确认土地规划方针,合理规划土地。从这一层面上而言,城市规划是土地使用规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城市规划过程中,科学合理地区分城市土地资源的功能分区是十分必要的。在土地用地规划过程中,需有效操控城市建造用地规划。
        2、土地规划与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2.1发挥规划用途管制作用不充分
        目前,我国土地利用规划的特点是实施时间短、群众认识不清,所以规划虽然具有较高的法律地位,但在具体实施中却显得随意。虽然相关部门认识到要按照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办法来进行土地使用,但在实际用地时却依然片面强调规划方案要适应用地的要求,有时甚至为了满足用地需要,不惜要求自然资源部门修改规划,满足实施要求,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土地利用规划在土地利用中发挥的控制作用,而且土地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是隶属关系,进而导致其难以对违反土地利用的规划用地进行执法。
        2.2土地破坏、退化现象严重
        一直以来,人们都缺乏良好的土地保护意识,在土地利用规划过程中对土地进行过度开发,造成土地出现沙化以及退化等问题,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利的影响。除此之外,在土地开发利用过程中对洼地、盐碱地以及坡耕地等进行不合理的利用,严重地破坏了土地资源,致使粮食产量无法保障,大幅度地降低了土地利用率。
        2.3村庄土地利用规划技术落后
        目前村庄土地利用规划多是以规划人员的主观判断和经验来进行的,缺乏科学和技术支撑,造成对土地利用问题的思考过分简单,从而形成指标准确度下降、规划精度不高等问题。除此之外,由于规划本身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规划过程中要随时调整和更改,这就影响了工作效率,造成重复的劳动,导致规划成果脱离实际情况,削弱了村庄土地利用规划成果对村庄建设的指导作用。
        3、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
        3.1激活土地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相关人员需加强土地使用制度建设,积极转变土地双轨制,进而充分发挥出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然后提出完善的土地产权制度。

在市场交易中,产权界定清晰是最为重要的基础,要想加强政府在国有土地资源控制中的作用,就需协调中央和地方及地方与地方之间的土地产权关系,同时,明确土地资源使用者的主体地位,建立与使用权、土地价格相适应的土地使用制度和土地流转制度,进而保证农民土地资源使用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扩大土地资源的经济效益。土地制度改革转变了以往的二元土地制度,真正地实现了农村集体用地与国有土地之间的同地和同权,推进了农村集体土地进入土地市场,以此增强存量建设用地的活力。
        3.2建立完善的调控机制,约束政府行为
        为了打破垄断,应增强政府控制一级土地市场的规范性,约束政府官员的行为,同时,建立更加科学和完善的监督机制,确定中央与地方的土地分配,进而建立更加合理的经济机制,让科学利用土地资源逐渐成为政府的自觉行为。再者,积极落实可持续利用决策影响评价机制。为了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要积极建立更加完善的政策分析机制,做到科学决策,让土地利用与管理政策能够充分满足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3.3提高公众参与
        积极征求村民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实地调研充分了解村民对耕地、宅基地使用,产业发展、村庄环境整治、土地流转、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诉求,规划编制过程中与村庄进行多次对接,根据村庄建设意愿,对规划适时进行合理修改,让村民加入到村庄土地利用规划之中,做规划的参与者。规划编制完成后,应对规划成果进行公示,保证村民的满意度,从而有效避免村民与用地之间的矛盾,促进规划实施进程。
        3.4优化技术方法
        随着计算机技术、“3S”等技术的发展,我国进入大数据时代,为提高土地利用规划的效率,可通过借助RS、GIS、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创建土地利用和管理信息平台,以便更加方便、准确、快捷地提取地块信息,从而为村庄土地利用规划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数据更加精确,同时,可建立动态监测平台,随时掌握村庄土地利用规划落实情况,方便村庄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
        3.5做好土地利用规划分区的管理工作
        要想使土地利用规划分区成果得到更大范围的应用,则要求相关工作者必须在以下2个方面将土地利用规划分区成果落实到位。1)保证土地利用管理制度的落实。土地管理中会采用土地利用管制方式,而在土地分区管制工作中,土地利用规划分区属于重要内容。在相关管制条例执行中要运用到土地利用规划分区成果中,实现土地利用规划分区和土地管理条例的充分融合。2)在土地空间规划工作实施过程中要发挥出土地利用成果价值,从而实现对土地资源的有效应用,这对土地资源与生态资源的保护有非常显著的积极意义。
        3.6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管理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村镇建设规划的纲领性文件,是土地用途管制的依据,是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的一项基本措施。村镇规划要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如果不符,就要重新审定村镇规划所确定的用地规模和用地指标等是否符合实际,是否与有关部门用地规划和整个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结束语
        为了确保土地的可持续使用,需要一个辅导方针来协调和缓解工作开展过程中的抵触情况。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如果不协调好城市规划和土地使用规划,就会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和损坏。城市规划和土地使用规划的协调开展,要求有关部门完善相关机制和法律法规,以提高土地规划的合理性,提供一个安全、安稳的生活环境,为城市发展奠定坚实根基,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韩忠慧.城镇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协调探讨[J].江西建材, 2019(11):43+45.
        [2]王瑞琳.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规划协调分析[J].城市建筑,2019,16(36): 29-31.
        [3]闫丰祥.从土地管理角度完善土地利用与规划的途径探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30):206.
        [4]甄婧.大数据时代土地利用规划决策与管理信息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26):116-117.
        [5]张敏.从土地管理角度完善土地利用与规划的途径分析[J].乡村科技,2019(19):40-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