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要点探析

发表时间:2020/5/9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6期   作者:刘鑫
[导读] 在房屋建筑施工完成之后,采用后浇带施工技术进行二次施工
         摘要:在房屋建筑施工完成之后,采用后浇带施工技术进行二次施工,目的是为了防止混凝土变形而导致施工效果的降低。为此,必须严格按照施工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后浇带,且保证选用的施工方案具有可行性,提高施工技术水平,提升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以此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建筑施工;后浇带;施工技术
         1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主要种类
         后浇带包括企口缝和阶梯缝、平直缝等种类,对于企口缝形式的后浇带而言,因为结合面相对密实、牢固,而且有着较强的抗渗能力,不过选择这种形式的后浇带需要消耗较多的支模费用,如此对于施工企业的经济实力需求也是比较高的,之后的拆模工作难度也比较高。阶梯缝形式的后浇带也有着较大的施工难度,不会影响到施工进度,对于那些工期需求相对严格的建筑工程而言来说是比较适用的。平直缝形式的后浇带一般情况下主要就是在施工时期薄模板安装和拆卸中进行适用,因为渗水路线比较短,结合面的质量难以得到保障,所以这种形式的后浇带很难在建筑施工中广泛的进行使用。
         2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作用
         2.1使温度收缩减小
         因为浇筑的混凝土在早期硬结中会出现收缩,而已经建好的结构受冷会收缩,反之则膨胀。通常混凝土硬结收缩在施工后的2个月内就完成了,可是温度变化对建筑物的影响却是经常性的。如果在变形过程中受到阻碍,这时在结构中间就有温度应力出现,有可能造成结构物产生裂缝。而通过设置后浇带,在施工时混凝土能够随意伸展,使收缩应力缩减。混凝土中的抗拉强度能够与温度应力相抗衡,进而让建筑物抵制温度变化能力得到提升。
         2.2有效处理沉降差
         如果高层建筑主体跟地下室或低层有连接时,可以依照建筑物现场地基中的上部结构设置、基础形式及持力层的状况等来决定设置后浇带还是留永久变形缝。假如高层建筑荷载大、地基持力层厚度过大、主体跟裙楼间悬殊差较大及压缩性很高等,就会造成高层主体与低层裙楼间的沉降量变大,这时就不能设置后浇带;假如地基持力层土质良好,例如高层主体基础设置于卵石层上,或是使用的桩基础,它的沉降变形量将很小,这时可以把高层建筑与裙楼基础连成一体,不用设置变形缝,应用后浇带技术把建筑主体与裙楼间的沉降差异进行释放。
         3建筑施工中的后浇带施工技术要点
         3.1施工准备
         在建筑施工中应用后浇带施工技术时,为确保其施工技术的实际应用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全面提高建筑施工质量,应当充分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为后浇带施工的顺利进行提供极大便利。因此在建筑施工中应用后浇带施工技术时,应当在正式施工之前对后浇带表面进行规范清理,及时去除后浇带表面污垢以及浮浆等,并以高压水枪对后浇带表面进行冲洗,在全面提高混凝土粘性的基础上,以促进后浇带施工的顺利开展。在此基础上,施工人员应当密切观察钢筋具体情况,及时对端头生锈的钢筋进行除锈,若钢筋锈迹严重无法在建筑施工中加以应用,应当及时补充标准规格的钢筋,以免影响建筑施工各项工序的顺利开展。
         为推进后浇带施工的顺利进行,在施工准备阶段应当掌握好混凝土的配合比,以加强混凝土强度控制。因此在建筑施工准备阶段施工人员应当对高性能早强型减水剂进行合理利用,将水灰比范围控制在0.4左右,以确保混凝土性能满足建筑后浇带施工的实际要求。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可以通过调整配合比的方式控制水泥用量,将膨胀范围控制在0.1%-0.2%,并添加适量UEA膨胀剂,进而对混凝土性能进行优化控制。
         3.2合理控制施工时间
         在建筑后浇带施工中,应当结合建筑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加以综合分析,在沉降施工完全形成后开展后浇带施工操作,以保证混凝土结构强度和稳定性。为避免高层板式建筑与裙楼在沉降上出现差异,应当在主楼完全沉降后开展后浇带施工,以加强施工质量控制。若受到建筑施工工期以及季节性交替等因素的影响而导致浇筑工作延后,则应当在建筑设计图纸上充分体现出来,以便于施工人员及时采取可行措施控制混凝土浇筑时间,从而为后续施工操作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3.3后浇带部位的模板支拆
         施工中,应在墙体后浇带两侧的钢筋相交点的位置布置拉钩,并保证保护层垫块挂到位以及所用钢筋保护层有足够的厚度,以避免发生钢筋骨架偏位现象。为了方便将后浇带中的异物垃圾等打扫干净,可整体下移后浇带垫层的面标高0.2m,将后浇带中的异物垃圾等放置在下移部分,在对这部分采用水泥砂浆将其进行覆盖整平处理,最后对后浇带进行浇筑混凝土过程。在进行后浇带梁、板的支模时,可采用钢管架或门架作为底模的支撑结构,这些支撑结构只有在后浇带二次浇筑混凝土完成浇捣处理后且混凝土结构满足强度要求时才能拆除。采用松木材料作为后浇带的侧模,其厚度为2cm,且应在松木板上制成小口,以方便将其固定于后浇带的侧面。
         在施工时,布置的后浇带其两侧的模板支撑架不仅要在使用时能够紧密牢固地结合在一起,而且在使用完毕后易拆除。可以在梁板底筋以下的位置采用防水水泥砂浆材料做成一道宽约5cm的阻拦坝结构,以免由于使用一次性单层钢板网容易造成混凝土进入后浇带的现象发生。只有在后浇带二次浇筑混凝土完成浇捣处理后且混凝土结构满足强度要求时才能将后浇带的模板拆除,模板拆除顺序应从上往下。
         3.4浇筑混凝土
         混凝土浇筑前,应彻底清扫后浇带内的残留杂物,并对钢筋进行除锈处理,充分浇水润湿模板和带内老混凝土接触面。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时,根据已设计好的施工顺序,先浇筑底板后浇带,再浇筑外墙后浇带,最后浇筑顶板后浇带。施工中应安排责任心强的人负责混凝土的振捣工作,以确保混凝土的密实性,减少收缩。为了避免漏振、欠振和超振,混凝土的振捣工必须保证必要的振捣时间、插入深度和插点间距,振捣时严禁长时间碰撞模板、旧混凝土和垂直于后浇带的板、梁钢筋。浇灌外墙后浇带混凝土时,深度2m以下的混凝土应采用串筒入模,分层振捣的厚度不超过50cm,并连续均匀浇筑。
         混凝土表面的泌水收缩,易产生塑性收缩裂缝,它一般发生在混凝土终凝之前。为防止这类裂缝的产生,在混凝土经振动器振密实,表面出现浮浆时,随即用刮尺刮平,待混凝土终凝硬化前l~2h,用木抹子连续抹压搓平,以闭合混凝土表面因泌水收缩产生的裂缝。
         3.5后浇带防水
         后浇带接缝形式与两侧混凝土接缝防水是做好防渗漏的关键。为此,止水带的接头处理应严格按要求处理,遇水膨胀止水带在浇筑前要避免与水接触;采用钢板止水片防水,则钢板止水片接头必须为搭接焊接,搭接长度应不小于50mm,焊接必须4个方向焊接,焊接中必须饱满,无夹渣、咬肉、气泡;在内墙、顶棚后浇带接缝处用柔性腻子涂刷两遍,可避免沉降及伸缩过程中产生细小裂缝。
         3.6后浇带的养护
         为了避免在施工过程中污染钢筋,造成垃圾堆积,后浇带施工缝处理完毕并且清理干净之后,其顶部要用木模板进行封盖,并用砂浆做出挡水带,在四周还要设立临时的栏杆进行维护。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后,采取覆盖物保水的方法进行养护,养护时间要持续15d以上,同时,在后浇带的两侧和附近要搭设栏杆进行围护。在加强养护的同时,还要注意防范超负荷的震动,以确保新旧混凝土的结合达到理想的效果。
         结束语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不但可以避免建筑结构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裂缝问题,还可以提高整体的施工质量,对建筑整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也有所保障。这要求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后浇带施工技术的标准流程进行,并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素养和能力,以确保后浇带技术发挥出应用的功能。
         参考文献:
         [1]聂长顺.建筑工程混凝土及后浇带工程施工技术讨论[J].居舍,2020(09):48.
         [2]陈正洪,周鹏,王雨竹.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J].建筑技术开发,2020,47(05):59-60.
         [3]林跃深.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探讨[J].绿色环保建材,2020(02):18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