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气自动化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不仅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而且其中的高压设备也在不断工作,这给整个系统能否保持安全稳定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而目前电气自动化系统接地措施能有效避免电气事故,如自动化系统中的相关设备发生短路现象,即便智能处理系统能够及时对电源进行控制,但是仍旧可能发生大面积的设备瘫痪,更有甚者,会引起火灾。基于此,本文对电网系统中电气自动化应用实践进行研究,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电网系统;电气自动化;实践分析
引言
在最初的电力系统当中,自动化功能的实现基本上都是依靠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技术来完成的,但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这种综合自动化系统逐渐显现出一些缺陷,比如监控效果较差等,越来越无法适应电网的升级需求。所以当时的电网系统亟待进行技术优化更新,实现系统升级改造,电气自动化技术便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大提升了电力系统的运行质量,使其发生了质的飞跃。
1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理论基础
为了能够让电气自动化技术有着更强大的实际操作性能,相关技术人员可以运用计算机有关的技术来进行一些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相关实验,如今在计算机技术中电气自动化技术已经迅速发展成为了能够进行单独意义上操作的顶端技术。相关技术人员在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中应用的技术手段也逐渐增多,在对电气工程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相关应用后,电气自动化技术就能够为其他相关联的电气元件在工作时的效率进行大幅度的提高,且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电气工程的运作成本,进而促进电气工程的工作效率。
2当前电网系统中电气自动化应用存在的问题
2.1 原有系统不相配,易发生运作故障电气自动化系统应用前后,电网系统中变电站监控系统的工作重点不同,应用前的工作重点是工业控制下的计算机系统,而向上的信息需要另行处理。应用后是同时实现对上和对下的信息传输分析。应用前的系统中以工业控制计算机为重点。这个计算机包含很多的功能,通过这些功能的共同作用来实现变电站的正常平稳运行。同时,还设置有远方调度站,对向上的信息传输进行调度支持。但是电网系统应用电气自动化后,系统升级了,电网变电站原有的监控系统将不符合最新需求,发生故障瘫痪的概率变大。
2.2增容受到限制
运用原来的监控系统来监管电网系统,需先完成整个监控系统的设计工作,但是多种因素会给最终的监控设计成果构成影响,使用的软件与硬件资源的等级不高,不利于电网的长期运行与发展。升级电气自动化体系后,虽然新增了一些电气设备,但是监控系统并未发生变动,升级电网系统后,变电站也应随之进行增容处理工作,旧版本形成限制条件,变电站增容受阻,电网系统中形成不稳定因子。
2.3电阻单点接地
当前电气自动化系统接地中存在最为普遍的问题,即电阻单点接地,其中存在接地间接性处理与接地电阻发生降低情况,这都会对系统自动化运行造成极大地安全隐患。系统运行过程中,当电阻值相对于直流电压较小的时候,系统配备供电绝缘监测设备则会发出警告,然后,技术人员可以通过绝缘检查仪器进行电阻接地问题位置的检查,及时解决问题,避免发生进一步的电气破坏。值得重视的是,尽管电阻单点接地处理对设备运行状况不会产生影响,但是随着电气设备长周期的运行,其安全风险因素会逐步提升,继而出现双点接地问题。
3电网系统中电气自动化应用优化措施
3.1升级思路
在原有的变电站监控系统中,通过间隔层的各个测控装置,实时采集数据信息,完成后,将信息传输至通信层,随后,在传送至变电站层,变电站层对数据信息进行相应的处理之后,变为操作信息,返回至通信层,通信层依据具体的操作信息控制间隔层。现如今,电气自动化应用技术在升级的过程中可采用的新技术越来越多,其中占据主要优势的技术有两种,一种是以太网局域技术,一种是TCP/IP网络技术。在进行升级时,可充分利用这两种技术的优势,在此技术上形成升级思路:在监控系统中,如果IED装置不存在以太网通信功能,那么将其连接到以太网中,促使监控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具有比较高的独立性,而且监控系统和运动转发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相互之间不会产生任何干扰。
3.2安全防护
安全接地保护需应用到强弱电设备及不带电的设备及配件上,在电气自动化系统中一旦电气设备安全保护接地不到位,且绝缘部分遭到破坏,直接导致电气设备外壳带电,若人体与设备漏电外壳接触,电击会给人体造成严重损伤,甚至出现生命危险。因此在电气自动化系统安全保护中,接地电阻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压降值,通过控制接地装置接地电阻的方式,能够合理控制压降值,为建筑设备及社会群体的生命安全提供可靠保证。
3.3优化电气工程的设计
针对电气工程的电力企业用到很多电气设备,因此在在进行电气设备的设计时,不仅要懂得有关磁力与电气、电路的物理相关知识,还应当在电气设备的实际设计过程中能够更加合理地应用这些知识,这需要设计应用人员应当有着对电力设备设计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熟练技能。传统的设计采用的方式就是将电气设备的设计实验与实际工作人员所积累的经验充分结合,再进行实际的电气设备设计,这种设计方式并不能够将设计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合理的修改与解决,还会将电气设备的效率降低。而借助计算机辅助软件来进行对现代化电气设备的设计,能够将电气设备的实际设计时长缩短,还能够保证电气设备的质量和基本性能。因此在一定意义上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能够充分地促进电气工程在进行设计时的优化。
3.4优化电网调度技术
切实发挥出电网调度技术的作用,使用自动化电气系统与服务器达到调度工作目标,首先应充分考虑到调度技术的经济化程度,把握影响电网运行安全、稳定与安全的主要因素;引进可用的电力设备,分析电气生产期间形成的数据资源,以自动化的方式来预测电气系统的实际负荷,最后改进故障处理系统,缩短分析与排除故障问题的时间。获取电网故障信息后,立即实施自动诊断,以智能化的方式判断故障问题的具体位置,快速隔离出现故障的设备,重新构建网络结构,这种故障处理方式能够缩减开关次数,减少开关改造量,故障问题处理时间缩短,处理行为可靠性强,但是需要投入的技术资源与资金比较多。
结束语
电网建设的目的是输送电能,而电能是自动化、智能化工程实现的必须介质。因此,电气自动化在电网建设中的应用不仅对电网输送过程具有积极作用,也间接对其他行业的发展产生推动作用,相关人员必须予以重视。需针对当前电网建设中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存在的不足之处做出优化改进,积极引入更加先进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以提升电气工程自动化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徐德睿.电网系统中电气自动化应用实践分析与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2020(01):45-46.
[2]赵楠,吴晟,王昕,沈鑫,李英娜.基于网络的计量自动化管控系统[J].化工自动化及仪表,2019,46(03):208-213.
[3]冯文超.变电站电气自动化与电力安全运行探讨[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01):88.
[4]于磊辉.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探讨[J].山东工业技术,2018(16):173.
[5]代晓林.电网系统中电气自动化应用技术升级问题[J].电子世界,2018(11):17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