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的律动

发表时间:2020/3/3   来源:《素质教育》2020年4月总第341期   作者:骆秀峰
[导读] 这一阶段中的所有德育工作,辅助学生形成更为良好且健康的习惯、行为,给其今后的多元化发展给予扎实的铺垫。

河源市龙川县黎咀镇中心小学 广东 黎咀 517355
  摘 要:对于小学阶段而言,其是学生养成各项行为、习惯十分关键的阶段,德育有关的工作人员应更为关注这一阶段中的所有德育工作,辅助学生形成更为良好且健康的习惯、行为,给其今后的多元化发展给予扎实的铺垫。
  关键词:小学学生 养成教育 行为与习惯 
  一、前言
  养成教育在小学阶段是一项十分关键的教育内容,小学阶段的德育有关工作人员应借助这一教育所具有的作用,辅助学生形成更为良好的习惯、行为,给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进步给予更多的铺垫。这就要求小学阶段的德育有关工作人员应形成新兴的教育观念,以增强养成教育的科学性、高效性。
  二、何为“五心”教育
  “五心”教育指的是忠心、爱心、关心、孝心、信心,而其中,忠心的主导是祖国;爱心的主导是社会;关心的主导是其他人;孝心的主导是父母;信心的主导是自我。


借助“五心”这一教育观念,能够提升小学阶段德育教育最终的效果,让学生更为爱国、更具奉献精神,同时,还可以孝顺父母,让自己的身心得到更为良好且健康地发展。为此,小学阶段德育有关的工作人员应把“五心”这一教育观念引用至学生平时习惯与行为的养成教育中,参照学生较难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太过依赖父母等方面的问题,转换其思想,在提升自身道德素养的同时,养成更为良好的习惯、行为,给学生在今后全方位地发展给予铺垫。
  三、在小学阶段怎样进行行为与习惯的养成教育
  1.制订出更为健全的行为与习惯养成教育目标。为了保证对小学阶段学生就行为、习惯进行养成教育的高效性、科学性,德育有关的工作人员应制订出更为健全的教育目标,给各项教育的实施给予辅助。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到一点,就是德育有关的工作人员在制订出教育目标期间,应把有关的守则、规范等当作参照,标准学生的所有行为,最终,达到这一教育目标。比如,德育有关的工作人员应先认知到处于不相同年级中小学阶段学生所具有的差异性特点,参照“五心”这一教育观念,对这类学生给予相对应的要求。对处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德育有关工作人员应辅助其认知并爱护国旗,让其更为“忠心”;同时,还应接受教师、父母所给予的辅助,尊重他人,更具孝心。对处于中年级的学生而言,德育有关的工作人员应辅助其怎样使用各类礼貌性语言,同时,还应诚恳、守信,让其更为关心其他人。对处于高年级学生而言,德育有关的工作人员应辅助其形成更为良好的阅读、运动习惯,让其人格更为健全,并提升其自信心。在对以上各项教育目标进行制订后,能够增强养成教育最终的效果与质量,辅助学生形成更为良好的运动、学习、生活习惯。
  2.构建更为良好的行为与习惯养成教育环境。在制订出更为健全的教育目标后,德育有关的工作人员还应构建更为良好且适宜的教育环境,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出熏陶作用,在无形中就对学生带来影响,辅助其逐步形成更为良好的习惯、行为。德育有关工作人员应先构建校园文化,科学地借助校园中的广播、宣传栏等,对学生就道德修养、礼义廉耻等进行推广。并在宣传栏中设定“好人与好事”这一专栏,可以由学生或是教师来进行投稿,把自己所做的或是其他人所做的好事进行推广,构建行为标杆与榜样,创建更为良好的校园文化。
  3.开展多样化的行为与习惯养成教育活动。为了增强小学阶段学生习惯与行为养成教育的高效性与科学性,德育有关的工作人员应进行更具多样化的教育活动,让学生获得更多实践性体验,使其可以在这类实践性活动中获得道德修养,形成更为良好的习惯与行为。比如,学校可以依据校园中部分学生随意扔垃圾这一问题,开展“随手捡垃圾,还校园一份洁净”这一活动,让学生更具爱心,提升其对于环境、社会的关注程度,让其更具社会责任意识,并在平时的生活中更为爱护环境,转变随意扔垃圾这一坏习惯;同时,学校还可以参照“五心”这一教育观念中的“信心”,开展“自信团队”这一活动,学生为了得到更多的表扬、荣誉,在课堂中会更为主动地发言、互动,这样,不但提升了学生自身的主动性,还能够获得更为理想的教学质量与效果。
  综上,行为与习惯养成教育与小学阶段学生自身的综合素养间紧密相连,还对其在未来的发展具有许多影响,这一教育应被当作小学阶段一项核心性的教育内容。参照现阶段的教育现状,在未来,学校应由家庭、社会等各个方面来对学生进行习惯与行为养成教育,以促进素质教育得到全方位地贯彻。
  参考文献
  [1]朱小蔓 王平 从情感教育视角看教师如何育人——对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18,(3):83-88。
  [2]章乐 引导儿童生活的建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对教学的引领[J].中国教育学刊,2018,(1):9-14。
  [3]李庆元 基于学生生命成长的学校文化育人实践探索——以北京市西城区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为例[J].中国教育学刊,2019,0,(1):97-101。
  [4]夏惠贤 李国栋 从立德树人看小学语文教科书德育内容的改进——基于苏教版与人教版的比较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16,45,(4):94-1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