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融入小学科学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发表时间:2020/3/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4月总第333期   作者:王洋
[导读] 在我校的小学科学教学中,我们就把二十四节气作为科学教学的一个突破口,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与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城中小学 255000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程要以生活中的科学为逻辑起点,“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科学的重要性,了解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科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我校的小学科学教学中,我们就把二十四节气作为科学教学的一个突破口,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与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一、引导学生科学认识二十四节气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首中国农历的“二十四节气歌”在国际气象界广为人知,“二十四节气”也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导农事的一种历法,是中国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它揭示了中国人对季节更替和气候变化的认识规律,凝聚了中国人对大自然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观点及方法,因此正确地引导学生科学认识二十四节气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有利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传承。
  那么究竟二十四节气是怎么回事呢?简单地说,二十四节气就是我们的祖先对于天时的理解,是他们雕刻的时光,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是真切地存在。它每一年都按照自身内定的法则运转着,既悄无声息,又使得万物日新月异。“立春”表示万物复苏的春天开始了,广袤的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之象。“雨水”和“惊蛰”表示降雨开始增多,冬眠的昆虫开始苏醒。“春分”以后的“清明”和“谷雨”则表示气温转暖,草木萌动,雨量渐增,适于谷物生长。“立夏”表示夏季到来,也标志着夏天农事的逐渐繁忙。“小满”和“芒种”表示农作物生长丰满旺盛。“小暑”和“大暑”则表示一年最热的季节已经到来,也就到了夏收夏种等农事活动繁忙紧张的季节。“立秋”表示天高气爽的秋天开始了,“处暑”和“白露”则表示暑热消退,露华渐浓,天气逐渐转凉。“寒露”和“霜降”的到来则表示寒霜降临,秋季农作物开始收获,冬季农作物开始播种的紧张繁忙季节开始了。

“立冬”是冬季的开始,预示着农事活动进入年末,“小雪”和“大雪”说明了降雪天气的到来,“小寒”和“大寒”则表示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开始了。这就是二十四节气的循环往复变化,在开展二十四节气活动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有效引导引起学生对周围环境的好奇心,激发学生不断探索世界的渴望,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的态度与责任,从而有效实现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二、开展二十四节气课程活动应遵循的几个原则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因素,他们对二十四节气的认识还是比较肤浅和片面的,所以在小学科学活动课中开展二十四节气教育必须贴近学生的生长需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采取多种多样的活动方法带领学生探寻节气中的奇、趣、美,让学生充分感受二十四节气中的自然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美的享受。
  1.因地制宜原则。一草一木总关情,不同地域、不同学校的学生因为校园环境的不同,可供使用的校园场地也不一样,所以,在开展对应的节气课程教育活动时,一定要因地制宜,充分借助校园试验田和实践基地的资源开展活动。比如可以建立一些袖珍小菜园、小葵花园等,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节气的变化开展实践教育活动,从开垦到种植,从管理到收获,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春生夏茂、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了解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了解不同蔬菜、作物的种植、管理和收获,品尝劳动实践带来的快乐。
  2.融合性原则。随着课改的深入,科学课程也不再游离于全课程之外,它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融合日渐深入。作为科学老师可以在开展节气课程活动时给学生搭建平台,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不同的活动中感受不同节气的变化。比如可以精心编选一些经典诗词、农谚俗语、节气故事、养生常识等,带领学生一起诵读,让学生认识大自然的规律,感受不同节气的民风民俗。同时,老师可以利用不同节气的特色,举办一些诗词比赛、谚语大赛或节气专题表演活动等,将自己了解到的节气知识与全班同学一起分享,在活动中感受节气课程内涵,增长见识,提升能力,将传统文化的精髓和节气课程文化有机融合起来,让学生从中受益。
  3.合作性原则。节气课程的开展,让学生从单打独斗变成了合作探究。在科学教学活动中,老师可以让学生有机组合,进行合作探究,让学生在分工合作的基础上,通过各自不同的努力达成共同的目标,让学生了解不同节气的不同特点,在收集整理节气材料中寻找节气特点,在观察发现中找到科学的奥秘所在。
  4.拓展性原则。节气课程发源于课内,延展于课外,所以多数课程活动项目要转移到课堂之外进行。这样可以让学生收获更多的科学知识,形成更多的科学技能,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学校科学教研组可以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分别组织不同的活动,低年级以观察自然为主,让学生在阅读了有关二十四节气的读物之后,到大自然中寻找自然景物的变化。中年级可以让学生走进植物园,通过参观植物园的不同景观,了解不同节气不同植物的变化。高年级可以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田间地头,参与春种秋收的过程,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农事知识,以此促进学生更好地了解节气文化。
  总之,在开展节气课程活动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掘节气素材,让节气接地气,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认识节气特点,用活动来传承节气文化,让学生在参与节气课程活动的过程中见识不同节气的自然变化,了解其规律,充分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让自己的科学探究绽放出耀眼的光彩。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