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心理健康教育在音乐教学中的巧妙应用

发表时间:2020/3/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4月总第332期   作者:商燕
[导读] 大量实践证明,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可以很好地给予学生心理暗示和疏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城中小学 255000
  伴随着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社会也越来越需要那些敢于探索、勇于竞争、善于创造的新型人才,而这些无一不与心理健康教育息息相关。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该充分利用音乐教学中包含的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加强对学生的帮助和引导,切实陶冶每一个学生的情操,培养他们具有活泼健康、乐观向上的积极情绪,促使他们全面和谐的发展。
  一、充分认识音乐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关联
  大量实践证明,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可以很好地给予学生心理暗示和疏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不同的乐曲、不同的节奏、不同的演唱速度可以很好地引发学生的不同情绪,促使人们产生不同的情感变化和身体机能的不同反应,从而帮助不同的学生舒缓情绪、平复心态,甚至振奋人心。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音乐老师充分利用音乐教学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不同的音乐艺术形象,让他们在听、唱、表演的过程中不断启迪自己的智慧,陶冶自己的情操,从而更进一步体验学习的快乐。大量的实践和研究表明,舒缓的乐曲具有缓解紧张情绪和舒缓身心压力的作用,欢快的乐曲可以起到振奋人心的作用。对于小学生而言,更是如此。比如在课堂上表现的比较烦躁的学生在听音乐之后会明显地降低焦虑,他们对于学习的自信也得到明显提升,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也比之前更加流畅和有效。尤其是指导学生参与一些需要全员参与的器乐、合唱活动之后,学生的表现更突出,毕竟这是需要他们齐心合力、全力以赴才能完成的任务,学生在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就很好地与其他同学建立了互信合作的模式,从而更加高效地完成了学习目标。再加上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欲往往会比较强,因此给学生一定的刺激和舞台就可以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树立自信、增加胆量,也能让更多的学生在自我体验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这对学生将来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影响。
  二、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马克思说:“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还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苦。


”音乐是一种情感教学艺术,它通过优美的声音起到放松神经、调节情绪、减缓压力的重要作用,就是说,在音乐教学中,音乐老师要充分发挥音乐的独特功效,让学生来感受音乐的美感,从而体验不同乐曲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的氛围。众所周知,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很好地降低学生的戒备心理,提高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度,帮助学生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所以作为音乐老师一定要亲民,要积极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通过区别对待不同的学生来实现对全体学生的教育引导和帮助。比如有的学生表现欲极强,那就创设机会让他们当小老师,通过他们自身的努力,在完成基本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可以帮助其他同学进步,这样就可以让他们充分展现自我;对于略显拘谨、内向的学生则要采取积极鼓励的策略,让他们也能积极地参与每一项学习活动,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验每一次学习活动的快乐。
  2.结合不同的音乐课型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纵然都是音乐课,但由于课型的差异,所以在教育引导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方面所起的作用也是不一样的,这就给音乐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组织开展歌唱教学时就要根据教材内容,挖掘歌唱教学知识中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切入点。比如歌词的创作者、乐曲的谱写者,通过了解这些著名音乐家的生平和事迹引导学生认识这些音乐家身上独有的优秀品质,或顽强拼搏、或奋勇争先、或不畏强权等,在这样的学习教育中,就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这些音乐家的伟大之处,从而学会面对困难和坎坷。再比如,在学习歌曲时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歌词、了解歌词的意义、产生的时代背景等,通过诵读歌词引导学生把握歌曲蕴含的情感,通过对歌词的学习,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世界,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在组织音乐欣赏课的时候,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好时机,所以在课前,音乐老师就要积极营造良好的音乐欣赏氛围,如布置富有艺术特色的教室、准备精美的课件等,这些都可以起到效果非常好的心理协调作用。当然,音乐欣赏课的核心就是欣赏,老师要精心挑选那些符合学生年龄、心理特点的音乐作品,指导学生了解歌曲的内涵,使其伴随音乐进入音乐情境,从而起到调节身心的良好作用。
  在组织音乐游戏课时,老师要充分考虑音乐游戏的性质和危险程度,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组,让学生在游戏中既能产生势均力敌的对抗,又可以让他们在合作中开展相应的游戏活动。这样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就会得到明显加强,相互之间的团结互助也能帮助他们得到更好的成长。
  3.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体差异,实现全员参与,全面进步。作为一个集体,音乐老师在指导学生参与音乐教学活动的时候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寻找音乐教学活动中的教育契机,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全体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培养积极的情感,形成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也要关注不同个体,注重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排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必要的忧虑。比如在学生产生胆怯心理时,老师就要及时分析该生胆怯心理产生的根源,是由于自身音乐条件不够好,还是客观因素导致的。然后采取一些积极的方法帮助这部分学生及时摆脱紧张、恐惧心理,引导他们将注意力及时转移到学习活动上来,从而在集体活动中找到自我存在感,实现学生的共同成长和进步。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