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思政理念下的“电路”课程教学改革

发表时间:2020/3/3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19期   作者:1王俊秋 2姜欢
[导读] 目前我国专业教学下对人才综合素质方面的培养给予更多关注,电路课程教学下引入思政理念能够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水平,在拥有良好技能的同时,具备高素质的道德品质,从而为社会、企业培养更加优秀的电路人才。

1王俊秋  2姜  欢
        1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陕西  710032;2绥德职教中心  陕西  710100
        摘要:目前我国专业教学下对人才综合素质方面的培养给予更多关注,电路课程教学下引入思政理念能够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水平,在拥有良好技能的同时,具备高素质的道德品质,从而为社会、企业培养更加优秀的电路人才。鉴于此,文章对电路教学改革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探讨课程教学下思政理念的融入策略。
        关键词:课程思政;思政理念;电路课程;课程教学
       
       
        引言
        “电路”是工科中电气及电子类专业的入门课程,是一门非常重要的核心基础课,对相关学科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及实践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课程思政的提出也为“电路”课程教学改革提出新的要求。探索思政教育融入“电路”课程,进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科学观念和创新能力,是新时代培养有责任、有担当电气人才的重要手段。
        1电路课程开设的作用
        电路作为一门关于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电路”对于各大高校的学生培养各种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通过学习对电路的连接方式和电流的流通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通过对电路的连接和电流在流动过程中非常容易发生的故障问题,来培养各大高校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电路在整个学科建设中电学相关专业中起着一个“基石”的作用。只有基石打好了,那么才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学习专业知识。在电路这门课程中主要培养学生的这几个方面:第一,电路的理论体系主要分为电路知识和电路的基本理论两个部分,通过基础理论体系的学习,可以让同学们对电路有一个基础的构思图。第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对电路的研究,了解规律,从而使学生们对于整个电学有个初步的了解。
        2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首先,目前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人才培养方案也在随之不断调整,电路分析课程的学时不断压缩。而电路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又比较多,并且对后续课程的知识体系起到必要支撑的作用,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尤为突出,如何在有限的课时保证教学质量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其次,电路分析是具有实践特点的一门课程,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但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电路理论的构建,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对学生的培养侧重于对各种电路模型进行进行分析和解题计算,实践教学很多时候只是在验证理论,学生看一下实验现象,记录一下实验数据,使得所学知识浮于表面,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学生只会计算解题,实践能力欠缺。因此,如何有效地解决课时少内容多,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是我们本门课程迫切需要进行教学改革的原因和最终目的。
        3课程思政理念下的“电路”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3.1完善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教师进行课程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检查和评定学生学业成绩和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综合“电路”课程特点和课程思政的内涵,结合已有的经验。“电路”课程的标准可在原有基础上加入节能环保和安全用电的课时,增强学生的安全用电观念、社会责任意识、环保意识及安全意识。对复杂电路的分析可采用项目化教学,教师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及与团队成员的合作情况进行综合评价考核。例如,二阶电路应用,可分组开展仿真实验让学生设计并分析,并将职业素养、工艺规范、节能减排、安全意识等纳入评价体系,重点关注项目完成过程中的一些要素,其中项目功能分占30%,项目工艺分及职业素养占70%,从而将思政元素真正落实到课程中。
        3.2数字化资源的建设
        教材配套的新形态数字资源按照“设计系统化、课程结构化、资源碎片化”分三个层级。


每个知识点、技能点资源的配置依据教学目标,结合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而定。资源制作的核心是微课,要求从学生“学”的角度来制作资源。精心制作PPT,要求图文并茂、形象生动、趣味性强。编写详细的脚本,包括文字解说、预设动画效果等。教材中的情境引导案例采用动画的形式来展现,避免了传统理论教材的枯燥乏味。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除了有教师讲授的微课,还制作成了二维、三维动画,例如:电流的定义这一概念比较抽象,通过动画展示微观粒子的运动比较直观通俗。制作的这些数字资源都可以通过手机扫描教材中标注的二维码图标,即可立即链接并看到这些媒体素材,最大限度地方便学生学习。
        3.3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是主体,老师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被动学习,而我们要将消极的被动学习改为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如果在课堂上,学生长时间消极、被动的学习,那么,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会很大程度的受到抑制,最后,学生将会丧失独立思考能力。所以,在课堂上,老师应该将主动性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充足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积极进行思考,自主学习,让学生们在课堂上真正发挥作用。
        3.4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新课程教育体系改革下,学生动手实操能力的培养质量和培养效率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模拟电路作为高校电子专业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基础课程,受传统应试教育“重理论、轻实践”教学理念根深蒂固的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预期培养目标之间始终存在一定差距。为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是模拟电路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即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需根据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和课程进展,适当地安排一些课内实验,以期在提高学生对知识应用能力的基础上,增强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能力。
        3.5丰富教学模式,保证思政教育融入后的教学效果
        思政内容的融入有可能会占用部分专业知识的课时。为了避免专业课时不足,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积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采用在线教学资源,开展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教学模式。通过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的学习,积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以学生的学为中心,采用多种教学模式,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采用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电路”课程教学。在网络课程平台上,上传课程的教学课件、PPT、任务书、评价标准、操作视频、仿真软件及相应的行业规范。采用雨课堂、雷实验等工具进行学习任务推送,并评价学生的线上学习效果。通过线上的学习,让学生真正利用了课余时间;线上线下的混合式学习,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与信息化素养。
        3.6加强理论合实践一体化教学
        改变教学环境,将部分课程由教室搬到实验室,这是教学形式的重大改革。实物与现场教学能增加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学生可以个别学,也可以小组的形式学,气氛更加融洽。例如,在共发射极放大电路实验中,学生对于信号的产生非常感兴趣,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实验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什么是信号,也可以先利用一小节课的时间讲理论,后一小节课到实验室做实验,加深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这样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加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自然会收到好的学习效果。
        结语
        课程思政目标的最终执行和实现的还在于教师。其效果优劣不仅在于教师的授课,更重要是的教师本身。作为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认识水平,爱国敬业,言传身教,具有正确的价值观,积极乐观,充满正能量,才能潜移默化,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韩宪洲.以“课程思政”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流大学建设[J].北京:中国高等教育,2018(23):4-6.
        [2]花有清,楼蔚松,应一镇,曹胜任.课程思政理念下的电工实训教学改革[J].武汉:湖北农机化,2018,41(07):43-44.
        [3]孙志伟.理工类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问题与解决路径[J].上海:思想政治课研究,2019(1):93-9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