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育人视角下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创新

发表时间:2020/3/2   来源:《教育学》2020年3月总第206期   作者:姚厦瑗 沙招友
[导读]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创新,是实现独立学院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效途径。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 北京 102101 
        摘 要: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创新,是实现独立学院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效途径。创新独立学院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要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从日常知行、贴近专业、产教融合、服务地方上努力,凸显独立学院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特色,而这必然要求协同育人的全面展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伴随独立学院育人形势的新变化和学生主体的新动态,两者的联动和互补显得愈发重要和迫切。独立学院思政课实践教学要出实效,必然要求二者之间实现理念共识、队伍共建、资源共享,推动协同育人的常态化,确保立德树人落到实处。
        关键词:思政课教师 辅导员 实践育人
        实践教学作为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点,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目前全国独立学院266所,在校生人数超过260万,人才培养的责任重大。然而,独立学院思政课实践教学大多处于初期开发阶段,由于重视不够、经费投入有限、师资力量薄弱、特色不明显、内容与学生专业背景相脱离等因素的影响,教学效果不容乐观,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参差不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实践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获取、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那么,独立学院如何改进思政课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培养出德才兼备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课题组在调研了京、鄂、浙十所独立学院(分别是北京工商大学嘉华学院,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华中师范大学汉口分校,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就独立学院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运行方面存在的共同困境进行分析和对各校好的做法和经验进行汲取借鉴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有独立学院特色的、符合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以求为独立学院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提升思政课以及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一、明确独立学院思政课教学实践定位,突出应用型特色是前提
        独立学院是以培养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的高等教育,其应用性特色决定了实践教学是独立学院教育的重要环节。2005年2月,中宣部、教育部提出:“高等学校思政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围绕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大纲,提供学时,提供必要的经费,加强组织和管理,把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学效果。”我们认为要推动独立学院思政课实践教学取得实现,关键在于明确独立学院思政课实践教学目标、侧重点,突出应用型特色。
        1.以学生心灵与人格的完善为独立学院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归宿。
        首先,我们应正确理解应用型教育的目的。独立学院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在层次上属于高等教育,在教育性质上属于专业技术教育,注重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由此得知,独立学院教育的首要任务应是“教育”,其次才是“应用型教育”。借用著名教育家黄炎培的话,应用型教育的目的,“一是谋个性之发展;二是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三是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四是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仅教学生专业知识,而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精神信仰的陶治不重视,那么,这种教育就是“器械的教育”,无法培养出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其次,我们应正确理解独立学院思政课实践教学之“学以致用”。应用型教育背景下,思政课常常被置于十分尴尬的地位,重要性时常被提及,但在实际教育运行中的地位并不高。理由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学以致用”产出并不明显,这是社会普遍存在的实用主义在大学的反映。然而思政课实践教学表现为“智慧之用”,看似“无用之用”,实际上通过实践,不仅能向学生传授作为指导思想和理论武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对学生进行三观教育,而且能让学生感悟、体验、践行,进而内化为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最终使学生的人格和心灵达到完善。尤其是独立学院学生与母体学校相比,普遍理论素养不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等都在较高程度上呈现多元化趋向的情况下,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用”更应被高度重视。
        2.以突出新工科、应用性为独立学院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2017年4月,教育部公布了《“新工科”建设行动路线》,提出了新工科建设的目标和内容。在“新工科”的大背景下,对于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使命的独立学院来说,其专业的对接如何做到因时而动,根据地方产业需求建专业;企业的对接如何做到积极开放,重视引入市场化力量推进产教融合;知和行的对接如何做到真正落地,注重提高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如何充分发挥独立学院在实践平台、行业协同等方面的优势,更大程度地实现学校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同频共振”,还需要独立学院开展广泛的实践与探索。
        在此大背景下,独立学院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改革遇到了一个难得的契机。如何在经济新常态下,探索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新方案,培养出主动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经济发展的德才兼备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来支持地方社会,引领地方社会的发展,也是思政工作者的神圣使命。思政课的教育目的在于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然而,独立学院教育应用型特征又决定独立学院思政课实践教学除了要让学生悟出人生之“道”外,还应养成他们规范的各行业各专业的岗前素养。基于此,独立学院思政课实践教学应积极与专业相结合,拓展校企合作领域,产教相融,更好地服务地方。
        二、实现人力资源的整合,推动思政队伍的协同育人是基础
        由于独立学院的特殊办学体制,资金来源单一自负盈亏,教学队伍精炼,思政课师资尤为薄弱。同时,与理论教学相比,实践教学地域性强、开放程度大、制约因素多、教学环境复杂,单靠思政课教师来完成这项教学任务难度很大。加快协同育人步伐,推动人力资源整合成为共识。
        1.建立协同育人顶层机构。目前,大多数独立学院的思政工作队伍归属不同部门,往往各自为政互不负责,导致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严重脱节,有时甚至出现互相干扰、扯皮的现象。对此,独立学院可尝试在校级层面建立由学校党委直接领导的协同育人工作领导小组,打通管理体制障碍,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统筹提供必要的硬件和软件设施,为协同育人奠定良好的组织保障和制度基础。有独立学院已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协同中心,中心领导小组由学校党委任命,组长由一名校级领导担任,对协同工作负主要责任;副组长分别由分管学生工作和思政课教学的领导担任;下设办公室,负责搭建思政工作队伍信息相互分享的平台,组织开展针对大学生思想状况的专题研究,促进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平台的有效对接,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争取更多政策、经费及资源上的支持。
        2.整合两支一线思政队伍。2015 年,中宣部、教育部提出要“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整合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共同参与组织指导实践教学。”因此,将思政课实践教学和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耦合,整合和开发思政一线工作队伍,将有效解决独立学院中普遍存在的思政课教学与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两张皮”问题。目前,一些独立学院已设计出以两支一线思政队伍为依托的思政课实践教学“1+x”师资模式,“1”为思政课老师,“x”是以辅导员为主力的其他思政教育工作人员。思政课教师统筹协调学生的整个实践教学活动,辅导员和其他思政教育工作人员全力配合和充分落实。同时呼吁学校党政干部参与其中,做“x”的智囊后备。
        3.专业教师融入思政队伍。从调研情况来看,独立学院的学生普遍对思政课实践教学感受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内容与学生专业背景相脱离。基于此,将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专业背景融合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而要实现这一点,专业课教师融入思政工作队伍是重要的人力前提。目前,一些独立学院提倡专业课教师担任兼职辅导员,并为此设立各种激励和保障政策。要求担任兼职辅导员的专业课教师积极开展紧贴时政背景的专业实践教学,提升其思政性。思政课教师积极了解专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开展与专业背景相结合的思政实践教学。二者的结合将提升学生对专业发展和国家发展同脉络的使命感,推动学生对思政课的重新认识和定位,提升专业课教师的政治使命感;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目前在独立学院思政课教师中普遍存在的职业倦怠感,提升其价值感。



        三、优化实践资源,实现学生的全方位培养是重点
        目前,独立学院较为普遍地存在着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不足的情况。这种不足一方面是由于资金投入的有限性造成的实际不足,另一方面则是对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不足。同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无疑对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方向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尤其针对目前办学中依然存在对外封闭、对内体制壁垒较为森严的问题,独立学院必须主动适应现代科技产业整合发展的新要求,解决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教学与科研脱节、科研与应用服务脱节等“两张皮”痼疾。思政课由于自身学科的特殊性,必须面对产教融合的大趋势,勇敢地跳出固化的教学模式,自觉将校内第一第二课堂、校内校外两个课堂打造成一个有机整体,大胆创新,更好地发挥思政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和德育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1.开发思政课校内实践教学资源,推动日常知行合一。思政课校内实践教学,就是按照思政课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在校园里面实施的不同于课堂理论教学的教学形式,从而让学生在活动参与、实践锻炼、亲身体验、环境熏陶中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知认同。目前,独立学院校内实践教学资源长期被忽视、闲置,利用率不高,因此对相关资源进行开发和整合是缓解独立学院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不足的重要途径。首先是物力资源的开发,主要包括校内的实践教学平台、大学生活动中心、校史馆、图书馆、寝室、食堂、校容校貌等各种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以及开展实践教学的物资设备和器材,将其作为开展思政课校内实践教学的物质前提。其次是校内实践活动的整合,主要开发与思政课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活动资源,主要包括各种各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比赛活动、纪念活动、演出活动、科技活动、社团活动等。通过精心设计和认真组织,校园文化活动将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再次是信息资源的开发,主要包括校内的图书资料、校报校刊、电视广播、宣传橱窗、横幅标语、校园网络。这些资源往往包涵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是思政课实践教学渗透到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去的重要凭借。最后是隐性资源的开发,学校的校规、校训、校风、学风,班级的班风、班规,教师的品德、修养、言行等。它们以间接、潜在、渗透的方式对思政课校内实践教学产生着作用,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实践教学的效果。在思政课校内实践教学过程中,专职辅导员队伍扮演着不可替代的核心角色,他们是各种校内实践活动的组织者、服务者,各种校内实践资源的管理者,也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主体,参与学生课外活动的方方面面。因此,思政课教师要与辅导员队伍通力合作,共同成为思政课校内实践育人的主体,形成实践育人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良好氛围,推动学生日常知行合一。
        2.开发与专业结合的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推动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同向同行。教育部《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明确指出:“改革创新的手段不多,制约思想政治理论课针对性实效性的瓶颈亟待突破。”强调要“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相结合,注重发挥所有课程的育人功能,所有教师的育人职责”。因此,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上,应加强思政课与学生专业教育的相互渗透,一方面是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融入专业教学的内容;二是在专业课实践教学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创新,我们应将重点放在积极推动与专业结合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上。我们应根据各专业对所培养人才思想政治素质的要求,由思政课教师统筹安排与指导,通过制定实践教学大纲和计划等,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帮助学生通过与专业紧密联系的实践活动来感悟思想政治理论的作用。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否有实效,关键在于它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学生的内在需要。按照这个标准,思政课实践教学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实践教学活动。目前独立学院思政课实践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较少考虑学生所学专业和未来职业发展要求,学生感受不到思政课实践教学与自身利益的相关性,从而影响学生的参与热情与实践效果。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既能让学生体验和感悟理论对于实践的指导作用,又能对所学的专业有更多的认识;既有利于学生加强专业课程学习,也有利于他们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目前,独立学院经过多年建设,大多数专业都建有一批较好的实践基地,能满足专业实践与实习的需要。而作为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基地,主要是一些参观性、教育性实践教学基地,如革命烈士纪念馆、伟人纪念馆、博物馆等,且数量有限,不能有效满足学生大规模实践教学的需要。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专业结合,一方面,通过学校主管部门协调,能共享专业实践基地,将大大拓宽实践教学的空间。另一方面,可以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与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思政课实践教学。在于专业结合的过程中,思政课实践教学应扣准学校定位,突出独立学院特色。思政课实践教学应依据独立学院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充分挖掘思政课程中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职业能力的教育资源,使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时还能获得职业能力的提升。同时,要适应专业发展,重构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研究思政课如何支撑学生专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主要从培养和塑造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角度,帮助学生强化职业道德与法制意识,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思想政治素质,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是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共同的育人目标使然。独立学院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除了要求学生拥有高端技能外,还要求有高素质,包括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律素质、心理素质等。这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也是专业教育的责任。因此,在此过程中,我们要积极获得担任兼职辅导员的专业课教师的支持,邀请其参与到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设计和组织中来,实现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实现二者同向同行的良好局面,改变独立学院目前专业教师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只是良心活的现状,促成协同育人实效。
        3.结合地域特色开发产教融合,服务地方社会。目前,很多独立学院已经建立起比较成熟的产教深度融合办学模式,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了资源的新机遇,可以弥补当前思政课实践教学与社会需求脱节的不足。产教深度融合背景下,独立学院的学生在校期间有相当一部分时间必须在实验实训室、企业进行实践。由于思政课实践主体、实践形式和专业课程实践趋于一致,思政课实践教学可以把握产教深度融合这一难得的机会,布置和管理好企业实践教学,让学生在专业的产教对接过程中完成思政课实践教学任务。产教深度融合背景下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施过程,可以由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企业业师协同设计出思政课实践教学计划,根据实践教学实施方案,指导和培训学生专业技能的过程中,协同考察和指导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学生在接受全面考核中领悟和感受职业理想、团队精神、创新精神、职业道德,以此为引导,逐渐养成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这将形成全新的对独立学院学生专业素养的考核体系。为了有效实施思政课实践教学,发挥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作用,思政课教师要调研企业的人才素养要求,确定实践教学的目标;思政课教师要主动承担起设计实践教学规划的职责,针对不同专业的产教融合形式,依据地域特色和地方需求,选择实践教学的资源和方法;要通过有效途径,听取专业课教师和企业业师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目的、形式、内容等方面的建议;思政课教师要把校企共同制定好的实践教学指导内容和标准报送各个专业和企业业师,以明确各自在实践教学指导工作中的职责。在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专业课教师和企业业师的核心作用,使之成为产教融合背景下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指导主体,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成为有力的协助者,重点考察和指导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二者的协同将推动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获得更专业更细致更全面的关照,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德才兼备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成效。
        结语:要达成独立学院思政课实践教学可持续性的教育效果,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一以贯之的系统性原则。为此,我们可以针对不同年级大学生群体的具体需要,开展与之适应的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大学生是独立学院开展思想政治政治课的主要服务对象,所以作为新教育教学改革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想充分实现学期阶段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综合考虑所授年级大学生的具体实际需要,找准突破口作为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重点内容、重点方向,从当前各年级大学生面临的实际情况、实际问题着眼,将课堂中的主要矛盾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培养和思想政治意识的树立方面,更加注重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从而更好地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在此过程中,积极发挥思政课教师、专职辅导员、兼职辅导员(专业课教师)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核心队伍的重要力量,在三支队伍分别主掌的实践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推动日常知行合一,积极与专业融合,加强校企合作,服务地方,使独立学院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凸显自身的特色和优势,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光明日报,2014,02,26,(1)。
        [2]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Z].教思政(2012)1号。
        [3]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Z].教社政〔2005〕5号。
        [4]田正平 李笑贤 黄炎培教育论着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53。
        [5]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通知[Z].教社政〔2005〕5号。
        [6]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Z].教社科(2015)2号。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